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苛政猛于虎
在离开土山之后,刘和下令军中将士挖掘土山,填平沟壑,打扫战场,待得一切都完成之后,又下令军中将士在城外安营扎寨,自己只率领一千白毦军将士入城。
其实本来鲁肃等人担心刘和的安全,希望刘和能够带大军入城,然而刘和考虑到城中百姓都已经被公孙瓒给害苦了,如果提大军入城,肯定会引起恐慌,再说了,只要刘和手中有这一千白毦军,就算对方来了数万大军,他也能安然离开,安全问题根本就不算什么问题。
经过刘和这么一番解释,那些担心刘和安全问题的人也只能接受了刘和的做法,纷纷劝刘和小心保重,然后送刘和入城。
随着公孙瓒的死去,土垠城内的守军也全都逃走了,所以这里根本就没有人来守卫城门,看起来很是气派的城门,被刘和随手一推就给推开了。
之后刘和率领军士入城,可是刚走到大街上就皱起了眉头,因为竟有不少人露宿街头,要知道现在是寒冬十月,而且是在北方,呼啸的北风刮着,就算是在家都会被冻的瑟瑟发抖,更何况是在街头?
就在这时,刘和听到一阵很是微弱的啼哭声,听这声音好像是一个婴儿,然而声音微弱,证明这个婴儿不是饿的就是冻的。
刘和连忙循声赶过去,果然见是一个婴儿,冻得小脸都发紫了,他的身上裹着一层绵布(不是棉布,这时候大汉还没有棉花),外面是一件麻布长衫,旁边一个青年光着膀子,应该是婴儿的父亲将身上仅有的衣服脱下为孩子御寒。
可是在这样冷的天气中,这一件单薄的麻布衣服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估计就这样最多再过两个时辰,这一对父子都要冻死。
“这位大哥,你为何不在家中待着,反而露宿街头呢?你看,孩子都冻成啥样了?”刘和一边说,一边取下麻衣给那青年穿上,同时脱下身上的皮袍给孩子盖上。
“这位官爷,小人,小人这就走。”那青年的脸上露出一丝感动,可是却不敢当真就接受刘和的袍子,就要揭下来送给刘和,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儿子马上就要冻死,一时之间又有些舍不得。
刘和却是摆手笑道:“不用给了,这件皮袍我就送给这孩子了。你不必害怕,我不是公孙瓒的部将,公孙瓒已经死了,数个时辰前的那场大火就是他放的,他自己躲在那间华美的宫殿中,把自己给烧死了。”
随后见刘和身边的陈到说道:“这位是司隶校尉、并州牧、幽州牧、骠骑将军刘和将军,原来的幽州牧刘虞之子,我家主公最是仁德,一向爱民如子,这位大哥,这件皮袍他说送给你了,那就是送给你了,天太冷了,你可不要推脱,赶紧给孩子穿上,要我说,这么冷的天,你们怎么在街上住?难道是外地人?”
“原来是刘使君,请受小人一拜。”那位青年说完之后,随即流泪说道:“使君,这位将军,你们有所不知,小人就是本地人,至于为何要露宿街头,这一切都是拜公孙瓒所赐,这公孙瓒为了防备使君进攻他的城池,下令在城外修筑土山,建造高楼,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把城内的民房全都拆了,用土筑墙阻挡弓箭,用茅草和木料为他建造高楼,那些用不上的木料,都被他做成了守城器械,如今小人们的家中已经是一片空地,住在那里和住在街头根本没有什么差别,头些日子天气暖和,小人们倒也承受得住,可是这两天北风渐起,天气渐渐转冷,偏偏我那婆娘又于昨夜产子,受了风寒,死去了,小人无奈,只好将这一身麻衣脱掉,为儿子御寒,只是小人却知道,这一件麻衣,根本无法阻挡寒风,如果不是使君送了这件麻衣,估计我父子将会在今夜追随我那婆娘而去。”
“这个可恶的公孙瓒,竟然如此对待百姓!这可真是应了孔圣人那句话了,苛政猛于虎啊!”刘和听了忍不住紧握双拳,大声骂道:“狗贼公孙瓒,百姓无辜,有何罪过?竟至于此!”
随后对那青年说道:“这一切都是由和而起,让阖城百姓遭此大难,请大哥带着孩子找一避风之处,和立刻下令将士们砍伐树木,燃起篝火,为百姓们取暖,等到明日,命他们为城内百姓建造房屋,赈济粮食,先让大家能够活下去。”
“多谢使君,使君大恩大德,我们全城百姓都没齿不敢忘,孩子他娘,你在天之灵听到了吗?我们有救了,你可以安心地离开了。”
那青年抱着孩子,对着刘和叩首泣道。
刘和连忙命人扶起那青年,同时又命人召集百姓,对百姓宣布了他的政策,之后立刻派潘凤到营中走一趟,命潘凤带着五千将士,连夜砍伐树木,同时又命荀攸送来一万斛粮食,先为百姓熬上一锅热粥,让百姓吃上个热饭。
这时候人群中一位老者说道:“使君为了我们,派出军中将士连夜砍柴,那么我们难道就光等着受用?凡是能动的男人,都跟老朽一起,到城外林中砍柴去,就算我们没有柴刀砍不动,能不能平帮军士们抬一抬?”
“吴老说的对啊,咱们大家一起动手,难得刘使君对我们如此仁义,我们又怎能不赤城相报?走,咱们一起去砍柴。”
“对对,一起去。”
百姓们纷纷响应,随着吴老汉一起前去密林中,帮助军士砍柴,过不多长时间,在城内升起了一团团的篝火,虽然这一团团的篝火并没有白天那场大火大,可是却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白天那场大火是烧尽了罪恶,而晚上的篝火却是温暖着民心,这代表着从今往后,全城的百姓们都会拼死为刘和效忠,不管是刀山火海,都绝不皱一皱眉头。
“粥好了,所有人都排好队,咱们一起吃粥了。”就在火光之下,百姓们吃着香气四溢的米粥,跳着欢快的舞蹈,好像是在庆祝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