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面对皇太极锐利的眼神,多尔衮脸色赫然,嗫嗫不能言。
  心中一方面讶然于皇太极的魄力,为了拉拢取信自己,毅然把大明将领秦浩明别有居心的信件给自己看。
  这封信内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人辩不明道不清,根本无从说清。
  现如今,皇太极不惜脸面,大大方方的展示给自己,顿时让这封信失去应有的效果。
  另一方面,多尔衮又感叹于皇太极思维敏锐未雨绸缪。定南军才刚刚斩头露角,就如临大敌片刻不敢松懈。
  到底是为君者,考虑事情周全而缜密。
  不似自己,短于政务战略,格局终究有限。
  “纵观近年大明优秀将领,唯有东南戚继光,东北李成梁最令人称道。可二者在治军间的手段谋略,却又颇为不同。”
  多尔衮回答不上来,皇太极也不在意,而是自顾喝了一杯酒,自问自答。
  毕竟,他知道多尔衮在行军打仗上或许有些天赋,其他的只是中人之姿,并无什么出彩之处。
  今天过来,也只是碍于时局恶劣,过来点拨一番。
  目的是要多尔衮认清事情原委,一则避免内部争斗,二则却是要他鼎力相助。
  “戚继光以制度带兵著名,李成梁则依仗个人的威望和号召力,对有功将士奖赏很厚,以荣华富贵激励士气。
  二者皆有利弊,很难说谁好谁坏。
  戚继光守规矩重制度,奖罚分明,百战百胜,这是戚家军的优势。
  可弊病是循规蹈矩太过僵化,手下很难有优秀将领能冒头。
  有他在,自然万事无忧。
  可若没有他,戚家军也就此烟消云散,很难继续传承下去。
  而李成梁用战功奖励手下健儿,其后李平胡、李宁、李兴、秦得倚、祖宁等辈皆富贵,各拥一城,威震辽东。
  其一生育有九子,分别是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桢、李如樟……
  九个儿子个个骁勇善战,立下了战功赫赫,时人称为李家九虎将。
  五个做到总兵官,四个做到参将。连他们的部下都骁勇善战,立下战功无数,在辽东传为佳话。
  虽说到了后期,早年的进取之心丧失,功业逐渐由盛而衰,暮气难振……
  但不管怎么说,辽东大地现在还是他的将领在抵抗着大清的扩张……”
  对于戚家军的评价,皇太极只是寥寥数语带过,但对李成梁家族,却如数家珍般一一道出。
  满人崛起于黑山白水,兴起于辽东半岛,历史非常短暂。
  一部家族史,就是目前建奴的整个历史过程。
  而这,都是伴随着辽东王李成梁一生兴衰,所有的建奴都对此知之甚祥。
  李成梁少年时代就英毅骁健,大有将才。因家贫,四十岁以生员袭职。起初为险山参将,因屡建战功,隆庆元年进为副总兵官,协守辽阳。
  隆庆四年,被提拔为辽东都督佥事,驻节广宁。明嘉靖后期至隆庆年间,鞑靼插汉儿部多次进犯辽东。
  此后十年间,明朝三员大将相继战死。时值边备废弛之秋,李成梁莅任即募四方健儿抗击蒙古、女真各部的侵扰,与是军声始振。
  在明将官吏贪懦,边备废驰的时代,李成梁纵横北方边塞四十余年,前后镇守辽东近三十年,屡破强豪,力压北方各游牧部落,拓疆近千里。
  先后奏大捷者数十,万历皇帝动辄祭告郊庙,受廷臣贺,蟒衣金缯岁赐稠叠。
  而李成梁武功之盛,自太祖、成祖二百年来未有也。其始锐意封拜,师出必捷,威振绝域。
  除了他自己位望益隆,其子弟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
  最终,辽东大地成了大明一道坚固的屏障,并在开原、清河、抚顺等地开办贸易市场,与当地部落贸易。
  李成梁死后三年,万历四十六年,老奴努尔哈赤才诏告对明朝的“七大恨”檄文,正式对明廷宣战。
  可以说,李成梁若未死,老奴哪里敢反明?
  当然,话说回来,成也萧何败萧何,如果不是李成梁养寇自重,老奴也没有崛起的机会。
  包括大明朝廷对满人建奴的称谓,正是因为努尔哈赤年轻时曾经是李成梁家中的奴仆,且出身于大明建州左卫,故以此相称。
  随着皇太极娓娓道来,逐一分析其中得失利弊,多尔衮结合自己和秦浩明交手的经验,终于明白他为什么如此忌惮定南军?
  盘踞在旅顺和金州的定南军,不仅融合了戚家军的规矩和制度,更是和李成梁一样,大力培养手下将领。
  张云、卢欣荣、阎应元、李想、殷雨昂……原本的籍籍无名之辈,随着此次瓦房店大战,扬名整个辽东。
  与蓟辽边关的明军相比,他们敢打敢拼无畏生死,根本无惧大清将士的赫赫威名,打出自己的威风。
  假以时日,凭着大明的财力物力人力,还有他们的新式枪炮,只要有十万这样的大军,满人还真不是他们的对手。
  想起满人对汉人的残暴手段,以及定南军主将秦浩明对辽东满人的报复杀戮,皇太极担忧灭族并非危言耸听。
  念及此处,多尔衮对皇太极的眼光愈发敬佩,心里对他的仇恨也开始松动起来。
  确实,在面对举族危急存亡之际,个人恩怨似乎可以暂时放下。
  “那皇兄可有什么应对之道?”
  多尔衮对于皇太极的谋略还是有信心的,既然能发现问题,那必然有解决之策。
  公允的说,他虽然和皇太极仇深似海,彼此之间明争暗斗,但唯独在大局上非常佩服后者的眼光。
  否则,历史上多尔衮也不会在皇太极死后,对他留下的遗命坚决贯彻执行,从未有半分更改,简直比儿子还乖。
  见多尔衮双眼灼灼发光,斗志昂然,皇太极反而微微轻叹,白皙的脸上泛起几分苦涩,眼眸中露出几分疑惑和犹豫。
  定南军不同别的大明军队,战力强悍武器精良,急切间又能有什么办法?
  但多尔衮的士气好不容易鼓起,还是必须说点什么。
  ps:感谢诸君春节期间的打赏和投票支持,阿土回来了。
  谢谢大家的理解,回老家过年真是疯狂,亲戚同学发小,一波又一波,真的无法码字,脑袋就没有一天清醒,大碗大碗喝酒。
  不过,真的很痛快很热闹。
  为了弥补春节断更的损失,给大家推荐一本新书《南明大丈夫》。
  书虽然是新作,可作者却是《崇祯十七年》的老作者,完本之作三百多万字,那文风行文简直是太爽,阿土也每天追看,希望诸君喜欢,共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