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召见大汉小将

  当刘辩宣布任命包拯为大理寺卿之后,众臣都对包拯提出了质疑。大理寺卿位列九卿之一,而且是掌管案件的审理,其职能便相当于提高人民法院一般。
  刘辩突然让一个籍籍无名之辈,担任如此重要的官职,有谁会答应呢。
  “众爱卿安静!”刘辩压了压手掌道:“包拯眼下并不在此地,他如今在长安,乃是狄仁杰的副手。根据朕的消息,狄仁杰数年之间,侦破雍州一万多起冤假错案,其中不乏前朝遗案,除了狄仁杰之外,他的副手包拯起码要占据一半的功劳,如此人才,但很大理寺卿有何不妥?”
  狄仁杰破案的名头,群臣是听说过的,毕竟洛阳乃是京城,狄仁杰破案,其中不乏汉灵帝在位时的案子。因此经常要动用洛阳的人脉,查探消息。
  久而久之,狄仁杰的名气便打了出去,外地百姓闻之,也多请狄仁杰调查那些悬疑大案。因此洛阳官员,都知道狄仁杰善于查案。但想不到除了狄仁杰之外,还有一个包拯也善于此道,狄仁杰所侦破的案子之中,还有一半是他破的。
  听到这个消息,群臣在没有异议了。
  大理寺可不是个好场所,专门审案的地方,虽然掌控大理寺,便能藏污纳垢,逃脱许多法律的制裁。但没有相应的能力,一但悬案到手,无能力破解,也是白搭。若是任职期间,在审错了案子,情况则更加严重,引咎辞职都是轻的,若是被刘辩知道了,更要问罪。
  因此堂堂九卿之位,被刘辩赋予给了籍籍无名的包拯,也没有人敢打大理寺卿这个职务的意思。
  “尔等可有异议?”刘辩沉声问道。
  众臣交头接耳一番,齐声道:“臣等无异议!”
  卢植走上前来,拱手道:“陛下,三高官官,六部,九卿之中,狄仁杰,韦孝宽尚在外,韦孝宽在雁门出谋划策,眼下我大汉与蒙古暂熄兵戈,调回韦孝宽不成问题。但狄仁杰乃是雍州刺史,将他调回雍州,不知谁能接任?”
  “庞籍,你是吏部尚书,掌管官员的任命,你觉得谁能接替狄仁杰?”刘辩看向庞籍询问道。
  庞籍拱手道:“陛下,微臣虽然是陛下任命的吏部尚书,但对官员的事情,却还是两眼一抹黑。不过在微臣看来,雍州如今各种事务已经稳定,更有兵马十万,益州贼人想要攻打怕是难上加难。因此雍州内部,可以说是稳如泰山,没有什么特别重大的事情需要处理。可在狄大人副手之中,挑选能力出众者接替之!”
  “爱卿此言深合朕心,狄仁杰副手曹昂,乃是曹孟德长子,能力出众,朕打算将他提拔为雍州刺史。”刘辩笑着说道。
  众臣皆点头称诺,没有任何异议。
  刘辩接着拿出一份奏折,自有女官拿下去送到荀彧手上,刘辩说道:“这份奏折之上,乃是三省六部,九卿下属部门官员的任命。朕便不再朝堂宣布,尔等三省六部九卿长官一同翻阅,尽早完成改制之事,若有不决者,在来问朕!”
