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华山之险
半月之后,各种拜访、各种接待、各种结交、各种切磋,俱都缓缓落幕。
在华枫和姜瑶瑶两人不辞辛劳之下,共收获“信徒”九百余人。其中二流高手甚少,不足一百人。大多为三流,甚至不入流的青年一代。
至此,加上之前在湘江收服的三百,临安的上千,华南的八百,华枫手下“信徒”已足足有三千之众。
收获可谓相当之大!
战力可谓相当惊人!
因此,华枫等人的东北之行,收获已然远超预期。
……
“天下无有不散之宴席”。
各路英豪心满意足的离开之后,为满足随行人等心愿,华枫一行又足足盘桓了三日之久。
期间,众人无视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寒风凛冽,兴致勃勃领略了一番北国风光,深入体验了一把异域风情。
三日后,华枫一行方才在一片依依不舍的目光之中,告辞而去……
出发时,天依然阴沉。
呼啸的北风,仍在不知疲倦的怒嚎。
漫天的雪花,仍在你追我赶的飞舞。
世间万物,皆已静寂。
入眼所见,全是一片白色的世界。
北国风光,竟美妙如斯!
……
华枫一行的下一站,乃是“大漠孤烟直”的西北地界。
主要目标,华山派。
主要目的,有三个。
其一,解决刘猛、史武远两人的终身大事。
其二,武学交流切磋。
名闻天下的华山剑法,当然为交流之首选。
此外,华山派内功更有其独到之处,势必也要讨教一番。
其三,领略华山之险峻风光。
听完华枫的三点打算,刘猛、史武远二人不由大喜过望。
顾不得回击众人的善意调侃,只是一味的嘿嘿傻笑。
除刘猛、史武远两人外,剑法高手任勇、张坤等人,也是兴奋异常。
任勇内心大笑:哈哈,又有得战了!特么东北之行,竟然被那曾龙秒败,委实太过无趣,这次必须大干一场!
其余久未出手的诸人,无不摩拳擦掌、蠢蠢欲动。
……
距华山尚余两百里左右,华枫一行逐渐放慢速度,开始沿途打听华山,以及华山派的相差事宜。
三日后,当他们抵达华山之时,已是大有收获。
华山。
远在大周时期,有极其有名。
因其在东周王国之西,故称“西岳”,雅称“太华山”。
华山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华山”之名。是中华民族之圣山,乃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
因此,华山又有“华夏根”之称。
……
统一六国的秦始皇,是祭拜华山的第一位皇帝。
而自汉唐以来,封号递增,愈演愈烈。华山逐渐成为道教主流全真派之圣地,名为“第四洞天”。
共有半悬空洞七十二个,当真蔚为奇观。
在多代庙堂支持下,前前后后建有道观数十座。
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最为著名。
当地民间,与华山派一样,亦广泛崇奉华山君神。
……
华山南接秦岭,北瞰黄渭。
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说法。
然而魏晋南北朝时,整座华山,并没有通向山巅之路。
直到唐朝时期,随着道教日渐兴盛,隐居华山的道徒才开始傍山建观。并在北坡之地,沿溪谷而上,克服重重困难,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开凿了一条狭窄的险道。
因此,才有“自古华山一条道”之说。
到得大明王朝,在明太祖朱元璋梦游西岳之后,遂定华山之名号。
……
仰望华山,悬崖断壁,尖峰沟壑,着实险峻异常。
而山巅被云雾层层笼罩,竟不得一见真颜。
众人见猎心喜,哪里还能忍耐得住?迫不及待的就要弃马登山。
华枫不忍拂了大家的兴致,只得改变计划,先行登山赏景,再议其他。
在山脚农家寄养了马匹之后,众人开始兴高采烈的拾阶而上。
此时正值寒冬。
今日暴雪刚歇。
满地白雪皑皑,谷间寒风呼啸,山巅冷锁链冰。入眼可见,除了华枫等人,再无其他游客。
……
见四下无人,任勇不由得有些得意忘形,兴奋的大声吼道:“西岳华山,你任爷爷来也!”
刘猛也紧跟着大叫道:“天下第一险地华山,乖乖的等着我刘大侠来征服你吧!”
两人声如猛兽,震得银树上的白雪嗖嗖而落。
阵阵回音,在山谷盘旋不去。
……
随着上行,路越陡、山越峭、风越急、雪越狂。
千尺幢、百尺峡、擦耳岩、鹞子翻身等处,更是险中之险,众人即便武功高强,亦不由有些胆颤心惊、望而生畏。
遥望东、西、南三峰,呈鼎状相依,即为华山主峰。
而中峰、北峰相辅,周围诸多小峰环卫而立,层层叠叠的扩散开去,如巨石投湖之后所荡起的圈圈波纹。
众人一路行来,感觉西、北二峰,景观颇多。
印象最为深刻的,则要数玉女窗、焦公石室、长春石室、仙油贡、神土崖、倚云亭、老君挂犁处、铁牛台、白云仙境石牌坊、莲花洞、巨灵足、舍身崖等。
其间,还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尤为沉香劈山救母。
只是所劈之山,具体位置何处,众人却并不知晓,毕竟只是道听途说而已。
……
一日之后。
华枫等人,终于来到华山最高主峰——南峰。
对于南峰之高,大宋名相寇准曾有诗为证:“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
身处其间,细品此诗,委实贴切无比。
不知疲倦、不畏严寒的众人,一鼓作气登上南峰绝顶,顿感天近咫尺、星斗可摘。
极目远眺,但见黄河渭水如丝如缕,漠漠平原如帛如绵,云遮雾绕如歌如泣,山峦叠嶂如琢如磨……
此情此景,让人真正领略到了华山高峻雄伟的磅礴气势,享受到了如临天界、如踏浮云的神奇情趣。
众人心旷神怡之余,一番赞叹,诸多感慨,几声长啸,均觉不虚此行。
可惜大都胸中墨水不多,无法留下些许脍炙人口的动人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