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小国的弱点
德国人有这样的态度不是一天两天了,刚开始的时候日本驻德国大使已经开始警告,但日本国内并没有引起正视。
后来当他们引起重视的时候,这件事情已经不太好改变了,第七军跟德国的合作越来越深,而且双方现在已经不是单方面提供技术的,现在第七军那边也有德国需要的东西。
日本人最害怕的就是这种情况,一旦双方契合度比较高的话,对于日本这样的第三方来说,那就是他们被抛弃的时候,更何况日本还没有办法为德国提供先进的海军技术。
当然德国方面给日本的仅仅是一个草案,并没有直接对日本发放外交照会,这也是想要看看华夏方面的持久性。
虽说第七军的发展速度惊人,但第七军毕竟是一个新生的势力,如果要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做到跟日本一样,恐怕还是没有多少人信服的。
现在很多德国人还不太相信第七军的持久力,认为他们只是昙花一现,所以先不要跟日本闹翻,但是发放一份意向书这是必须的。
这也是华夏方面所要求的,如果要是一点动作都不做的话,那德国就等于是墙头草了,尤其是德国海军方面,他们非常不愿意跟日本合作,他们一个劲的叫嚣要跟华夏建立军事同盟。
关于结盟的方面,孙明也跟李二虎谈过,李二虎对德国的态度就是可以贸易也可以合作,但绝对不能够成为军事同盟。
对于那位德国的狂人,李二虎还是感觉应该敬而远之的,那家伙的脑袋里经常有别人想不到的问题。
如果要是咱也陷入他那个奇怪的漩涡,以后我还不知道会把华夏拉到什么地方去,所以现阶段双方保持合作关系就好,以后是个什么样子,咱们走一步看一步,绝不能够把咱绑到他的战车上。
现在华夏国内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他们认为德国的技术是世界最先进的,德国陆军也是全世界最为牛逼的,跟德国结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李二虎是一个从21世纪穿越过去的,当然清楚德国最后的结局是什么,虽然因为自己的到来或许会有所改变,但德国本身的实力在那里放着。
当他们的野心超过了他们的实力的时候,这个国家怎么可能会不失败呢?
虽然德国人比日本走得要扎实,技术方面要深厚的多,但是这两个国家总有一个地方是迈不过去的,那就是他们的资源量太少。
不管你们的技术多么先进,在没有资源的前提下,技术是没有办法生产出任何武器和后勤物资的。
某些武器装备在刚开始的时候,的确是能够给战役带来胜利,但话又说回来了,这种胜利能够持续多久呢?
后世很多军事专家都说了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储备,打的就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而这个综合国力可不仅仅是某一项技术领先。
跟国土和人口潜力都有巨大的关系的,很明显德国跟日本不具备这样的能耐。
飞艇上的工作人员用了9个小时就把粮食卸下来了,然后就是很多华夏方面采购的物资。
他们全部都被封装在了木头箱子里,这些东西都是一些过时的机械产品,在德国马上就要融为钢铁了。
但是对于华夏来说这些东西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现在他们都被装上了飞艇,德国是从10起步,所以看不上这些东西,华夏是从零起步,这些东西可宝贵得很。
在德国人看来,这些没有用的东西送到华夏去,能够为我们换回很多战略性物资。
在华夏人看来这些机械产品能够让华夏实现初步工业化,而我们付出的仅仅是一些农产品而已。
双方可以说是各取所需,当然最不好的地方就是运输问题,这个问题也在飞艇的帮助下解决了,剩下的就是双方慢慢的增加贸易额。
“亲爱的华夏朋友,希望你们一路顺风,下次我们见面的时候也希望你们的队伍能够更加壮大,我们已经在军事基地东南侧辟出一大片土地,专门为了停放你们华夏人的飞艇。”
在装满了各式工业机械之后,飞艇马上就要起飞了,里宾特洛普先生亲自到了机场送行。
周围的很多德国记者也都举起了手里的照相机。有很多日本记者还想要在现场发问,但很可惜的是,这位外交部长先生并没有对他们作出任何的回应。
跟日本人的沮丧比起来,俄国人并没有感觉到丝毫的紧张,在他们看来华夏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就算他们从德国运走了大批的机械装备,但是短时间内他们能够玩得转吗?
他们那个国家甚至连最简单的东西都生产不出来,俄国在世界上工业已经是起来了,经过两次5年建设之后,他们现在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在欧洲位居第二了,。
如果让他们顺利完成剩下的工业计划,他们的工业产值甚至能够超越德国,所以他们认为俄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华夏绝不可能会是他们的对手。
虽然在远东地区遭遇了初级的失败,但是俄国国内谁也没有为这场战争担心过,他们总觉得那是偏僻地带的一场小战争。
就算是真的输了的话,我们也有能力挽回,当年日俄战争的时候,我们不也是失败给了日本人吗?可最后是个什么结果呢?
日本人还是撤出了远东地区,他们根本就不需要那一块土地,而且也无法在那块土地上生活,现在的华夏人虽然是来势汹汹的,但早晚那块土地还是属于我们俄国的。
里宾特洛普先生也跟俄国人寒暄了几句,这是言语当中带着一些不平等的意思。
原来这位外交部长先生就不愿意跟俄国人打交道,只不过是趋于无奈而已,现在这些粮食就是来代替你们的,可笑的是俄国人还根本就感觉不出来,他们认为这只是正常的一些贸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