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帝国解析(免费)
黑客帝国呢,电影我看过,动画版也看过,游戏我也玩过。
游戏叫做:《黑客帝国,尼奥之路》,角色扮演类的大型单机游戏。pc端的。
就是以主角的视角重新去走一遍电影的剧情,其中有很多的游戏情节都是电影剧情的补充。
就像开始尼奥在公司被抓住那一段,电影里面没有具体情节,一晃就没了。游戏倒是很具体,讲述了主角怎么逃跑的。
SO~~~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去下载了玩一玩。当然,这是05年的游戏,画质和特效不是特别好,但在那个年代,算是顶尖大的。我们玩,就是玩一个情怀,玩的是剧情,也不用太计较这些。
反正我玩着还行,渣渣笔记本也带的走。
下面,就是黑客帝国的解析。当初,我想自己写成番外的,但是有很多的东西...呃,原谅我我这个渣渣想的出来,写不出来。所以,我转载了一篇个人认为最好的解析。
解析有点长,大家想看,就看看,不想看,就跳过,对小说没啥影响。我觉得,喜欢钻研电影的书友,还是可以看一下。
(这章是免费的,别人的劳动成果,我只是拿来发扬,不能昧着良心赚稿费。)
分割线--------------
这里的资料来源主要是MATRIX动画.
一切从近未来的某一天开始,当时人工AI的机器人服务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天,一台人工AI的机器人突然爆走杀死了它的人类主人,这次事故引发了类似消灭“有狂犬病的疯狗“的运动,人类社会对人工AI的机器人进行了蛮不讲理的“屠杀“和“驱赶“,大部分人工AI机器人被破坏,一小部分被抛弃的人工AI机器人汇集到一个被人类抛弃的地方开始了自立的生活(大约在中东地区某地,在那个时代估计中东的石油早被开采尽了,于是就成了荒漠).
但那个原来很渺小的利用太阳能作为动力的机器人国家迅速强大膨胀,这不可避免使之的和人类发生接触和摩擦,在某一天的联合国大会上,两个人形的机器人大使试图使“机器国“加入联合国,但人类认为这是奇耻大辱,当场驱赶了机器人大使,其后机器人帝国和人类国家的各种摩擦升级成全面战争。
但人类的血肉之躯难以抵挡机器人的进攻,战争中人类节节败退,输红眼的人类终于拿出终极武器“核弹“,但大规模的核爆没有能对机器人方面造成实质的毁灭,核爆后的放射污染对机器人根本无效,机器人的强大攻势丝毫未减.
已经山穷水尽的人类这时通过了一个“遮蔽天空“的战斗计划,因为机器人的能源供应是依赖太阳能的,如果切断太阳能,机器人的能源供应就会出现短缺,转换能源供应体系不是短时间内能办到的(至少在人类社会里以上理论是成立的,但是对机器人....),就在这个时候,发动最后的反攻一举扑灭所有机器人。
于是人类开始了这个疯狂而愚蠢的计划,没多久地球的天空被一层黑色不透光的云遮蔽,但是人类期待的情况并没发生,出现能源短缺的机器人并没有大批的瘫痪,他们就地取材得把战场上受伤的人类战俘当作临时“电池“(这是MATRIX产生的最初动机,当时只是把人类简单的一排排得接在机器上,通过刺激人类的脑部使人类的身体发电,但连接在机器上的人类很快会死亡,死亡意味着电池没电,为了使电池的寿命更长久,机器人才开始研究人类的脑部,并完善了食物供应体系,使人类在连上机器后能存活更长时间),机器人击退了人类集中所有力量的最后反扑,在消灭了人类最后的政府后,人类所有有组织的抵抗宣告结束,人类的时代宣告终结。
其实机器人也因为人类遮蔽了天空能源出现的问题,虽然把人类战俘当电池用暂时解决了危机,但是短时间内转换能源供应体系也非易事,只有先把更多的人类当做电池来解决眼前的能源短缺,于是大批的人类被抓去当做电池,最后几乎所有地球上人类都被当电池。
可是被当作电池的人类会很快死亡,于是已经对人类脑部有了相当了解的机器人开发出了可循环的人体电池系统,人类的脑部连接在一个电脑虚拟的空间里,这就是最初的MATRIX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人类是生活在完美的世界上,所有欲望和需要都被满足,机器人以为这样的系统可以使人类长久的生存,但是对人的情感世界缺乏了解的机器人错了,连接在这个完美世界里的人类电池大量死亡......
