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输血
其实,飞虎队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那么大的战果,固然与飞虎队队员都是训练有素的美军飞行员有关,但同时也与日军轻敌有关。
日军为什么会轻敌那就不用说了……此时的中国军队可以说基本上没有空军,以前原本不多的空军已经消耗殆尽,苏联援华也基本取消,日军的轰炸机甚至都嚣张到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飞进中国狂轰滥炸。
在密支那的战场也同样是这样……远征军所有的防空力量就是英军留下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而这些装备一旦被日军消耗掉之后,那么密支那的上空几乎就可以说是属于日军的了。
有句话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这种“安乐”之下,日军几乎所有部队和兵种包括航空部队在内都没有防空意识。
于是,在“飞虎队”突然出现在密支那上空时,日军战机才惊愕的发现……他们战机的子弹已经所剩无几根本无法与其对抗了,再加上又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于是很快就败下阵去。
日军战机一被打下去,其陆军又吃惊的发现……他们手里竟然没有一样武器是可以防空的,而且坦克、火炮等连基本的防空工事都没有,全都赤裸裸的暴露在这些突如其来的中国飞机之下。
飞虎队又哪里会跟他们客气,于是冲上前去就狠狠地教训了他们一顿。
这一来日军那嚣张的气焰立时就被压了下去,中国远征军却是士气大涨。紧接着,又有几架运输机往密支那空投来一箱箱的弹药,这又惹来战士们的一片欢呼。
有些战士甚至喜极而泣,嘴里喃喃的说着:“祖国没有忘记我们哪,祖国没有忘记我们!”
所以,来自中国方向的这次空中支援,其不仅仅是在军事上、战术上的一种支援,更是对数万远征军战士心理上的一种支持。
这种心理支持虽然说看不见摸不着,但外人却无法想像这对于一支在异国他乡拼死奋战的部队有多重要,甚至可以说这作用都不亚于飞虎队给他们实质上的帮助。
但其实,飞虎队支援密支那看起来是偶然的但却是必然的。
首先当然是密支那的重要性。
密支那有机场,而且还是缅北一带唯一的机场,其它地方都是崇山峻岭甚至想找一块平地都困难,就更别说建机场了。
如果密支那一丢,那么日军的战机就会转场进驻密支那机场,然后再以密支那机场为圆心,以日军零式战机航程的一半为半径划一个圆……这个范围就是日军战机的控制范围了,所有运输机要进入这个范围都要考虑到日军零式战机的威胁。
另一方面,腊戍失守后就意味着联军从陆上向中国输血的通道已经被切断,而联军尤其是美国若是不往中国输血那就跟要了他的命一样……
对于美国在二战时对中国的援助,许多人觉得中国该对其感恩戴德,实际上这全都是出于国家利益考虑,而且美国对华的援助并不是无偿的,比如飞虎队的战机及飞行员都是中国高价从美国购入,飞行员的薪水甚至是美国飞行员薪水的两到、三倍。
美国方面的考虑很直接,如果没有给中国输血,中国在两到三个月内就被日军给拿下的话,那么深陷中国泥潭的日军就可以从中国抽身而出……那可是数十万的日军,而这些日军最终是要投入到太平洋由美国人来将其消耗掉。
所以,美国给中国输血,实际上是既做生意又获得国家利益,甚至还可以获得巨大的政治利益,比如用输血来要挟中国不得不在某些方面做出妥协,史迪威其实就是美援之下的一个产物。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举数得的便宜事。
最重要的,还是中国方面甚至无法拒绝……拒绝就只能坐等亡国了!
所以这陆上往中国输血的通道一断后,中国急美国也急,中国担心的是亡国,美国担心的是中国亡国后那数十万鬼子的刺刀就是美国要对付的了……于是说什么也要给中国输血,就算付出再大的牺牲也在所不惜,因为那其实就是在保护美国人自己!
“国与国之前就只有利益”,这话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既然陆上输血通道断了,那就只能从空中输血了。
假如密支那被日军占领,由于日军可以依托密支那机场进行巡逻……日军零式战机的最大航程达到了十分变态的三千公里,而此时美国p40也就是飞虎队所用的战机其最大航程才只有一千一百公里。
这使得从印度起飞飞往中国的运输机只得不断的把航线往北往北再往北,于是就有了历史上的驼峰航线。
但是如果密支那是在中国部队手里而不是在日军手里……这种情况就不会再出现了。
可以想像,中美可以在密支那布署大量的防空火力,甚至还可以布署战机在密支那,在防空火力及战机的双重作用下,可以将大多数日军战机挡在密支那以南,于是运输机可以很舒服的在缅北上空朝中国运送物资而不需要跨过令人不寒而栗的珠峰。
要知道在驼峰航线存在的短短三年时间里,美军就损失了1500余架飞机,牺牲了优秀的飞行员3000余人,仅拥有100架运输机的中国航空公司也损失了48架飞机,牺牲飞行员168人,损失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
当然,这一切都还没有发生,而且也因为密支那还在中国远征军手里所以很有可能不会发生,美国可以用极少的伤亡极小的代价就可以运送更多的战略物资到中国。
所以,张弛觉得中美两国肯定会不遗余力的救援密支那,甚到他还猜到了会来增援的很有可能是中国的飞虎队……美国空军远在太平洋另一边,英国空军刚刚被打败无意参战,那就只剩下驻扎在云南的飞虎队才有这个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