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匆匆百年

  整个爪洼岛被高顺整合为一个王国,在那里,他又建设了几座大城,以及几十座小城,使得他的玄孙能完全掌控整个岛屿。
  爪洼岛的土地肥沃,雨水充沛,四季温暖,非常适合发展农业,要知道,后世那个岛屿上可是生活着上亿的人口。
  从爪洼岛到达后世的加里曼丹岛,这个岛屿面积巨大,已有此前建立的两个小国,所占的面积非常小,于是,高顺准备在那里停留几年,好好的建设一下。
  只是加里曼丹岛上的雨水量非常大,属于热带气候,然而土地却比较贫瘠,而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天然气资源等暂时无法利用;但是那里大量的露天煤矿可以提前开发,造福人类。
  高顺先在四周又建设九座城,皆为靠近大河的地方,相对来说,冲积平原上的土地还算肥沃,可逐渐向内陆发展,只是每处的面积都不大。
  回到国内后,让李强等人各选一位后辈前往加里曼丹岛担任城邦国王,这让众人非常高兴。
  时间匆匆而过,百年时间悄然流逝,周飞、房良等九位护卫已离去,现在只剩下李强和马贵陪着高顺了,再有就是换了一茬又一茬的道士陪着他们。
  就连皇帝都换了好几位了,他们对高顺和李强等人只有尊敬和害怕,而没有了任何的亲情了。
  即便高顺等人不插手官府和皇宫事务,皇帝、太子以及诸大臣和地方官员皆无过分的争权夺利和懈怠,更无出现叛乱等事。
  国内风调雨顺,百姓繁衍很快,并大量向其他王国迁移人口,高顺估计,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汉人人口数量已超过三亿。
  长江以南地区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江南江北各有五千多万人口,其他两亿人皆分布在其他王国。
  后世印度地区的南汉国、西凉国等几个国家的人口便超过三千万;南洋地区的晋国、向魏、南越、南秦等国家的人口已超过三千多万。
  即便遥远的南魏洲的人口也超过千万,每个小王国的人口皆超过百万。
  航海事业和造船业的发展,是人口快速繁衍的功臣,否则的话,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仅仅靠中原地区根本无力养活这么多的人口。
  发达的航海业把大量的剩余人口送往世界上其他急需人口的王国,同时还缓和了国内耕地不足的矛盾。
  高顺和李强等人就像是震慑般力量存在,不仅维护了魏国的稳定,连世界上他所册封的其他王国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保证他们的国王不敢太过出格,大臣和百姓皆无人敢造反。使得世界战火减少,皆致力于稳定发展。
  所有的封国,除美洲三王国外,皆存在着一个传统,太子成年或者接任王位之前,皆到魏国接受册封,并由高顺赐给太子妃,在魏国晚婚后返回。
  这样做不仅加强了魏国与世界的联系,而且还保证了各王国不受外戚影响,能保持稳定的传承。
  魏国继丝绸之后,茶叶和陶瓷成为大宗的出口物资,也是连接魏国和其他王国的纽带。
  高顺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维持好国内的发展,而是要让汉人永远称霸这个世界,压制其他种族的发展。
  所以,每年秋后,或者初春,李强和马贵等人皆会带领那些跟随他们学艺的后辈到草原上打猎,所谓的打猎就是去抓捕蛮夷回来做奴隶,这成为一个习惯和传统;其他大家族的后辈,以及其他王国,对这种打猎皆乐此不疲,戏称为秋猎和春猎。
  棉花和棉布的价格不断下降,成为普通人的服饰,这大大的扩大了人们的活动区域,高顺从地图上看到,北海道已在他后辈的控制之下,而国内的猎场已扩大的东北的三江流域;辽河流域成为北方主要的产粮区之一,甚至有百姓在后世吉林省所在地开荒定居了,他们不仅耕作,而且给打猎的小队提供补给,或者担任向导,也能获得不菲的收获。
  在这百年内,手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受到了很大的实惠;儒学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其它有些学科得到了飞速发展,成为社会必不可少的行业或者职业。
  比如医学的发展,成为人人都会需要到的学科,而医生不再是受歧视的职业。
  冶金行业飞速发展,高级工匠成为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而且受高顺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服装款式多样化,裁缝不再受歧视,高级裁缝的收入非常高,且很受社会尊重;在高顺的影响下,后世裤子、衬衣、上衣等出现,长袍大袖的衣服只有节日期间才穿。
  发型也出现了多样化,短发也不再受鄙视,不再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而不能损伤。
  桌椅板凳床等成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家具,只是富贵人家的用料更好,做工更细致,普通百姓家的材料差些,做工粗糙一些,但是功能却几乎没有差别。
  其他方面高顺也在努力改变整个社会,比如推广俭葬,避免造成大的浪费,缩短守孝期等。
  还有一些尝试,高顺提出思路,大家逐渐改进,比如现在水车、水磨等推广的非常好,大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而水力织补等则还在尝试摸索中。
  四川的天然气煮盐的量已非常大,通过宽阔的大路,马队将他们贩卖到南部诸多王国。
  至于车床、机床、蒸汽机等,高顺只是给了大家一个理念,不是短时间内能达到的。
  不过高顺提出的火车概念,虽然暂时不能达到,但是用马车拉的轨道车却已出现。
  用三合土打地基,上边铺上厚厚的石板条,把铁轨固定在石板条上,而钢铁做的车轮可以卡在轨道上,用马匹拖拽。
  为了各种水车、水磨和马拉的轨道车等,在前人的基础上,工匠们开发制作了多种轴承和相关附件。
  古人的智慧高的令高顺汗颜,很多东西他都不懂,工匠却能做的非常好,超出他的想象。
  修筑的第一条轨道便是从安庆城南门到南湖码头,第二条轨道为大龙关到皖县,然后分别向北到达舒县、六安和合肥,向南达到寻阳县和蕲春县。
  这种有轨道的马拉车,虽然基础建设成本很高,但是载重量大,速度快,颠簸的轻,很快便受到商人和百姓的欢迎。
  众人也相信了高顺所说的话,发展是永无止境的,任何一个行业内都隐藏着众多的秘密,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去破解,每破解其中的一个秘密,都能对人类产生很大的意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