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差强人意

  弓弦声乍起之是地,陈近南立即一声大喝,与轻功极强的万云龙、唐华明、黄无道飞跃而起,分别立于其余五人肩上。
  上四、下五,一道人墙瞬间筑成。
  九人各显神通,刀击剑拨、掌引爪击,构筑了一道密不透风的防线。
  如飓风一般的箭矢、劲弩,竟无一漏网者。
  如此武功,如此威势,如此简单却又高效的拦阻,直瞧得一众清军目瞪口呆。
  一击之后,竟然忘了后续攻击。
  待得右军主将清醒过来,急令继续攻击时,抗清义军早已消失在视线之内。
  ……
  至于那些混在清军阵中的高手,同样被这罕见的一幕,震得呆若木鸡。
  这九人,竟无一弱者。
  加上之前与黄脸大汉激战重伤的那名女子,义军此次竟然出动了十大高手!
  而其余数千人马,虽然算不上武林好手,但瞧其身手,也绝非普通兵卒!
  上次袭营时,仅出动了八人。而且,并无兵卒同行。
  显然,这次抗清义军是动真格的了。
  并不打算再像之前那样,小打小闹,以高手对决为主。
  ……
  而且,先后出动这两波高手,重复出现的仅有三人。
  由此可见,抗清义军阵中,武功高手极多。
  阵法惊人,高手众多,智计百出,谋略非凡……
  看来,抗清义军委实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在不动用火炮的情况之下,这仗还真不好打。
  李统帅之所以高挂免战牌,原本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直到此时,右军主将与一众高手,方才明白李成栋的为难之处。
  对其轻视之心顿收,敬佩之情顿起。
  种种迹象表明,李成栋诸事皆能洞敌先机,并极有针对性的预有准备。
  果然不愧为一代名帅!
  奈何对方武功太过强横,非人力所能胜出。
  ……
  客观而言,李成栋的一系列举措,委实极为高明。
  长期高挂免战牌,实施拖字诀,看似被动,实则牢牢掌握主动。
  让寒谷门高手亢千里架构机关装置,看似多此一举,实则堵住了敌千军万马。
  将左军及火炮调至后军看守粮草,并紧急豢养狼狗上百条,看似太过小心,实则免除了后顾之忧。
  重建营寨时,特意拉开距离,看似不太方便,实则乃是前车之鉴。现在一营火起,再也难已殃及他营。
  之前发现敌情时,令右军与一众高手全力出击,并紧急调动强弩营前来助阵,表现出了强大的应急指挥能力。
  其头脑之清醒、对敌之重视、反应之敏捷、手段之狠辣、措施之稳妥,无不令人叹服。
  尤其是他置自己生命安全于不顾,连护卫队都全体遣之迎敌。如此魄力,更是众人敬服。
  这点,与贪生怕死的贵族统帅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
  ……
  虽说有协议在前,但敌对双方的一纸协议,又有何约束力可言?
  大战来临之际,单方面撕毁协议的例子比比皆是。
  你死我活的两军对垒,本就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斗智斗力最为常见的场所。
  各种阴谋、阳谋,只要能够用得上,就无所不用其极!
  因此,所达成之协议,并无多大约束力、多高可信度。
  甚至,协议本身,就很可能是阴谋的一部分!
  即便如此,李成栋仍然敢于派出护卫队放手一搏。
  此举,既体现出其超人一等的判断,又展现了其无与伦比的魄力。
  如此人物,部属岂有不拥护之理?
  ……
  此战过后,清军虽然损失上万之众,营房也烧毁近半之多,但也就此一举奠定了其牢不可破的统帅地位。
  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如此结局,既出乎华枫意料之外,又在其意料之中。
  意料之外的是,他无形中又助攻了李成栋一次。
  让其得以迅速收服人心,统帅之位也越坐越稳。
  同时,李成栋针对性极强的应对措施,也让华枫颇为意外。
  他未想到,李成栋竟然对抗清义军研究得如此之深,了解得如此透彻。
  以至于这一战,虽然成绩斐然,但损失也不小。
  战将折损倒是不多,排得上号的仅黄虎一人阵亡、花不开一人重伤。
  但三千“信徒”,却损失近三百之多。
  这让华枫很是心疼。
  毕竟,三千“信徒”乃是他手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人马!之前数战行动,均有未所损伤,此次却十去其一。
  因而,对华枫而言,此番行动的结果,虽未失败,但说不上有多成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
  意料之中的是,此次行动,定能取得成功!
  信心主要基于两个方面。
  其一,准备充分。
  唐华明、柳不发、欧阳玉黛等人,为此次行动,已然强化训练了一月之久。
  华枫从军以来,除去入伍新训以外,鲜有针对性训练如此之久者。
  而且受训的对象,还皆是武林人物。
  因此,准备不可谓不充分,很有些“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味道。
  其二,战力强横。
  除了派出三千“信徒”这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外,还派出了十大高手!
  十人之中,还有陈近南、万云龙、唐华明之样的存在。
  按照常理,这三人联手,天底下大可去得,绝无可能折戟并无顶尖高手坐镇的清军大营。
  事实上,三大高手的表现,确实极为强横。
  ……
  三大高手任缺一人,此次行动的损失,就绝对不止三百之数。
  如无万云龙指挥,欧阳玉黛一军,恐怕会损失惨重。十能存一,已属万幸。右翼应对清军强弩攻击时,如无万云龙,谁还能与陈近南配合得如此默契?
  如无唐华明“满天花雨”暗器手法威慑,劫营队脱困绝对不会如此轻松。而且,救援“左路劫营队”,也不可能那般及时。
  如无陈近南调度应对,以及亲自出手,劫营队能全身而退者,恐怕最多十之二三。
  尤其是最后离营时刻的随机应变,效果之佳,即便华枫亲来,来莫过于此。
  可以说,是陈近南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劫营队,并未辜负统帅华枫的信任。
  从中,也充分体现了华枫识人、用人之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