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太乐之位,可坐多久?
“这就要通报吏部?若是如此,那可是半点转圜余地都没有了。”
听了陈止的话,自董绪以下,都是目瞪口呆,因为这和他们设想的完全不同,一前一后,两次召人,陈止的应对方法,可以说是两个极端,反差之大,让人无从琢磨。
“刚才徐吉不来,这陈止便就退让,让人再去请,助长了徐吉气焰,结果这转脸第二次请不来,就要直接撤职?”周傲在惊讶过后,心中念头急转,想着此事背后的问题,以及可能带来的变化。
其他人亦是如此,如那董绪,更是额头见汗,显然想得更多。
“陈止的话里提到了孙武练兵,斩杀吴王爱姬的事,足见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下定了决心,但未免也太过激进,徐吉背景深厚,被安排到太乐署中,本来就有诸多缘由,算不得一般的从官,而陈止今日刚刚走马上任,位子还没坐稳,就要将徐吉拿掉,双方这一下子,就势同水火,无从转圜啊!但那徐吉岂是好动的?”
想到危险之处,这位太乐丞的心彻底乱了,因为若是陈止铁了心的要做,那他夹在中间,可真是两头不讨好,说不定在惹恼上官的同时,还要得罪徐吉背后的势力。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就出言劝了起来:“太乐,此事还是从长计议的好,毕竟吏部那边,事多繁杂,尚书台内外,更是重地,上官您甫一就位,就要递条于尚书台吏部,难免让那边的人觉得有些不妥,万一记了下来,说不定就要影响今后升迁。”
这句话,其实是委婉的劝阻,若用白话说出来,就是你一上任还没做出成绩,就先给上面打个报告,要废掉自己的手下,让人尚书台的人一听,万一怀疑你能力不足,记了黑名单,那日后官途要受到影响。
此非耸人听闻。
新汉的权力架构,和后世自然不同,六部制并未完善,权柄分散在尚书台、中书省、列卿等等司衙和官员手中,陈止口中的吏部,其实就是尚书台的下属机构。
前文也曾提过,列卿权柄被尚书台不断侵吞,变相夺权,而这种夺取正是体现在诸多尚书台越发庞大的职权之上。
尚书台,最初乃是九卿之一“少府”属下的一个机构,负责收发和保管文书,西汉武帝专权,尚书台借着他咨询、传令的机会,地位提升,越发重要。
到了东汉,尚书台越发完善,形成了六曹尚书,虽然依旧从属于少府,但却总领纲纪,无所不统,近乎取代了丞相和御史大夫,协助皇帝决策军国大事、统领百官,乃至还有执行决策的权力。
历经东汉末年和三国乱世,到了如今的新汉,尚书台的职能越发扩大,政务人员也不断扩充,也正式从少府中独立出来,成为了事实上的全国政务中心。
不过,这样变化,也自然而然的会被削弱其他方面的能力,至少统治者是不会允许一个机构拥有着干涉各方面的权力的,所以进行平衡和削弱,就是应有之意了。
于是决策职能被从尚书台分离出去,被中书、门下两省瓜分,同时也增加了尚书台内部职权和组织结构的规范化,并且在之后的岁月中,不断的完善,在原来的历史中,最终在隋朝形成了闻名后世的六部。
而此时,这尚书台除了几个主要的官员与列卿权势相似,乃至犹有过之之外,更有着较为完善的六曹尚书,吏部正是其中之首,余下为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
吏部对于一般官员的任命,还是有很大的权利的,乃至于对于一些权势不小的官员进补,也有很大的影响和建议的能力,如果真的对某个人有成见,潜移默化之间,就会影响其人前途。
不过,陈止对于这些,显然并不担心,只是说道:“且去告知徐吉,无需多言。”
看陈止根本没有想要解释的意思,董绪也只能干着急,在心里叹息着,同时念头急转,思考着有什么折中的办法,能扭转这个情况。
他这边还在想着,陈止则已经起身,对着眼前的几人说道:“好了,今日见过,也算明了,这第一天,我不强求诸君就能全心为政,所以今日依旧闲散,但明日起,太乐署当逐步行至正轨。”话说完,他就起身,走到书吏身边,询问了卷宗馆藏所在之地,说是要过去查阅。
