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日化厂

  江上,杨远征和冯兰站在船头。
  聊了应天府的战况以及朱元璋,冯兰担心的说道:“老朱可不是个好相处的,太会利用人了,咱们得跟上次一样,找个退路再说,万一到时候有变,也可以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要不,等有机会,你还是去南洋吧,那里可以现在还是很土著的,带个千把人,就可以占领那一带了。”
  杨远征点了点头,说道:“这事儿我清楚,先要炼出精兵来,到时候再造出福船那样的大船,才敢出海。眼下朱元璋才占领应天,至少要一年的时间,才有机会给我们施展自己的才华。你好好跟母亲处好关系,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我对她很有好感。有母亲维护我们,我们对老朱也仁尽义至,结局应该不会差。”
  冯兰点了点头,靠在杨远征的肩头,看着江水陷入沉思。
  .......
  过了两个时辰之后,船靠岸了,马大脚被杨远征叫醒了。
  “母亲,应天府到了,我们上岸吧!”
  杨远征说道。
  马大脚点了点头,起来走出船舱,一旁的冯兰抱着小朱标,把他挡着风。
  当然了,这会儿他还没有名字,只是杨远征两口子知道,他就是未来的懿文太子朱标。
  上了岸,却看到朱元璋带着文武百官已经等在那里,看到马大脚,朱远征就跑了过来,一把将马大脚抱住,亲了一口,说道:“夫人,你辛苦了!”
  “你呀,放开我吧,这么多人看着呢,快去看看儿子吧。”
  马大脚羞涩的说道。
  朱元璋这才松开马大脚,从一旁的冯兰手中,接过了自己的儿子,连连傻笑不已。
  杨远征说道:“父帅,还是先回府吧,弟弟年幼,恐弱不禁风,母亲也恢复不久,不宜在外面多吹江风。”
  朱元璋点了点头,马上下令回府。
  回到应天府中,朱元璋随即下令大宴群臣,又在宴会上,让文武官员给自己献计,最后敲定了朱标这个名字,跟历史没有出入。
  杨远征则彻底进入了角色,把冯兰和两个丫头送到自己在应天府的家中,就开始巡查了起来。
  1000锦衣卫,严格按照特种部队的特点,明哨、暗哨、便衣都有,将应天府的各个地方都监视了起来。
  他们之间的暗号联络,也很丰富,只有他们才明白。
  这都是没有电报,要不然,杨远征还能整出新花样。
  来到一处城门口的锦衣卫联络处,杨远征进去之后,看到了陈二虎这个锦衣卫的千户。既然成了锦衣卫,原来自己定的编制也得跟着改了,锦衣卫可没有什么连长排长,根据历史的经验,杨远征很清楚锦衣卫该如何设置他的编制。
  原来的几个连长,都变成了千户,而下面的排长则变成了百户,班长变小旗。
  “二虎,最近城门可有什么异常的人进出?”
  杨远征问道。
  陈二虎说道:“大人,我们这段时间抓了不少奸细,有朝廷的,有其它各路义军的,都想来刺探我军的情报。您交给我们的办法果然管用,那些奸细,一开始都很硬,不过在酷刑面前,尤其是老虎凳,辣椒水面前,他们都很难招架得了,很快就一五一十的交代了。这里面要数朝廷的奸细派得最多,这都来了十几拨了。应天府被咱们占领,看来朝廷也是有心无力,那些奸细交代,目前朝廷打算招安我们,还给咱们元帅封侯爵。”
  “现在蒙元被各路义军搅得已经很头疼了,他们这么搞也是无可厚非的。你们做得好,继续发挥,对奸细,你们还要看看有没有可能策反他们,搞清楚他们的底细之后,去将他们的家人弄来,然后想办法试试反间计!”
