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北伐中原 造反?

  光烈城的高丽人,对汉军的驻扎还是没有什么反对意见的。在光烈城第一次被定为大高丽王国的临时国都时,这些居民曾经亲眼目睹过,汉人神秘的武器,还有强大的战斗力。
  在某些方面,高丽人还是显得比较聪明的。当你真正把他们打疼打痛,让他们见识到你强大的威力,高丽人就会像羊一样趴伏在你的脚跟,哪怕只是表面上的。
  不过不是每个高丽人,都会像光烈城的高丽军民一样,深刻领会过汉人强大的战斗力。他们总是心存幻想,认为汉人的军队,和蒙古人的军队比起来,总是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且汉人讲究的是以德报怨,以德服人,哪怕你杀了汉人,只要事后服软,说上几句好话,爱面子的汉人是不会和你计较的,相反还会“赏赐”给你一批东西,以显示天朝上邦的浩瀚之威。自从当年秦朝的“乐浪郡”,高丽反叛,从中原独立出来,历次高丽之叛,汉人朝廷对叛乱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态度。
  而在抱着这样心态的人中,以管川郡的高丽人郑相户的态度最为明显。
  郑相户始终认为,不管是蒙古人还是汉人,都必须从高丽的土地上回到自己的地方,高丽只能由高丽人来管理。他仇视蒙古人,但出于自卑的心理,他更加仇视汉人。他不愿意看到大量的汉军队伍驻扎在高丽的土地上,总是梦想着要将汉人全部驱逐出去。他始终不愿意去直面一个问题,高丽在秦朝时尚是中国的领土,只是趁着中原动乱,这才叛乱出来。
  中原汉魏之际,趁着中原战乱,中央政府无暇东顾之际,辽东军阀高宫带领汉族、鲜卑、肃慎等一部分流民在我国东北部叛离中原朝廷,占领了属于玄菟郡的高句丽县,建立政权,称高句丽,后建都于丸都城。到南北朝时期,北魏朝廷第一次举兵讨伐高句丽,为避免战争锋芒,高句丽长寿王十五年,高句丽迁都平壤,并向北魏政府上表自称臣属,北魏朝廷于是顺水推舟的册封长寿王为“长寿郡公”,由此,高句丽成为当时覆盖东北地区及朝鲜半岛最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
  这是铁一般的事实,现在的高丽人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曾经是谁的臣民,他们也天真的以为汉人不会再对高丽怎么样了。但以郑相户为首的高丽人,却一直都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的汉人皇帝王竞尧,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汉人皇帝。在王竞尧的心里,永远只是一个任何人、任何事情也都无法改变的信念:
  ——高丽,中国之乐浪郡,永远都是中国无法分割的领土!任何企图分割中国领土的人、政权,都将遭到汉人大军无情铁拳的打击!
  王竞尧在高丽土地上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有朝一日收复失土而做的努力。像郑相户这样的人,现在当然可以上窜下跳,施尽小丑的嘴脸。等到你最终表演完毕的时候,无情的帝国之刀,将切断这些人的喉咙。
  现在驻扎在高丽的汉人军队,所采取的相对平和的态度,让这些人误以为有机可趁。郑相户甚至拉起了一支千人的武装,打着自保的名义,独立于汉人的监管之外。
  其余和他有着相同想法的高丽人,虽然暂时不敢有什么动作,但都在暗处默默地观察着汉人的反响,看看他们会如何对待郑相户的武装。其实郑相户的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的,凭着这一千多人,他是无法和正规军相抗衡的,所以,他把目光放到了手拥大军的洪福源身上。
  对于洪福源这个人,他也是打心眼里鄙视的。洪福源也狗一般的追随着蒙古人,接着等到蒙古人出现了不利,立刻又转而追随汉人,这哪里还像个真正的高丽人?可是要想成大事,也就只能先将洪福源拉拢到自己一边。
  他一连求见了洪福源三次,但三次都被洪福源拒绝了。洪福源不太想和这种人打交道。一直到了第四次,通过大量贿赂他身边的人,洪福源这才勉强接受部下的建议,接见了这个管川城里颇有名望的郑相户。
  “诚信公朝廷之希望,高丽之栋梁,郑相户今日能够得见,心愿已足。”见到洪福源后,郑相户恭恭敬敬的作了一揖说道。
  洪福源捧起茶碗,抿了一口,说道:“既然已经见到本将了,要是没有其它事情的话,你可以先走了。本见公事繁忙,实在无暇它顾!”