要了解一个部门的运转,除了问其中的人,查阅过去的纪录,也是一个非常直接但是实用的方式。
不过陈止走了之后,他的几个从属官却没有离开,而是聚在一起,商讨起来。
“怎么办?真要按着他的吩咐,将徐吉撤职之事,上报给吏部?”董绪看着面前的几人,沉声说道。
而他的几位同僚,此时也没了懒散之态,一个个眉头紧锁,如临大敌,因为都意识到这事背后的隐患。
周傲叹息一声,然后反问道:“不然呢?董君,那毕竟是上官,而且刚刚上任,又是血气方刚的年龄,更有不小名声,其人其志,都不在小,否则也不会一接到敕令,就应诏而来。”
伎乐曹高疆压低声音,说着:“此举,说得不好听一些,有些胡闹了,虽说是上官,不该妄议,但咱们的这位上官,也是第一次为官,有些许门道还不知晓,我觉得还是要给些提示的。”这高疆的体格看上去较为壮硕,似乎是打熬过筋骨,只是眉眼之间没有太多的英气,反而有种书卷气息。
鼓吹曹马选则道:“若是咱们给提示,有些不合适,干脆给太仆府邸那边通个气吧。”他倒是标准的士人装扮,说话的时候,也有着洛阳特有的京音。
旁人听到这个提议,都是纷纷点头,觉得是老成持重之言,陈止今天做的这事,在他们看来,很可能是基于一时的激愤,他们这些人不好明着劝,但告知陈家,陈家也不会放任陈止行事。
“那也要快,要赶在这个消息传到吏部之前,不然就没有意义了。”董绪又提醒了一句,跟着却叹息道,“不过徐吉那边,咱们是挡不住了,他这个人,你们也知道的,很是记仇,就算这次的事平息了,以后也免不了和陈太乐一番折腾,唉,今天这太乐署,不太平啊。”
他这话音落下,其他人也沉默片刻,都仿佛看到了接下来的种种问题。
末了,那高疆忽然又将声音压低几分,说道:“你们说,咱们这位新任的太乐令,能在这里待上多久?”
此言一出,余者不光没有意外,反倒是一本正经的思考起来。
那马选沉思片刻,说出了一番话来:“前任太乐令,就位不过三个月,就因南北两家书院的矛盾,没能让两边满意,最后那两位山长出面,背后人物发力,将前任太乐令调离洛阳,再往前的一任,则是因为祭祀之时,处置失当,被前任太常撤职,这两位按说,都是谨慎之人,行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但即便如此,依旧难以久任,新来的这人,观其言行,怕是时间更短。”
“别说过去了,你就说个时间吧。”高疆倒是直接,说完此话,立刻伸出了两根手指,他虽没有明言,其他人却已知其意。
两个月。
“不至于这么短。”周傲摇摇头,伸出了三根手指,“毕竟是太仆族孙,又有皇上诚邀,还有功绩打底,诸公商议后圈定官职,加上征北将军的头衔,怎么也得是这个数。”
“非也,非也。”马选摇摇头,然后说道:“正因如此,才不可久待,否则按着其人今日之风格,早晚出事,皇上也好、太仆也罢,乃至朝中诸公,以太乐之位予陈止,也是为了给北疆战事找个台阶下,越是这样,越不能坐视不管,若是陈太乐真出了苗头,肯定是第一时间就要调任保护,所以不出此数。”他也伸出了两根手指。
“荒唐,荒唐,”董绪见着几人举动,不由眉头皱起,“你们啊,真像陈太乐说的那样,懒散惯了,这个时候了,还拿这种事出来立赌,这事要是让陈太乐知道了,就看他今天这架势,怕是调任之前,先要把咱们都给开革了。”
高疆一听却乐了,忍不住说道:“董君,你这话说得好听,但听这言中之意,不也一样笃定陈太乐当不了多久么?说他在调任前如何,这可不是看好的意思,您就说句真心话吧,觉得这位能撑多久?”
董绪迟疑了一下,伸出了四根手指,然后解释道:“毕竟是来历不凡的,眼下也还代表着朝廷颜面,再加上匈奴使臣的关系,至少四个月内,不会有变化,但这么长的时间,未必就是好事,说不定匈奴使节会节外生枝,生出更多变故,到时候再调任的时候,怕是得往下走了。”
其他人闻言先楞,随后摇头叹息。
“好啊,你这其实更不看好。”
若是陈止看到了这一幕,更要感慨这个衙门的风气,松散和颓丧到了何种地步。
另一边,这太乐署的消息,也迅速的传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