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8【太子正妃】

  太子大婚,比张庭训在北边讨老婆更早。
  阳春三月,来自全国的一百位少女,就在司礼监参加了文化考试。
  这个消息轰动京城,南京百姓议论纷纷,都觉得太子妃需要考试很稀奇。事情传来传去,最直接的成果,居然是降低了金陵府的女童辍学率。
  稍微学会读写,便让女儿辍学的底层百姓,渐渐觉得应该让女儿小学毕业了。
  江沅来自山东,顺利通过笔试。
  第一轮面试,速度非常快。就是量身高和称体重,过高过矮、过胖过瘦的全部淘汰。
  第二轮面试,明显要严得多。司礼监的女官们,仔细查验太子妃候选者的五官、皮肤、头发、音色、仪态。
  这两轮复试,都沿用明代的规矩。
  若是放在明代,这些环节下来,淘汰得只剩2000人(候选者总数5000)。
  下一步,更加私密,需要脱光衣服检查。
  最终剩下50人,带去太后或皇后那里,选出3人交给皇帝钦定。
  大同新朝其实已经省了许多流程,皇后费如兰亲自挑选时,已经只剩下25位候选者。
  江沅站在人堆里,心情颇为忐忑。
  她见皇后朝自己走来,尽量挤出微笑,其实脸部肌肉已经发僵了。皇后仔细观察了她,继而又从她身边走过,不知何时走回到座位上。
  一个又一个候选者,依次上前跟皇后说话。
  “民女杜若薇,拜见皇后娘娘。民女是四川西充人,毕业于西充县中学。家父为县中商贾……”一位少女上前去,行礼之后自我介绍。
  费如兰问道:“平日里有何喜好?”
  少女回答:“读书,作画,写诗。”
  费如兰再问:“读什么书,作哪种画,写怎样诗?”
  少女变得紧张起来,说话也没那么利索:“回皇后娘娘,民女……民女读的是《女四书》,作的是花鸟画,写的是山水诗。”
  “再无旁的喜好?”费如兰又问。
  少女回答:“也随母亲学过女红,有些刺绣手艺。”
  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轮到江沅:“民女江沅,拜见皇后娘娘。民女是山东安丘人,父亲原籍浙江,母亲原籍江苏,皆为新朝移民……”
  费如兰问道:“她们不是看书作画,就是女红纺织,你也如此吗?”
  江沅答道:“回娘娘的话,家母不会女红,也从未教过民女这种本事。民女除了读书,还会……还会养猪、骟猪和酿酒。”
  此言一出,其余候选者,全部抿嘴憋笑。
  费如兰却来了兴趣:“哦,你怎生养猪的?”
  江沅说道:“民女的父母,移民山东分得了田产。除了麦子之外,还种一些高粱。高粱是好东西,高粱杆可以喂驴,高粱能够酿酒,酒糟拿去喂猪。”
  “你一个女子,又怎去学骟猪?”费如兰问。
  江沅说道:“家里原本请人骟猪,父亲觉得不划算,便自己学了骟猪的本事。有一回家父害病,卧床两月有余,母亲欲请骟猪匠人,民女自告奋勇,便拿刀把猪骟了。其实简单得很,将猪仔的那地方摁住,会凸起一个小包,然后用刀子轻轻划开,再将那东西挤出来割掉。”
  “噗嗤!”
  在场的太子妃候选者,突然有人憋不住,直接就笑出声来。
  还有一些人,则听得面红耳赤,似乎骟猪是非常羞人的事情。
  费如兰也有些忍不住笑,问道:“你怎敢说这种大煞风景的事情?就不怕因此落选吗?”
  江沅回答:“娘娘问起,不敢隐瞒。”
  费如兰说道:“听你这般说来,想必家中极为贫苦。”
  江沅回答:“仰陛下大恩,民女家中并不苦。父母辛勤操持,家有十余亩地,养了六十多头猪、三头驴、二十多只鸡,还在镇上开了一家酿酒作坊。酿酒作坊忙不过来,前后聘了四个伙计。镇上多为移民,民女家里算是富户。”
  有几个大户人家的少女,愈发觉得滑稽,种地、养猪、酿酒的农民,居然也敢在皇后面前称富户。
  却没想到,费如兰居然点头赞许:“你父母迁徙异地,两手空空,竟能闯出如此家业,此事殊为难得。想必令尊令堂,皆踏实勤劳之人。”
  江沅说道:“家父常常教诲,做人就该踏实肯干。家母也常说,不论男子女子,皆当力争向上。民女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全都在读书,父母也鼓励我们读书。”
  “勤奋朴实之家啊,今后必定家业兴旺。”费如兰感叹。
  忙活了大半天,25位候选者,皇后全部面试完毕,当场宣布道:“乔婺华,祝君莫,江沅,你们三人留下。其余女子,发给金银,返回原籍。”
  这个结果,大大出乎意料。
  乔婺华和祝君莫两人,都曾读过皇城学校,而且岁数已经偏大了。
  而且,祝君莫身材高挑,量身高的时候,跟合格数值一模一样。很明显,身高合格数值,就是为她而改动过的。
  许多候选者都猜测,这两人能一路过关斩将,肯定是太子自己心里喜欢的。
  所以大家都心照不宣,去争抢最后一个名额。
  哪成想,被操刀骟猪的农家女给抢去!