  “李显忠,改制之时,洛阳定有一段时期的动荡,你调一万禁军入城,巡逻各处,防备京城治安,不得有误!”刘辩看着李显忠下令道。
  转眼间便过去十天时间,狄仁杰,韦孝宽,包拯等人也先后抵达洛阳上任。三高官官召集六部,九卿成员展开会议,一场轰轰烈烈的改制行动也开始了。
  由于各个部门一段时期无法运作,也出现过一段时间的动荡,但三省,六部,九卿的长官,哪一个不是有滔天手段的?更何况还有禁军镇守长安,因此像田丰担心的大动乱并没有出现。小打小闹之类的,顷刻间便给镇压下去了。
  十天时间,三生六部就卿这些衙门的班底也基本组建完成。各个部门职能规划妥当,工作效率却是飞速提升,整个洛阳也好似焕然一新。
  然而此时的刘辩,却来到了城内的一座军营之中。
  这座军营之中,乃是各路武将的子女,回洛阳之前,这些人便已经集结于此地,到如今刘辩才得空来见他们。
  卫尉,光禄勋,太仆等三卿官职,是直接对刘辩负责的,分别保护皇城,保护内宫,管理刘辩的车马。
  因此其他部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改制,但此三个部门本就存在,杨妙真,杨延嗣,典韦等人只参与召开了一次会议,便一直跟随刘辩,进行保护。
  杨妙真等三人在加上程咬金,保护着刘辩来到城内军营,会见各路武将之子。
  军营之内,望着下方的一众年轻小将,刘辩心中满意不已,这些人大的不超过十六岁,小的不过十来岁,其中更是不乏猛将以及统帅,只要培养得好,这些人日后便是大汉的顶梁柱。
  “你们可知,朕为何将你们召集到这来嘛!”刘辩看着帐下众人询问道。
  “据在下所知,陛下召集我等前来京城,是想要考核我等才能,培养我等能力!”只见殿下一个青年拱手说道。
  “你是?”刘辩并未动用系统查询功能,看着那年纪不过十五岁左右的青年笑问道。
  “在下秦怀玉,乃是青州秦琼之子!”秦怀玉拱手说道。
  “原来是秦叔宝的儿子,不错,你父亲有勇有谋,曾经先后斩杀冀州兖州大将颜良,花云,文丑等人。你也是英气勃勃,当真是虎父无犬子!”刘辩拍手称赞道。
  “谢陛下夸赞!”秦怀玉到底不过十五岁的少年,得到刘辩的夸奖之后,便喜形于色。
  殿为为首的一个身材高大的孩子,见刘辩夸奖秦琼父子,不由得撇了撇嘴。他乃是常遇春之子常茂,面对刘辩夸奖秦琼父子,他虽然心有不悦,但也无话可说。
  如今大汉猛将,含金量还数杨再兴,杨延嗣,薛仁贵,赵云,马超,秦琼,罗士信这些人。常遇春虽勇,但斩将记录却不多,唯有秦琼先后斩杀文丑,花云,颜良等大将。而能与其相比的,只有赵云,斩将记录更多。
  “你说的不错,朕将尔等召集前来洛阳,便是要考校你们的能力,培养你们。尔等父兄为国作战,没有时间教导你们,所以朕将尔等召集过来,为你们的父兄培养尔等成才!”刘辩看着众人说道。
  常茂撇了撇嘴道:“陛下,你要培育我等,但我使得这门兵器,大将却没有哪个将军能用啊,只怕他们教不了啊!”
  杨延嗣不屑的撇了撇嘴道:“哼,本将军虽然善于用枪,但十八般兵器却也是样样精通,你用的什么兵器,还有本将教不了的?”
  “杨叔叔,这家伙用的是禹王槊这奇门兵器,你只擅长刀枪剑戟,只怕还真教不了!”常茂身旁站的一个青年笑道。
  这青年乃是杨再兴之子杨继周,不愿学杨再兴枪法,却拜典韦为师,学习典韦的狂歌双戟之法。
  除了在外将领的子女,刘辩不认识之外,如杨再兴之子杨继周,典韦之子典满,马超之弟马岱等人,刘辩却是熟得很。
  一听杨继周这话,杨延嗣眼睛一瞪,看着常茂说道:“禹王槊乃是奇门兵器,你小小年纪,使得动?”
  杨再兴,常遇春等人年纪相仿,不过三十五岁左右,而杨继周与常茂等人年纪也差不多,只有十二三岁的样子。而禹王槊本来就重,就算常茂年纪轻,但配合其身高,起码也得两三百斤,这样的禹王槊才方便使用。
  “那是,两三百斤罢了,小爷……我还不是信手拈来?”常茂高傲的扬着脑袋,满脸不屑道。
  杨延嗣眼睛一亮,看着刘辩说道:“陛下……”
  杨延嗣却是想起来李存孝,李存孝用的也是禹王槊,常茂小小年纪,便用两百斤的禹王槊,必然是璞玉良才,若能拜李存孝为师,学习禹王槊用法,日后成就定然不可限量。
  刘辩将手一抬,打断了杨延嗣的话,这些年轻小将,虽然名字大多与历史,演义吻合。但刘辩却不知道他们的性格与历史演义之中是否一样,毕竟时代不同。
  刘辩主张的是因材施教,若是常茂性格与李存孝不合,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刘辩想要多考察几天,了解他们的性格,根据他们的性格能力,让他们拜师学艺,教导其才能。
  “杨将军,我用的禹王槊,你能不能教我啊,这兵器大汉没人用,你要是给我找个没用的师傅,我还不如自己回家钻研呢!”常茂性子直,眼下刘辩在场,尚有收敛,但说话却还是直来直去。
  “哈哈!”刘辩哈哈大笑道:“我大汉猛将无数,你们所有人,朕都能给找个好师傅。但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朕还不知道你们的能力如何,却不敢贸然给你们找师傅,若是你们学艺不精,堕了他们的名声他们可要怪朕了。因此朕想先考校你们的能力,根据你们的能力,为你们选择良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