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4章 推演

  按照张大山原来的说法,北方军区不管进攻什么地方,都是不需要后备军的,北方军区如此的强大,需要什么后备军呢?需要后备军的都是其他的军队,在他们的眼中,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军队,比北方军区更加的强大,在兵棋推演当中,他们甚至把德国人当成了他们的对手,因为德国陆军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当大数据部门把所有的参数都加进去的时候,他们发现当德国第六集团军和北方军区碰上的时候,可能北方军区的胜算要在百分之六十以上,现如今的第六集团军恐怕就更没希望了,他们计算的是第六集团军最为强盛的时刻,当然这种纸上谈兵的事情,李二虎一贯都是不怎么赞成的。
  推演的结果和实际战斗的结果有很大的出路,这一点所有的高级将领都非常的明白,如果你只相信兵棋推演的话,那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将军,在现如今这种状态下,谁还看不出来呢?兵棋推演只能是给你一个参谋,而且还不一定准确,所以需要进行很多次才行,所有的参谋人员都发挥自己的脑子,让自己快速的想象到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哪怕是只有一个意外情况,也可能会导致数十万将士深陷困局,所以兵棋推演必须得进行十次以上才行,根据北方军区进行的,他们至今进行了十五次以上,在跟德军的战斗当中,他们获胜的时候超过十二次。
  当他们把这个消息汇报回来之后,李二虎马上就给他们泼了冷水,就算你们推演一百次,你们占领的地区跟德军占领的地区,那能是一回事儿吗?你们占领的是俄国最为薄弱的远东地区,俄国军队在欧洲的战斗力本身就不怎么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军队排在第一,法国军队排在第二,俄国军队和英国军队勉强的能够排在第三,有可能英国军队还能够稍微好点,所以打败了世界第三的军队,那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当年日俄战争,日本也把俄国军队给打败了,你能说你天下无敌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军队方面,必须要做到谦虚才行。
  当时很多北方军区的将领们还有些不服气,他们认为司令有些太高看德国军队了,但是在跟全国争取意见之后,其他的将领也是这么看的,毕竟有很多人是从德国留学回来的,他们知道德国的军事教育是多么的厉害,人家那全部都是自成体系的,而且在德国的军事教育当中,从小就已经是灌输这样的思想了,咱们跟人家比起来,除了装备方面的优势之外,其他方面真的是不占优势,尤其是在军官的军事思想方面,人家一直都是引领全世界的,李二虎虽然做到了弯道超车,但也只是抄作业而已,并没有进行特殊的创新,所以在这一方面,连李二虎都知道咱们是输了的。
  李二虎是从二十一世纪来的人,德国军队能够扛下两次世界大战,几乎两次都跟全世界为敌,人家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坚持的这些年份可是不短的,如果换成了世界其他各国军队,恐怕都没有办法做这样的事情,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发生了这些事情之后,李二虎就得给手下这些人泼冷水,就得让他们看清这个社会现状,如果你们看不清楚这个社会现状的话,很有可能会在德国军队的面前吃亏,别觉得咱们现在是朋友,任何朋友都有可能翻脸成为仇人,有很多人说李二虎的这个说法有些过分了,但事实基本上也是这样,如果能够做得更好的话,自然不需要担心这个,但如果做得不好的话,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说这些事情聊的就有点远了,李二虎在前往北方军区之前,在蒙古境内已经设置了两个军的军队,总人数大概在三十万左右,他们都是装备齐全的,而且还带有很多的功勋部队,他们的任务就是在蒙古进行训练,并且准备支援前线的北方军区,对于这三十万的预备部队,张大山感觉完全没有需要,北方军区的总人数大概在一百五十万左右,但是在乌兰乌德的前线,北方军区能够调动的军队只有六十万左右,在击溃了俄国七十万军队之后,他们还得分兵进行把守,就算是占领了伊尔库斯克,那个时候的进攻军队最多也就是三十万,如果要是遇到什么事儿的话,真的是调节不过来。
  所以李二虎那个时候就会命令蒙古军队进入乌兰乌德,乌兰乌德的原来防守军队在家周围的这些军队,马上就要通过铁路线前往伊尔库茨克,这样北方军区手中的军队就能够达到六十万,并且一直保持六十万的常备军队,这六十万军队不需要去防守任何地方,他们是全部用来做进攻的,说白了也就是机动兵力,对于北方军区增加的这三十万军队,李二虎采用的是新老兵相结合的一种方式,老兵的数量大约在五万人左右,二十五万人全部都是新兵,北方军区一直都是训练新兵的摇篮,从他们这里不知道训练了多少新兵。
  主要是第七集团军能够抵达的地区,大部分的人都是从北方军区历练过的,一来是因为他们那里属于高寒位置,到那个地方去历练一番,对大家都是非常有好处的,二来是因为那里的占据绝对的优势,新兵在那个地方进行训练,伤亡率可以说是全军最低的,当从那个地方历练一番之后,他们就可以开赴各个战场了,而且是以老兵的身份开赴各个战场,对各个战场的新兵也是一个教育,听到他们的班长来自于北方军区,这些新兵很明显就会产生尊重,因为从小的宣传他们就知道,北方军区是所有军区当中最为艰难的,能够在那个地方挺过来的人,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