  “娘娘,我要检举!”一个少女突然站出来,跪在地上似乎要举报某人。
  费如兰脸色不善,问道:“你要检举哪个?”
  少女指着江沅:“她的外祖母,是扬州瘦马。她的母亲,曾给人做妾,还做过尼姑和名妓!这等出身,不可为太子妃。”
  听闻此言,江沅表情茫然,明显不知道长辈的过往。
  费如兰问道:“你怎知这些?”
  少女解释说:“家父原是杭州望族,朝廷拆分大族,家父便迁去山东,与这江沅同在安丘县,就住在她家隔壁的镇子。江沅的母亲,本名冯玄玄,花名小青。她的外祖父,是前朝的扬州府广陵知县。她的外祖母,是富商赠予的扬州瘦马。她祖父家道中落,便将她母亲卖给杭州富商做妾。富商家中的大妇善妒,将她母亲赶出家门做尼姑!说是做尼姑,其实就是做娼妓!”
  “民女不敢妄言,此时杭州人皆知。她母亲还写过很多诗词,其中一首顾影自怜的最有名:新妆竟与画图争,知在昭阳第几名。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这位少女,明显早有准备,估计是家中父母交代的。
  江沅如果落选,那么啥都不提。江沅如果获选,那就当场检举,甚至把江沅母亲的旧诗都背下来了。
  费如兰听完那首诗,已经基本确定是真的,就算瞎说诬告,也不可能编出这种好诗来。
  “她说的可是实情?”费如兰问。
  江沅经过最初的茫然,此刻竟然镇定下来,跪下回答说:“此事民女并不知晓。就算是真的,民女也无欺君之罪。陛下发格位论,提倡男女平等,许多妓女也为新朝立过功,有的甚至还做了官。家母遵循朝廷法令,迁徙山东自力更生,勤勤恳恳并无不法之举。怎能以旧朝之法,而罪新朝之民?”
  费如兰犹豫不定,她很喜欢这个江沅,但其身世又确实有些膈应。
  但不论如何,这个跳出来检举的少女,肯定是没希望做太子妃的,因为她让费如兰心情不爽了。
  左思右想,费如兰说:“李若素也留下。”
  李若素是一个军将之女,闻言喜出望外。
  这等于选出四个太子妃,而江沅肯定是地位最低那个。
  落选的二十一个少女,失望透顶离开紫禁城。也不知是谁传出去的,几天时间,闹得南京城街知巷闻。
  执掌詹事府的张岱,是太子名义上的老师,主动求见皇帝和皇后。
  “你知道实情?”赵瀚问道。
  张岱回答说:“当初,杭州确有一个冯小青,被大妇软禁在孤山做尼姑。但此女并非娼妓,只是偶尔接待名士,一起吟诗作词而已。且她为了避嫌,从不单独与男子会面。娼妓之名,是那善妒的大妇在散播。”
  费如兰问道:“又怎去了山东?”
  张岱说道:“新朝收复浙江,令无度牒之僧道还俗。冯小青趁机还俗,并到官府请求离婚,是杭州第一个打官司离婚的妾室,因此在杭州闹得人尽皆知。许多名士去提亲,愿意纳她为妾,但这冯小青,却嫁给孤山一个养猪富户的家奴。夫妻二人,诞下一女,应该便是那位江沅姑娘。由于嚼舌头的太多,还经常有浪荡子登门,大同军收复山东之后,夫妻俩便携女移民到了山东。”
  历史上,冯小青被大妇给逼死了,张岱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惋惜。
  赵瀚听罢,顿时笑道:“也是一奇女子。”
  江沅的身世很明白了,外公是大明知县,外婆是扬州瘦马,母亲嫁给一个富商做妾,被正妻逼得出家为尼。娼妓之事,纯属污蔑。其生父,只是个老实的养猪户家奴,趁着新朝建立而脱去奴籍。
  赵瀚当即决定:“这江沅,可为太子正妃。令《大同月报》宣传此事,让天下人都知道,新朝是救助苦命人的!”
  太子正妃的母亲,是尼姑小妾改嫁,父亲还是家奴翻身。
  这不就是最生动鲜活的例子吗?
  大同新朝,让无数女子和家奴再世为人、获得新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