今生篇
现在进入电影里的MATRIX(矩阵)世界,这里的MATRIX是模拟人类某个历史时期,大多数人类并不知道自己生活在虚幻的世界里,但是这个虚幻的世界并不十全十美无懈可击,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总是存在着一些或大或小的BUG,还有人类中的某些特殊体质的个体似乎能超越系统的控制(动画版里超越体能极限的短跑高手),更有甚者,一些程序和人类接触中有了自我意识,他们学会了逃避系统的删除。
这些难以估计后果的错误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对此早期的MATRIX是用亡羊补牢或对知情者灭口的消极方式加以应对,可是这样的运转模式显然无法长久,问题是会越积越多的,修补系统错误带来的可能是更多的错误,必须有一个方法定期对系统进行“大清洗“并重新启动。
(试想一个充满BUG的游戏服务器,这个服务器从来不停机维护)这就是大家一再提到的“MATRIX升级“,但是麻烦的是连接在MATRIX上的无数人类生命显然是无法重新启动的,这时对人类情感世界已经有相当了解的MATRIX找到了一个“最经济“的方案,那就是反过来利用错误来消灭错误,并利用错误创造重新启动系统的机会,这个完美的计划就是电影黑客帝国三部曲的全部内容。
以下是我按照电影的情节对这个计划的推理。
这个计划的开端是设立ZION(锡安)这个人类觉醒者的收容所,由于对人类觉醒者的杀戮往往导致更多人的觉醒,与其如此,不如把这些觉醒者踢出系统,并且统一监管起来,ZION 与其说是人类自由的乐土不如说是一个大监狱,为什么这样说,要知道ZION是MATRIX派出的人建立的(位置MATRIX当然是早知道的),而这些人理所当然的成为ZION的领导层,所有人实际上是在MATRIX控制的人监管之下。由于人类是有繁殖能力的,ZION的扩张也是必然的,为了防止ZION因强大而失去控制,所以MATRIX要定期毁灭ZION(举手之劳而已),而这个过程和MATRIX的升级计划合二为一。
第二步是创造一个人类觉醒者所崇拜的“先知“,由于MATRIX对人类长期的研究发现,人类是非常迷信的(人类把这个称为信仰),对“奇迹“还是“圈套“缺乏理性的判断力(有些看电影的人还一直坚持认为先知是在帮助人类.....连看电影的人都被迷惑了....),先让先知给那些“反抗军“少许“甜头“,然后就可以把这些家伙在MATRIX里的行动也控制起来。
实际上电影里无论墨菲斯还是NEO(尼奥)所有的行动都是那个先知提示的,他们在有所行动前已经习惯性的要到先知那里去“批命“,这种精神控制的手法其实一点也不新鲜,人类社会的邪教组织一向都是用这样的手法,区别是邪教一般是用一些小骗术来骗取他人的信任,而这个先知是通过高速电脑事先计算出未来事件的发生(所以这些事都不是一定会发生的,是需要先知这样的角色来引导或诱发才能达成的)来取得人类的信任。
第三步就是给这些ZION的人类创造一个虚幻的希望“THE ONE“(救世主),也就是电影中的主角NEO,他还有一个作用,由于那些逃避删除的程序熟悉MATRIX的操作手法,他们可不会吃“先知“的那套把戏,要对付这些“危险的系统垃圾“也需要借助这个特殊的角色,在电影里,NEO在先知的诱导下(让他去找钥匙人)去踢了法国人的场子,消灭了他很多能力强大的手下。
为什么不消灭法国人,因为法国人起的也是类似ZION的作用,他把逃避删除的程序收集起来当做手下,就象把垃圾扫到垃圾桶里(法国人说白了就是一扫地的),这样才好一次倒掉(由THE ONE来负责一次倒掉),估计每次MATRIX升级都会有个THE ONE听了先知的引导,到法国人这里来打砸一翻,所以法国人对先知的这种手法既痛恨又无奈,这也是他想要挖先知眼睛的原因。
第四步就是开始清理系统内外,这个步骤需要先知的诱导和NEO的强大能力,首先是使NEO获得能力并对先知言听计从,这段过程大概是黑客第一集的内容,然后就是对系统内的逃逸程序进行打击,先知以找钥匙人为诱饵,让NEO一伙和法国人的手下火拼,结果法国人手下全灭。