  他的逐客令并没有让郑相户决定有任何的不快,郑相户反而在洪福源身边坐了下来,悠悠地说道:“小民今日特来给诚信公吊丧。”
  这话让洪福源大怒,但这些年他什么样的事情都经历过了,很快脸上就恢复了平静。拿着茶碗慢慢地、仔细地品茗着,也没有去搭理郑相户的话。
  郑相户自顾自地说道:“我听说汉人里有这么一句话,‘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汉人的目的其实和蒙古人都是一样的,都是要统治高丽,而诚信公手握重兵,又熟知高丽地理人情,对汉人在高丽的统治,是个巨大的潜在威胁。现在汉人和蒙古人,各拥高丽一半,诚信公对于汉人还有利用的价值,可是在此之后呢?汉人里曾经有位大将叫韩信,为朝廷立下了无数的功劳,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我怕只怕,诚信公将来会成为第二个韩信,高丽的韩信,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啊。”
  他说完后,悄悄看了眼洪福源的表情,看到洪福源捧着茶碗的手停顿在了那,眉头也微微跳动了一下,善于察言观色的郑相户,知道自己的这些话已经有些说到了洪福源的心里。
  “给郑先生上茶。”忽然,洪福源放下了茶碗,说道。
  等到一碗茶水上来,郑相户的心里就更加有了底。这时听到洪福源问道:“那么,按照先生的意见,我洪福源应该如何做啊?
  郑相户微笑了下:“我已经为诚信公想好了三条对策。享受上一段时候的荣华富贵,然后坐以待毙,这是下策。辞官归乡,当个寻常老百姓,当可保得性命,这是中策。至于这上策吗……”郑相户死死地盯着洪福源,说道:“趁着汉人和蒙古人开战,其主要兵力都放在甘兴里一线,光烈城中汉军士兵不多之机,驱逐汉人,拥戴国王。此时汉人失去后方,在我军和蒙古人两面夹击之下,汉军必败无疑。到时以将军之声望,加上手里面有国王这张牌,何愁高丽百姓不能归心……”
  “那么以后呢,你可别忘了还有蒙古人啊。”洪福源脸上什么表情也没有,不紧不慢地问道。
  郑相户一下来了精神:“到那时蒙古人想必已经和汉人拼得你死我活,元气大伤。我们只需要紧守边境,等到中原那边,汉人朝廷进行北伐之机,一举打过去,蒙古人必败。到那时,高丽的土地上既没有蒙古人,也没有汉人,诚信公之德,高丽万代流传……”
  “混蛋!”还没有等他说完,洪福源重重拍了下台子:“你竟然敢到我这挑拨我和汉军的关系,难道你就不怕我一刀将你砍死,或者送到汉人那吗?”
