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5章 德俄

  舰队在新加坡休整一阵子,剩下的时间也不多了,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补给品之后,舰队再次出发,在新加坡留下了两艘驱逐舰,一方面是为了威慑周围的日本军队,另外也是因为这两艘驱逐舰在航行当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没有办法继续带着他们,如果要是继续带着他们的话,可能路上会出更大的问题,所以在这种状态下,就得想着减轻自己的负担,如果要是继续待着的话,对大家都是极为不利的。
  这两艘驱逐舰上的官兵比较失落,本身想着能够跟大家一块儿环球航行,现在可倒好了,变成了这样的情况,如果要是早先能有这样的结果,也就不至于是这个样子了,可惜的是临出来检查的时候,并没有发现实际出现的毛病,军舰就是这个样子,理论是一回事,实际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在这样的状态下,不管你如何的去计划,最终都是没有办法获得所有的好处,如果要是想着用纸笔全部计划好,那在实际行动当中是完全不可能的。
  除了这些事情之外,这两艘驱逐舰还有一些安全隐患,而且新加坡没有办法排除这些安全隐患,在近海航行完全没有问题,可如果到了大海上出问题的话,难道要让其他的军舰拖着走吗?那可是给其他军舰带来巨大的麻烦的,如果不让其他的军舰拖着走,那必须得想办法维修才行啊,现在并没有维修条件,扔在新加坡这里慢慢的修吧,而且按照李二虎的想法,维修也是没有多少价值的。
  不管咱们这边如何的维修,总归不如重新兑换一个,而且花费的还差不多,如果要是为了教学的话,维修还是没有问题的,可如果要是专门为了作战的话,李二虎并不相信现在的维修水平,美英两国是海军强国,他们的维修水平都在一个很低的位置,只要是维修过的军舰,寿命都会减少很多的,他们都没有办法做到长距离航行,更加不要说咱们这边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李二虎立刻独断专行,命令这两艘军舰停在新加坡,做近海巡航用。
  虽说日本人跟咱们的关系暂时不错,但是日本人狼子野心,不管到了什么时候,都不能够对他们掉以轻心,高强和李二虎都认为这说的是正确的,日本人对华夏大陆的想法,从上半年之前就有了,能够隐忍这么多年才做出来,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民族,如果你认为现在压住他们了,那可真是大错特错了。
  在北洋舰队时期,满清也没有把日本人放在眼里,认为日本人绝不可能会成为他们的对手,甚至成为对手的资格都没有,甲午海战之后,日本变成了什么样子呢?
  人家在继续的前进,反而是咱们得意洋洋的满意了,最终被日本人打了一场偷袭,这可全部都是历史的教训,所以每次开会的时候,李二虎都会提醒手下的将军们,让他们小心日本方面的情况,如果要是不小心的话,最终很有可能会着了日本方面的道儿,这要真是这样的话,对咱们可没有任何的好处,所以在现如今这种状态下,加强跟日本占领区接触地区的防御,这也是第七集团军的首要任务。
  省得到时候他们发动突然袭击,咱们这边抵挡不住,不要以为日本人现在靠着咱们,就能够跟咱们一直合作,想想珍珠港的事情,或许就能够明白很多了,日本当时也是靠着美国的,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
  还不是偷袭了珍珠港吗?把美国人从上到下给坑了一遍,当时的美国总统都极为愤怒,后来这才爆发了太平洋战争,日本做某件事情的时候,绝对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他们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不知道得罪美国的后果,不过这个年代的美国也的确是弱,被日本人摁在地上摩擦了半天,这也是李二虎帮忙的结果,如果要是李二虎不帮忙的话,日本也不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战绩,至少现在也就是在珍珠港周围打转。
  跟美国进行太平洋上的决战,绝不可能杀向美国西海岸的,而且还能够坚持那么长的时间,甚至把整个欧洲的局势都给搅乱了,此刻德国人看日本人是越看越顺眼,没有日本人帮忙的话,德国人不可能会占据优势站到现在,但是所有的人都明白,如果趁着这段时间德国人能发展起来,整个欧洲或许都是它的后院,可如果解决不了俄国人的话,有些事情还是没办法的,等到美国人打败日本人之后,美国的武器装备还会源源不断的运到欧洲。
  到时候俄国人的战斗力立马就会起来,德国人还能够坚持得住吗?所以在这一段时间里,华夏的舰队出发之后,德国频繁召开高层军事会议,准备一举解决俄国,而且在国内开始大规模的征兵,提前局部进入战斗状态,说句实在话,德国没有进入战斗状态,这是他们在战争时期的一大弊端,不管华夏方面如何的劝阻,德国都不愿意进入战争状态,因为按照他们最高统帅的想法,不能够打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用很平常的状态,德国就能够横扫整个欧洲,如果没有美国干涉的话,德国当真是能取得这样的胜利,但现在德国面对的不仅仅是俄国一个国家,一旦美国干涉的话,德国所面对的将是半个世界,所以如果继续这样做的话,对德国没有任何的好处,现在能够进入战争状态,这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事情,有好处就行。
  至少德国的生产力开始提高,但此刻李二虎却感觉到有些危险了,在缺少制约德国力量的同时,如果德国真的就这么起来了,对华夏来说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俄国方面不能够战败,只能够双方继续僵持,这才符合华夏的利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