第六百四十四章,稀世《道德经》

  鼻翼微微耸动,吸着那沁人心脾的书香,林逸习惯性地揩了揩鼻子,然后顺着那一缕书香,沿着书架找去。很快,林逸就在书架下方的一个破旧的纸箱里面发现了一卷古旧的锦帛。
  那锦帛年代久远,散发着浓郁的古朴气息,使得林逸忍不住大唿几口气,差点被这卷东西散发的灵气给呛住。
  实际上,这锦帛是堆在这纸箱子中的旧书中,看模样都是一些残破不全的东西。应该是伊藤先生故意收起来,打算处理掉的。
  林逸轻轻地将那卷锦帛拿起来,破,实在是太破了。
  看样子大有快要粉碎的样子,如果是纸质书籍,估计早就粉碎成渣了,幸好这是锦帛书写而成。看上面字迹,非常俊逸飘逸的毛笔字,看内容,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道德经》!
  中华文化中,与儒家思想并行互补的是道家。道家的始祖是老子,其圣经叫《老子》,也叫《道德经》。据说老子姓李名耳,老子是尊称,老先生的意思;亦说他姓老名聃,尊称为子。还说他当过周朝的国家图书馆长,很有学问;孔子都曾特地登门求教过。现在我们能读到的《老子》,全篇总共只有五千来字,但其影响之大,超乎寻常想象。有人统计说,世上被译成多种不同文字的作品中,基督教《圣经》的语种最多,排第一;排在第二位的,便是《道德经》。此说的准确性如何,不得而知;另有一件十分准确的统计是:在古代中国,曾有三位皇帝署名出版过《御注道德经》,他们是:唐玄宗李隆基、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顺治。这一架势,也算够可以的了。
  可是,严格说来,关于老子其人其书,现在的知识,实在并不十分可靠。而且不仅现在,当年司马迁写《史记》给老子立传的时候,就已经不那么可靠了。在短短五百字的老子传里,司马迁搬出来过三个名字,难以断定谁是正身:一个叫老子,与孔子有往还,“着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一个叫老莱子,“着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还有一位叫太史儋,曾于孔子死后129年见秦献公,“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盖老子百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司马迁弄不清楚的问题,近代一些学者相信能够弄清楚;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之间,他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人说,传世的《老子》五千言,不是问答体的语录,而是专门着述,故应出在《论语》《孟子》以后;因为起先尚无私人着书的习惯。有人从《老子》书中的某些用语,比如“王侯”“王公”“万乘之君”等,证明它不像春秋人的手笔,只能晚出。由此出发,很自然便转向了对老子其人的怀疑。有人否定老子长于孔子,否定孔子问礼于老聃,认为那是道家为了抑儒制造出来的谣言。多数人则倾向于认为,应该把老子其人与《老子》其书分开:《老子》一书完成的时代虽晚;老子其人却生活在前,因为儒家书里也有孔子问礼的故事。至于《老子》成书晚到什么时候,则有说战国初、有说战国中、有说战国末的,更有说是秦汉之际乃至汉文帝时的,参差错落,莫衷一是。
  林逸喜欢读书看书,收藏书。因此对这《道德经》也有涉猎。
  在林逸的收藏中,最珍贵的是一本清代顺治时期的《御注道德经》,在道家学说中,像这样的清代版本已经属于珍惜版本了,很多人花钱也买不到。
  因为《道德经》太出名,因此什么版本的都有,什么样式的都有。刻本,印本,还有写在竹简上,写在金属器皿上,写在锦帛上,写在金箔上……有的甚至写在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比如说人皮上。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话说在明末时期,李自成三次攻打洛阳,福王朱常洵号召敢死队抵抗,宣布凡是杀贼一人就奖励白银百两,以至于应者如云,给李闯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可是福王也不是有金山银山,为了筹集军饷,他就把自己珍藏的一部特殊制本的《道德经》卖给了洛阳城的大财主,募得十几万银两……而这个特殊制本的《道德经》就是有史记载唯一的一部写在人皮上面的道家经典。
  据说那人皮乃是一位得道高人临死之前亲自请名家刻写上去,以便“虽身死,道家经典流传万世”。正因为如此,这部人皮《道德经》珍贵无比。
  可惜,洛阳城最终还是被闯贼攻陷,福王朱常洵最终身首异处,有人说他被闯王熬成了“福禄汤”给众部下分吃了,以便解心头只恨。也有的说他逃入道观被活捉,最后当众斩首。总之他死得不能再死。而高价收购他那《道德经》的大财主也没有逃脱被闯贼活捉的命运,家财万贯也被抄个底朝天。只是可惜那些闯贼大多数都是粗人,只认得金银财宝珍珠玛瑙,对于那些古籍珍本根本就没兴趣,以至于连带那人皮《道德经》也一块儿被一把火烧掉。直到闯营高官牛金星知晓此事,懊恼至极,认为这乃暴殄天物……
  林逸因为经常看书,因此知道这个极其隐晦的珍本故事。
  不过眼前这卷《道德经》也是怪异之极,首先属于“帛书”一类。
  而林逸清楚地知道用“帛书”记载《道德经》最早的应该是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的两卷《老子》。
