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纪清祀聊起这个,脸上的笑意渐浓,“后来他就想,人要面子但总不能跟钱过不去,于是默默将手里的一把徽章放回去大半,只留下了几枚。”
  “他把其中一枚送了我。”纪清祀说着又有些小得意。
  “你们一定是很好的朋友吧。”魏泊舟说道。
  “袁天韵算是我圈内为数不多的好友,我和他是在一次学术研讨培训班上认识的,当时会务组将我们分在了一个房间住宿,因为我们都是南方人,生活习惯差不多而且用方言交流会很亲切,几天相处下来觉得性格也投缘,培训结束后就成了好友,现在也一直保持着联系。”
  “每次我去湖南,他都约我见面吃饭,我都笑着说我们不过是网友又见面罢了。有些人不用每天都见面,但却一点也不会疏远。”
  纪清祀似乎想起了一些美好的记忆,“我们曾经相约,世界那么大,有机会要一起去南极看冰川,北极看极光,非洲看动物大迁徙。但是因为工作太忙和一些别的原因,他去南极时我没同行,我独自来北极也没叫上他,但是现在,我可以让帝企鹅和北极熊合个影。”
  “你们是有趣的灵魂,还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浪漫。”这种生活是魏泊舟未曾想象过的,他有一点羡慕。
  纪清祀摘下墨镜,看着魏泊舟粲然一笑,“人生不易,先活着,其他的再想办法吧……”
  虽然没能探访捕鲸工厂,但见到了北极熊大家还是非常开心和满足的。
  勇气号载着他们继续前行,抵达fu<a href="https:///gl/" target="_blank">glesongen(鸟歌山),远远望去,悬崖峭壁上聚集着成群的小海雀。它们出海捕食,然后在靠近海岸的巨石下繁衍后代。
  “之前看新闻说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引起海水升温,海雀的食物链供应断裂,它们的数量已骤降到从未有过的低水平……”魏泊舟说着,成功抓拍到一张在天空中展翅飞翔的海雀。
  纪清祀叹了口气,“海雀可以活30年以上甚至更久,很荣幸能和这些海上小精灵见一面。”
  勇气号稍作停留后便驶离了fuglesongen,时间来到下午六点,餐厅为大家准备了丰盛的晚餐,纪清祀想先回一趟房间,换掉身上的防水裤。
  魏泊舟和他一起回了套房,他背对着纪清祀,蹲在地上整理行李背包,“其实我不怎么喜欢拍照。”
  “真巧,我也是。不过准确来说我是不太喜欢拍人,拍风景和动物还行。”纪清祀附和道。
  “但我想和你拍一张合照”,魏泊舟没能把这句话说出口,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怂。
  晚餐后,有人去甲板上吹冷风,也有人在餐厅角落唱歌喝酒,还有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玩牌打发时间。接下来的两三天,勇气号会载着他们继续向北巡游到达莫芬岛,最远将会行至北纬81度的七岛群岛附近。
  第10章 bonjour
  甲板是一个好地方,拥有欣赏壮美冰川的无敌视野,其实北极冰川的分布面积要比南极小得多,但眼前的风景,会让人对“北冰洋”三个字有更深切的体会。
  即使是在夏季,海面上的浮冰也不少。
  冰川融化时会有“轰隆隆”的声响,而它们移动时能听到类似闪电或者打雷的声音。
  纪清祀很享受这种冰山与海水碰撞产生的气流所带来的微妙共振,像一种同频能量的传导,聆听来自宇宙的窃窃私语。
  有时会飞过一群海鸟,打破这梦一般沉寂的世界,更多的时候是一望无际纯净的蓝色基调上,点缀着形状各异的白色浮冰。
  它们美丽、沉默、神秘,然而美丽的东西往往又很脆弱,比如北极正在加速消融的冰盖。
  科技的发展让人类可以乘船到达北极,但这里依然是地球上不可复制的奇妙景观。
  在如此美妙的情境下,即使只是在甲板上,也有会不期而至的艳遇。
  纪清祀正喝着一杯热红茶,一位年轻英俊,身材健硕,有着深邃的棕色迷人眼睛,褐色自然卷头发的法国帅哥坐到了纪清祀身边。
  “bonjour,我叫伯纳德,很高兴能认识你。”
  这还是上船后第一次有人主动跟纪清祀打招呼,虽然也可能是因为前两天他晕船,几乎都呆在套房里不怎么出去的缘故。
  “我叫纪清祀,你中文讲的很不错。”
  “谢谢,我有四分之一中国血统,你是一个人出来旅行吗?”
  伯纳德脸上带着迷人的微笑,眼里藏着万千风情,纪清祀只看了他一眼,便将目光收回,“一个人?其实我很少独自旅行,这是我第一次乘船出海。”
  纪清祀觉得,他真正缺乏的不是时间或者金钱,更多的是勇气。
  这些年因为工作忙碌,他其实并没有那么多时间出去旅行,为数不多在路上的时候,短途自驾一般是和侯诚一起,长途旅行基本上是和袁天韵组队。
  北极之行,是他迈开独自旅行的第一次尝试。
  袁天韵旅行基本不会选择常规路线,带他去的都是些人少景美的小众旅行地,不过好在他并不追求刺激热衷于极限登山运动,所以他和纪清祀相约同去南极北极非洲,却没计划一起去攀登珠穆朗玛峰。
  世界最高峰,还是用来仰望就好。
  伯纳德喝了一口手里的咖啡,看向纪清祀,直接说道,“你有没有男朋友,如果没有能不能和我试试,我从第一天登船时就留意到你了,你长得很符合我的审美,就是他们说的合眼缘,我很想和你有进一步的认识和发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