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准备制作

  自从祖辈逃荒到张安后,高家一直处于人丁不旺的境地,几代下来,要么独苗一根,要么数名子嗣中或鰥或夭,根本无法旁开数枝,最终都是单脉传承,直到高有贤兄弟,才算分出了枝叉。
  高有才秉承了祖宗的传统,只有高峰一个儿子,而且是晚来得子,倾心溺爱之下却害了他,把他变成了个远近闻名的小混混,近十九岁都没有姑娘相中他,更不要说结婚生子、传宗接代了。
  高有才这枝不行,高有贤却大有作为,生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甚至二儿子高江都有了儿子。
  高海夫妇结婚六七年,李文娟一直没有动静,夫妻俩人也很无奈,甚至为此看过大夫,大夫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为他们开了一大堆补药,不过,药是吃了不少,结果还是一事无成。几年下来,夫妻俩对此虽然还没有放下,却也不再强求,唯愿哪一天会出现奇迹。
  高江比高峰大两岁,结婚也有三年了,妻子是王寨的王钥娇,小两口倒是不错,结婚第二年便生下个胖小子,于是高家算是有了第三代。
  高有贤的女儿叫高霞,与高峰同岁,月份上比高峰大俩月,因此高峰称其为姐。高霞结婚一年多,嫁到邵集的胡家,也有了肚子,即将生产,在老胡家算是站住了脚。
  高湖比高峰小两岁,与代庄的代静芳已经定婚,年后就能迎娶。
  一大家子,最悲催的莫过于高峰了,不仅没有姑娘相中他,就是连个媒人也没有上门,高有才为此十分苦恼,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毕竟谁都不愿意把自家的姑娘往火炕里推。
  对于结婚之事高峰倒没有考虑过。他来自二十一世纪,那个时代除了晚婚晚育政策外,还有众多婚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所以近三十岁没结婚的大有人在。他还不到十九岁,只能算是刚刚成年,结婚的事以后再说吧,他可不想被别人强压着头皮娶个不中意的。
  当然,高峰的想法与时下却很迥异,因为在民间十六七岁结婚并不算早,甚至十二三岁结婚也不稀奇,毕竟此时还没有未成年人保护的说法。
  ……
  就算高有才夫妇尽力帮高峰遮掩,高有贤等人还是从字里行间里得知他们是让高峰气病的,众人不由得声讨起高峰来,高有贤甚至开口大骂高峰的不孝,要不是高峰在外面熬药,他都准备当面给他两个耳光。
  骂也骂够了,气也气够了,高有贤带领家人告辞离开,他们还有活要干,呆在这里起不了什么作用,不如回家干活去。高海和妻子要回家拿工具,一并走了。
  在一片冷陌而鄙夷的目光下送走众人,高峰把药盛出来端给老人喝,又叮嘱他们注意身体,便回到院内收拾木料。
  ……
  作为一名老木匠,高有才还是存有一些木料的,这也是高峰到集市上没有买木料的原因。当然,这些木材都来源于当地的树木,并不珍贵,其中以杨木、榆木和槐木为主,附有少量的梧桐木和桑木。
  高峰选择的是槐木。槐木的生长周期长,硬度大,稳定性好,纹理均匀而直,较重,不易变形和腐蚀,相对于其它几种木材,在没有更好的防腐、防虫、防开裂等处理手段之前,槐木制作的家具应该是最经久耐用的。
  选了两根直而粗的圆槐木出来,高峰又把高有才的工具拿了出来。
  高有才一个人干活,工具却一应俱全,锯子、刨子、凿子、锛子、斧子、绳钻、墨斗、木尺等等都有。
  其中锯子有六七样,包括双人锯、大锯、二锯、刀锯、戗锯等;刨子有七八样,包括平刨、二刨、净刨、线刨、槽刨等;凿子的数量更多,足有十多样,圆口凿、平口凿和铲凿都有,甚至还按尺寸大小进行了细分。
  工具虽然众多,却很简陋,高峰不由得佩服起古人来,用这样的工具竟能创造出中国千年的文明,可见中国老百姓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多伟大。
  干过木匠的高峰曾被恶补过知识,因此他知道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与木工是密不可分的。
  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文化进步,无论是宫殿楼阁还是桥梁设施,都有着木工的影子,更不要说基本地家庭所需了,可以说木工是伴随着并见证了历史的发展演变,同样也为之做出巨大贡献的最伟大的工种之一。
  值得乐道的是古人仅仅通过如此简易的工具就完成了一个个创举,与后世的人们使用电动、气动以及大型、中型、小型甚至微型工具相比,他们无疑更值得尊敬。
  成绩的背后隐藏着心酸和血汗,创举的身影掩盖住一份份悲壮。高峰清醒的认识到,木工的发展也是一部血汗史。
  木工的演变和发展高峰不想过多关注,他倒有兴趣促进其工具的改进,当然,这要建立在条件成熟时,起码现在的他还无能为力。
  高峰刚把工具整理完,高海夫妇就来了,看到摆好地满地工具,高海惊讶地问道:“这是叔让你准备的?”
  高峰笑笑没有回答。他实在不好回答这句话,若说是高有才让准备的吧,事实不是,若说不是吧,高海肯定会有更多想法,如此整齐规则的摆放方式,肯定是内行才能做到,高峰没学过木匠,自然不是内行,甚至连外行都算不上,顶多落个木匠儿子的名声。
  高峰就是想让高海自己去猜,甚至误会了更好,省得自己还要浪费口水去做无法解释的解释。
  高海果然误会了。他认定高有才必然在之前对高峰有过交待,甚至干什么都进行了说明,如果是这样,只要高峰能表达清楚,他倒不用再去请教师傅了。
  看天色不早了,高峰对李文娟说道:“大嫂,这几天你们都在这里吃饭,做饭还得麻烦你一下,至于针线活的事,饭后再说吧。”
  李文娟听说还有饭吃,更加高兴了,忙道:“婶子病了,做饭当然是我来了,我先去做饭,你们商量事情吧。”
  看李文娟离开,高峰拉着高海来到一块空地,捡起地上的一根细树枝边画边说道:“我爹让我们做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做几个架子,它的形状和尺寸就在图中。”
  高海疑惑地看了看图形问道:“真是叔让做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