  杨远征说道。
  陈二虎和几个锦衣卫也都连连点头,对这些手段,充满了期待。
  当晚,陈二虎就提审了一群朝廷的奸细,杨远征也在一旁旁听了一会儿。
  这些奸细多日来的折磨,早就令他们神色疲惫不堪,心里的斗志,也消磨得差不多了。
  经过一番审讯,这些奸细当中,倒是有两个有家眷的,其它的都是单身。
  这两人一个叫博尔特,另一个叫赤森,都是元人。
  记下他们的家属地址之后,锦衣卫第二天就派出了人去,带着这两个奸细的亲笔书信。
  过了数日,两人的家属就被迁到了应天府,而两人也马上就被迫加入了锦衣卫的行列,成为了反间!
  .......
  应天府的发展还是不错的,朱元璋手下的这些家伙,一个个的都不是普通人。
  尤其是李善长对内政的治理,的确很有一套,他把应天府分为上元、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八县,派遣得力县令,管辖这些地方。
  轻徭薄赋,重视商业和手工业,短短几个月,就将应天府治理的井井有条。
  对外大量的采购粮食,囤积于府库之中,以备不时之需。
  对内,大力发展开垦农田,疏通沟渠用于灌溉。
  对待商人,李善长也挖空心思,给他们提供便利。
  江南水运发达,丝绸业、陶瓷业都很有前景,李善长就专门成立船队,帮商人运送物资,从中收取税银。
  至于军事方面,徐达、常遇春、汤和等人自然都是名将,训练军队虽然不如杨远征,但是经过他们几个月的筹划,还是训练出了十万人马,其中水军三万,又打造出了上百艘战船,每天都在长江里训练。
  应天府的城墙也加固了不少,冯兰这些日子,又弄出了二十门没良心炮,城上的炮台,密密麻麻,现在谁要来进攻应天府,保证会被炸得爹妈都认不出来。
  采石矶也修建了一座辅城,城上也安装了十门没良心炮,一旦有敌军从采石矶这儿进攻应天府,一定会吃尽苦头。
  .......
  这段时间,杨远征也学着上一次明末的经历,开办了一个日化厂,专门生产香皂、肥皂这两种物资。
  当然了,这个厂子的股东除了自己两口子,自然少不了朱元璋这个大boss。
  而平时负责管理的,就是马大脚和冯兰这对婆媳。
  当第一批货出厂的时候,马大脚看着光洁的肥皂和香皂,爱不释手的说道:“兰儿,这东西,真是太好看了,一看就很好,应该会很有市场吧。也不知道你这脑袋是怎么想的,居然能够制造出这么精美的东西,咱们得卖到那些大城市去,多赚些银子回来。”
  冯兰笑道:“母亲之言,确实不错。肥皂主要用来去污,香皂用来洗浴,先打出名头好了。咱们就在应天府卖,那些商人,自然会贩运到外地去的,名气也肯定会打开。主要是这配方,只有咱们有,他们是研发不出来的,在应天府,也肯定没有人敢来抢配方,所以,咱们的生意,一定会源源不断的。”
  过了两天,应天府就开了一家【应天日用品】的商铺,一开始有人在门口直接示范,很快,城里的有钱人,就陆续都知道了,这家商铺卖的香皂10两银子一块,肥皂则是8两。
  关键是这效果,用了之后都说好,洗涤效果不错,很多人就开始大量的采购了起来。
  渐渐地,商人们闻风而动,跑到商铺来进货。
  批发价香皂是8两,肥皂是5两,大量的香皂和肥皂,开始向外地发了出去。
  大把的银子,则开始囤积到朱元璋的府库之中。
  当然了,杨远征两口子也弄了不少,在应天府又把水泥厂弄了出来,生产出水泥这种军用、民用两不误的物资来。
  第一批水泥生产出来之后,马上就用来修建应天府的城池,也将采石矶也好好的修缮了一番。
  第二批出来,则开始用来修建路面,水泥路面,行车方便,不耗损车辆,速度还快。
  因此,很快就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小露了一把之后,杨远征夫妇更加得到朱元璋夫妇的信任和喜爱了,战乱时期,有钱肯定是很重要的,如果再有粮食,要组建部队就容易多了。
  因此,朱元璋很快又扩充了五万人马。
  这个时候,小明王和元廷的使者都到了应天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