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义军反扑(二)
新军对朝鲜半岛的入侵窘异于历史上从北方到南方所有入侵半岛的强敌,没有要地的争夺或者遮天蔽日的大军,除了海上和留守的力量以外,可以用于机动作战的全部进攻兵力不到万人,每一路只有几百人的规模,甚至会在战术上分成更小的连、分队单位。但其进攻的强度、突然性远远胜过几十年前的倭乱。
在闪电般的侵袭之下,朝鲜主要正规作战力量在几乎来不及有效反应的时间内就被击溃或瓦解了。
不过即便是张海也还是低估了朝鲜王朝的人口规模、复杂环境、乃至整个社会窘异于中原社会的社会组织能力。
张海原以为朝鲜帐面人口在二百万左右,那么实际人口依据中原经验来看最多五百万。如果说此时代的朝鲜就普及了身份牌制度,那么隐户之会比中原更少。
而事实上除了人口的隐瞒外,朝鲜贱民阶层往往也没有纳入人口统计内。如今的朝鲜半岛人口规模虽然依然不能和日本列岛相提并论,但经过李朝二三百年的发展,也已经达到了近千万的规模。人口分布也从比较集中于少数中西部平原丘陵地带向整个半岛扩散开来。
展开进攻的不到万余新军部队即便分出二三百股分队级别的武装用于控制广大的地域,也往往确保三京及其附近不到整个朝鲜一半地区的控制。
初期的突然性逐渐丧失,加上人口迁徙“集村并屯”政策,首先在腊月中旬激起了民风较强的咸镜道内的义兵起义。
咸镜道境内的朝鲜义军取得了咸兴以北取得歼灭三十余人的公安军分队、解救几千人朝鲜民众的“大捷”,打破“新朝大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但就在随后不久就被驻扎在咸兴新军主力临时第七营群击溃。
咸镜道境内的朝鲜民间起义成为了整个朝鲜半岛义军反扑的先声。新朝四年腊月十六,新军登陆朝鲜的第十四天,朝鲜半岛的全罗道、庆尚道做为当年倭乱中有着优秀抗倭表现战备水平也不低的南方地区,朝鲜当年的抗倭名将黄进与郭再佑后人领导的超过万人规模的义军又云集起来,展开了对新军主力部队刚刚巩固过的忠清道、江原道占领区展开了反攻。
在了解了新军主力部队即便是小部队也拥有强悍的战斗力后,朝鲜南方义军在最初的失利后放弃了集结大军正面相抗的做法。而是将队伍分散成一千兵力左右的小股部队。能够在行军中能够有效依托村庄展开后勤补给,具有更强的机动性与隐蔽性,两三股千人规模的小部队集结起来或者千人规模的部队在有利的伏击条件下,就有近半以上的把握对以分队展开活动的新军主力部队构成威胁。在全罗、尚庆、江原等地活动的朝鲜义军在短短不过半个多月的时间就在各地乡士官员的组织下诞生出数十近百股,总计数万规模的大军这又迫使杨波所率领的第六旅群主力不得不暂时放弃北方人口迁徙计划,集中兵力首先解决南方义军的威胁。而南方前线的新军部队也改变了分兵固守为主、清剿为辅的作战方针,将各个分队集中为连群向全罗道、庆尚道等山岳树林弥补的地带展开“机动讨伐”
朝鲜半岛上寒冬时节的激烈战事持续了整整二十多天,交战格局也大致明朗起来:除了地形较缓和的朝鲜半岛中西部少半人口的地区外,广大北方乃至南方都不是新军现有兵力能够解决的。新朝控制区与朝鲜义军等残敌控制区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鲜明了起来。加强了的第六旅群核心控制区只限于京畿道、黄海道、外加忠清道与平安道的一部分。而在其他各道只有一些营规模兵力驻守的大型据点。再要扩大控制区面积就有内部不稳的风险。
不过在抄掠作战中获得新军主力部队获得的经济资源却是不小的,从朝鲜半岛三处古今都城再到中西部的富庶地带,一共征得粮三百余万石,银钱等五百余万两。几乎相当于整个日本列岛攻略计划内三分之一的钱粮资源。
朝鲜半岛上的战事报告也以最快的速度向南京传送而来。不过得到有关人员和文件的详细战报,尽管海路和马匹以相当于四百里到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并用,南京城中的张海等人得到的实际情况仍然与前方有大概五日左右的延迟。
张海不是一个习惯于形式的人,但是当新朝五年的新年临近的时候,平日里大多数时候只工作两个时辰、剩下的时间大多用于习武读书以及陪伴孩子等轻闲时光也匆匆过去了。各种需要批阅浏览的明暗线年报总结不说,新兵动员和战备的工作在新年里仍然得不到放松的迹象,这让张海觉得必须组织一些自己亲自参加的活动进一步鼓舞人们的信心才行。
大概在腊月二十五日左右的时候,张海就从朝鲜前方送来的各种报告中闻到了接下来的战局可能陷入僵持的味道。
“当初选择派遣一个加强旅去攻略整个朝鲜半岛,只是看到了当年朝鲜王朝在抵御半个日本面前就那样脆弱的表象。对整个朝鲜半岛润藏的潜力还是有些低估了。”见到新年之前已经从日本列岛归来的刘洪涛的时候,张海有些自责的说道。
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激烈交锋,日本本岛上的抵抗活动也渐渐陷入了低谷,今年有关日本作战的战略目标也已达成,身为列岛前方总指挥的刘洪涛觉得即便没有自己,列岛上的战事各旅也应该能够处理了。而且如果自己这样地位的人物领兵在外,那师傅将最后的军力用于朝鲜半岛将总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顾虑的。
见到刘洪涛回到京城之后,张海也下定了决心:准备将新组建的第十旅增兵朝鲜半岛,并准备从治安开始稳定下来的九州等地抽调一些经过战争检验的骨干同新征集的优秀兵源结合起来,为组建更有战斗力的主力旅部队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