  吓了一跳的郑相户,看洪福源虽然说得严厉,但却没有任何动作,当时一颗心就放了下来。他上前一步,做出慷慨激昂的样子,说道:“郑相户此心天地可鉴,今番冒死前来,全是为了高丽,为了将军着想。将军可斩我首向汉人请功。郑相户死不足惜。不过郑相户一死,只怕将军很快也要步我的后尘。”
  洪福源眯着眼睛上下打量着这人,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让郑相户心里倒没有了底,摸不清这个喜怒无常的诚信公心里在想什么。他这次来也是纯粹带着赌博的性质,想要利用洪福源好大喜功,狂妄自大的心态,将他拉到自己这一方来。可万一洪福源要是死心塌地地为汉人办事,只怕今天自己这条性命就得交代在这里了。
  “先生,其实我又何尝想汉人呆在这里,又何尝想顶着汉人封的这顶‘诚信公’的帽子?”忽然,洪福源的口气一下缓和了下来:“可是汉人势大,我怕孤掌难鸣啊……”
  从惊恐中反应过来的郑相户顿时大喜,:“将军不用担心,郑相户手里有上千部下,可以协助将军。若是将军很起事,郑相户愿意连接有志之士,共同起兵保将军成就一番大事情,郑相户百死也无悔也。”
  “好,好。”洪福源拉着郑相户的手,说道:“先生既然肯舍命相帮洪某,洪某也断然不肯负了先生。只是先生回去后千万要小心从事,不要露了半分马脚。还有,先生尽快整理出份起事名单出来,也好让洪某心中有个底啊!”
  眼看自己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手握重兵的洪福源,郑相户大喜过望。军人就是军人,草包就是草包,自己只不过是在利用他而已,难道他还真的以为自己是真心相助?
  等到起事成功之后,自己大可以以洪福源既是蒙古人的走狗,又是汉人的走狗为名,寻找机会将他除去。到时候凭着自己在高丽的名望,这高丽上下的大权还不都在自己手里?
  又商量了会细节,表现得非常亲热的洪福源,一路将郑相户送到了大门口,并再三叮嘱他要小心从事,千万不可冒险之后,这才回了进来。
  “将军,难道你真的要听那小子的话?”还没有等洪福源坐定,他的亲信金广仁就上来说道:“和汉人作对那可不是闹着玩的,那些汉军的火炮咱们可都亲眼见过,一炮轰下去,再厚的城墙也得炸开了大洞。况且,我看这郑相户也未必就抱着什么好心思了。”
  刚才还笑得很开心的洪福源,面色忽然就沉了下来:“你以为我真的会听那白痴的话?他的造反计划要能够成功,那世上只怕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办到了。幼稚,幼稚得可笑。”
  金广仁有些迷惑,既然将军早就有这样的想法,那为什么刚才还要答应那人?
  “他一心想着要利用我,难道我就不能利用他吗?”洪福源阴阴地笑着说道:“我看这高丽迟早是汉人的天下,如果不趁着现在立下几场天大的功劳,将来封赏的时候咱们可就捞不到什么好处了。何况,这倒是次要的……”
  他说到这里也就不再说下去了。其实,当郑相户将造反计划全盘说出来的时候,洪福源第一时间就觉得这对自己来说是次绝好的机会。
  现在大高丽王国的朝廷里,自己的势力已占了七成,可以高乾元等人为首的大臣,因为跟着汉人的时间早,所以自己一时也无法找到什么借口将他们除掉。现在这事倒是个最好的机会。等到郑相户叛乱,兵力不足的符海波,肯定会命令自己去平叛。等平叛成功之后,自己随便弄点什么书信证据出来,诬陷高乾元等人于此次造反有关,那时候就算汉人想维护高乾元,只怕在道理上也说不过去了。一来可以建立大大的战功,更加得到汉人的信任。二来可以借此机会除掉政敌,这么好的时机,自己怎么可以轻易放过?
  而且,等到朝廷上上下下全部都是自己的势力了,到了那个时候,汉人也不得不依靠自己。万一真的出现了郑相户说的情况,汉人就算想对自己动手,也不得不三思而后行。就算远在中原的汉人皇帝,那也非更加信赖器重自己不可。
  想到这儿,洪福源的嘴角露出了微笑,在他看来胜券已经在握。
  “不过,早晚还是要让汉人离开高丽的。”洪福源走到门口,自言自语地道:“汉人在这多呆一天,我这心里总是不太踏实。可是这事急不得,咱们得慢慢来!”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mfu.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