  此帛书分别用带有隶书笔法的小篆和隶书抄成,被命名为“帛书老子甲本”和“帛书老子乙本”。帛书本是七八十年代所能见到的最早《老子》版本,和传世通行本的最大不同是,它没有分章,而通行本分为81章。
  帛书老子的出土,推翻了《老子》成书秦后的假设。因为它那“德”编在前“道”编在后的顺序,正是《韩非子》解老、喻老所本的顺序;足见这种版本在韩非时代已经存在了。此外,在个别字句上,帛书本和通行本也偶见不同、互有高下,那是古籍流行中常有的现象,不足为怪。至于“德”编在前还是“道”编在前的问题,帛书出土的时候,曾被看成是头等大事,说是“德”编在前乃法家的传本,“道”编在前为道家的秘籍,以印证儒法斗争的意义等等,现在看来全是瞎掰。
  帛书老子出土后整整二十年,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了竹简老子。这是迄今可见的最早的《道德经》。总字数与帛书本或通行本相比,约占三分之一上下,说明它们都还不是足本。虽然如此,虽然它们加在一起也构不成为足本,但是它们的存在,已足以说明,《老子》之成书或初步成书,至晚也是战国中期的事,较之《孟子》《庄子》,都要年长得多。
  为了顺利搞清楚这卷帛书《道德经》究竟是何来,林逸看看四周,见那伊藤先生正忙着帮他整理打包书籍,于是林逸就放下心,从体内释放出一丝灵气,去探索这卷帛书的真正史。
  随着那缕灵气与帛书接触在一起,立马帛书上面蕴藏的灵气就和林逸释放出来的灵气“擦出了火花”。
  林逸脑海中顿时呈现出一幅幅广阔的史画面。
  金戈铁马,饮马冰河。
  唐朝中期,安禄山叛乱。大唐岌岌可危,一个布衣之人辅佐肃宗铲平叛乱,匡扶天下。
  战乱期间,民生凋敝,许多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
  盗贼横行,人鬼不分。
  原本辉煌的大唐盛世随时都崩塌的可能。
  布衣之人劳心劳力,筹谋策划。
  天下大势逐渐稳定起来。
  安禄山身死,史思明兵败。
  十几年岁月蹉跎,沙场征战。
  他原本一尘不染,一心向道之人,也忍不住华发早生,劳累成疾。
  休养期间,某个夜晚,星空高悬。
  他披衣走出寝室,仰望星空,以观天下气色。
  心中忍不住浮现十几年的奔波劳累,民间疾苦,感叹太平盛世的来之不易,因此转而回屋,提笔书写出了这卷《道德经》。
  以道为天下,以德济万物。
  有道德佐证,天下方可太平!
  ……
  林逸把心神收回,此时此刻他已经知道这卷帛书的来,更知道那个布衣天下的道家高人是谁。
  他就是匡扶救世的李泌。
  李泌乃是大唐玄、肃、代、德四朝元老,可他一生崇尚出世无为的老庄之道,视功名富贵如敝屣,所以在肃、代两朝数度坚辞宰相之位,并且最终远离朝堂,长年隐居于衡山。不知道为什么,在贞元三年六月他终于同意德宗的请求,出任宰相,可当时已经是六十七岁高龄。即便他想把当年的肃宗和代宗求之不得的智慧和心力全部贡献给幸运的德宗皇帝,可上天却没有给他和德宗更多的时间。贞元四年三月,李泌便与世长辞。虽然执政的时间很短,可李泌在任期间却做了许多意义重大的事,从而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贞元年间帝国总体形势的和平与稳定。
  他参与宫室大计,辅翼朝廷,运筹帷幄,对外策划战略,配合郭子仪等各个将领的步调,使其得致成功,也可以说是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天下的重要人物。只是因他一生爱好神仙佛道,被来以儒家出身、执笔写史的大儒们主观我见所摒弃,在一部中唐变乱史上,轻轻带过,实在不太公平。说到他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善于运用黄老拨乱反正之道的作为,实在是望之犹如神仙中人。
  想到这里,尤其想到这卷帛书竟然是传说中的大唐宰神仙般人物李泌的亲笔书写《道德经》,林逸心中就是好一阵激动。
  作为古书藏家,林逸可是清楚地知道,如今这世上宋元版本可遇而不可求,甚至连明刻本都少的可怜,更别提宋朝之前的五代十国和大唐时候的古书了。
  古书又分刻本和抄本,其中抄本因为独一无二,收藏价值巨大。很多大藏家都喜欢收藏那些名人名家的抄本。比如说林逸上次耗资数百万拍到的那卷宋学士苏东坡手抄《金刚经》,如果拿到真正的拍卖市场上,价值最起码也能上千万。
  如今这卷《道德经》就更加了不得,竟然是唐朝传说中的神仙宰相李泌的手书……
  单是想一想,也能让人吓一跳。
  如果这样的珍品拿出去,一定会惊世骇俗,彻底颠覆整个收藏界。
  ……
  林逸努力压抑住心中的激动,他深吸一口气,恰好这时候伊藤先生帮助他把挑选的旧书都包好了。
  林逸就装作很轻松地问他道:“伊藤先生,这纸箱子里的旧书您卖吗?”
  伊藤愣了一下,说道:“那些都是残破的旧书,收藏价值不大。本来我把它们收集起来是想要找人修复一下的……并不打算卖掉。”
  林逸笑笑说:“我很喜欢这些书,可否卖给我?”
  “这个……”伊藤先生犹豫了一下,“实在是太残破来了,有些不好意思---很抱歉啊。”
  “没关系的,其实我本身也懂得一点修补技术,何况这些旧书虽然残破,但是里面的纸张却是很好的,就算修补不好,也可以利用作为修补纸来用。”
  “呀,想不到先生竟然还懂得修补技艺,这可是很难得的……如果你真的喜欢,卖给你也就是了。”
  “那这价钱---”林逸沉吟一声问道。
  “价钱好说,如果你觉得可以接受,全部10万日元。”
  林逸笑了笑,“成交。”
  十万日元不过才六千人民币,绝对划算。
  何况林逸真正的目标是那卷稀世《道德经》----(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