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 创新
在整个华夏战场上关东军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之前官东君就已经是被打怕了,在热河损失了那么多的军队,虽然最终他们补充上了,但大部分的军队都是新兵,战斗力一根本就不怎么样,所以关东军用地雷把自己给封锁起来了。
他们准备好好的把东北给建设一番,现在华夏方面也懒得管他们了,主要是因为俄国战场上也是战事四起,所以关东军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包括日本大本营在内也把这个日本陆军之花给忘得差不多了,实在是他们太没志气了。
但是关东军的副总参谋长石原莞尔却不是这样想的,在石原莞尔的眼中,这家伙其实是日本帝国的功臣。
如果咱们不保留实力的话,跟在热河的胡连锁不交战,那么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非旦不可能占领热河,反而是让自己这边损失惨重,而且很有可能会让胡连的军队冲进东北。
一旦要是发生了那样的事情,日本的工业产值至少会下降30%以上,军功产值会下降40%以上,那个时候他们在东北所有的投入都没有用处了,而且会威胁到高丽半岛。
这对日本来说是绝不能够忍受的事情,现在仅仅靠着一堆的地雷就把这样的危险情况给瓦解了。
他们非但不是帝国的胆小鬼,而是帝国的功臣,至少保留住了这几十万的关东军,还在自己的境内建立了结构完整的预备军队,目前看来至少有几十万人左右。
关东军还是能够给各路军队支持的,但很可惜的是现在他们只能从海路进行小范围的支援,陆路交通全部都被封锁了。
在所有的军队当中,华北派遣军反而是表现最为亮丽的一支军队了,他们实力赶不上关东军,势头赶不上华中派遣军,但人家就是在华北地区打出了自己的地盘。
而这也是日本大本营没有想到的,在对华夏境内三支派遣军进行补给的时候,华北派遣军也是拿到最少的一只,但是他们的战果却是最大的。
主要也是因为李二虎知道华北地区地形是华北平原,所以就先让他们占领一些地区,这样也能够分散华北派遣军的兵力,最后来收拾他们。
计划不如变化大,这就是李二虎现在所面临的一切,原本以为自己已经是把所有的一切计划好了,可没想到松井石根竟然采取了这样的办法,李二虎从德国训练的潜艇马上也要抵达上海外海了,可惜的是日本海军已经撤退到了冲绳,想要封锁都没有什么要做的工作。
这种感觉就好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为了保卫南京李二虎把最精锐的军队带过来了,把最好的武器装备运过来了,结果现在人家不给你打了,不仅仅是李二虎感觉到心里非常的空,包括他手下的一众军队之外,也不知道该如何做这件事情了。
原本南京周围的国军部队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谁知道现在日本人用地雷把双方给隔开了,他们刚刚拿到了不少的补给品,正想着到战场上去给死去的兄弟报仇呢!可现在面对密密麻麻的地雷,这些人也不知道该怎么了。
就在大家都迷茫的时候,二愣子和他手下的军队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等待李二虎的命令。
他已经把所有的计划都完善了一遍,现在要做的就是一举突破日本的地雷防线。
根据咱们这边侦察兵的侦查结果,虽然日本表现的在所有防线上都埋地雷,但他们的地雷数量严重不足。
关东军那个时候是可以自己制造地雷的,华中派遣军的所有地雷都是从外面运进来的,虽然一下子运进来了将近5万个,但是在几百公里的战线上,这些地雷很显然也有所不够,让二愣子他们找到一个进攻的路线,那还是难不倒侦察兵呢。
“这就是改装的滚雷车?”
在一处试验场地,李二虎看到了军队里的技术人员,改造的滚雷车,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他们没有办法让工兵进行排雷,只能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制造一些机械。
“这是我手下的几个兄弟颜究出来的,用原来坦克的基础制造的,咱们在前面和他的左右两方加上一些跟着的油桶,距离整个坦克大约5米左右,在坦克前进的时候先推着这些油桶前进,如果在这周围有炸弹的话,那也只是把这些由滕给炸毁,而且作为推进的这个坦克,我也在他的周围焊上了不少的铁皮,虽然地雷的爆炸威力可以,但我们已经试验过了,只要是咱们这边小心点的话,坦克受到的损伤并不是很大,而且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就会把受到损伤的坦克踢下去,让一辆新的坦克来推动这些油桶。”
二愣子乐呵呵的说道,这件装备是他和他手下的兄弟研究了5个小时弄出来的,而且还在野外经过了一定的训练,这也算是一个创新工具了。
虽然速度方面并不是很快,但至少比出动工兵要快得多,况且他们这条道路是经过了数10名侦查人员精心绘制而成,这条道路上本身地雷的数目就不是很多,所以他们的推进速度肯定不会慢多少的。
“谁想出来的这个点子?给他200块大洋的奖励,咱们军队当中以后就是要鼓励这种思想创新,创新才是最为重要的,如果要是有人还能够改装其他的装备的话,咱们这边对他的奖励肯定是不会少的,这一点你也宣传下去了,省得咱们这些人都是拿来主义。”
自从李二虎重生到现在,这还是第1次看到咱们自己的兄弟改装的装备,所以李二虎的内心别提多高兴了。
最重要的就是这种装备还十分有效,虽然李二虎没有让他们在这里严令一番,但经过一番理论的推理,李二虎也知道这东西在战场上肯定有用,以后只要是保持创新思想,咱们自己也能够研究出很好的武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