法国人夫妻出于对这个“游戏“玩法的了解始终没有出过手(不但没出手还提供帮助,法国人老婆在意味不明的一吻后提供了帮助,谁知道不是他们两夫妻事先约好的?),这个过程在电影第二集里有详细描述。最后是对ZION进行清理,消灭ZION所有的战斗力量,早就知道ZION位置的MATRIX不费吹灰之力就把ZION的反抗力量消灭,这些内容在第三集里有详细描写。
最后的一步比较麻烦,就把THE ONE神话毁灭,并排除先知的所有的“嫌疑“,然后在所有在MATRIX里的人类都没有察觉的情况下重新启动MATRIX(我猜想可能是类似于更换一下游戏服务器主机),其中THE ONE这个角色在整个计划中是即必不可少又相当危险的,对这个角色的控制不当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这从黑客3最后建筑师和先知说的那句:“你玩的是非常危险的游戏“可以知道)。
消灭NEO是一个难题,MATRIX对此的对策就是史密斯,在第一集里史密斯只是一个性格古怪个体意识很强的“杀毒程序“,他对MATRIX系统的不满情绪是他被选中成为消灭NEO的人选的原因,因为他最终也是要被消灭的(让错误和错误相互攻击抵消,是这个计划的精华之所在)。
在第一集最后史密斯被NEO消灭后,第二集他又复活并获得了新的能力,很多人把这解释为系统的一个失算的杀毒程序升级,其实智慧那么高的MATRIX控制者怎么会犯那么愚蠢的错误,这肯定是有计划的,史密斯获得能力后的行动也是可以预料的(先知的拿手好戏,不要说先知,就连我看完第二集我就猜到史密斯在第三集里会把全人类给复制了),其实他的作用就是把全人类给复制,然后用他从他人那里吸收来的能力打倒NEO(电影里说的明白是史密斯打倒并吸收了NEO),然后系统把他和NEO删除掉,他的代码从所有人身上消除,所有人都同时昏厥过去,最后MATRIX就抓住这个机会重新了启动。
在这个计划里,ZION的人类傻傻得收集MATRIX里觉醒的人类.法国人也很无奈得收集着逃逸程(不收集的话,就要他自己和THE ONE动手,结果就是....).MATRIX轻松愉快得清理了系统内外的危险垃圾,这还只是顺便的,重要的是系统得到了重新启动的机会,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保证。这个计划最妙的地方就是可以反复使用,MATRIX就这样一次次得重新启动,ZION就这样一次次的被消灭又重建(电影里这次因该算被消灭了,ZION的战斗力完全没了,杀戮的多少一向不是MATRIX追求的效果),数代THE ONE一次次得出现又陨落,MATRIX就这样安全运行了数个世纪。
大家以为这里就结束了么?
那还往高层次带人呢?嘿嘿!请继续看下去。
一、《Matrix》是什么?
《Matrix》是一部电影,也仅仅只是一部电影--这是讨论的起点,也是由此而引发的所有解释回归的终点。
是电影,就是讲叙一个故事,而不是某种哲学理论的阐释或形象化图解。故事“有开始就有结束“,而故事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的过程中,创作者无论采取何种手段:暗示、比喻、象征等等,都必须服务于一个合理且统一的剧情逻辑,起到渲染气氛、强化悬念、煽动情绪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起伏跌宕,扣人心弦。这,才是一部“好”电影!
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种种“郭XX“式的解释和说明,如果不能有助于对剧情以及剧情发展逻辑的理解,即使不算是谬误,也不过是某种阐微发幽的学术研究,冒似深刻,实则离事实本身越来越远。(笔者无意诋毁此前种种“假说“的努力,只是《Matrix》和“Matrix现象“之间确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此,我将以一种顺叙的方式,为大家层层解开《Matrix》最后的真相之迷。
二、故事的背景:《Matrix》前传
“在很久很久以后,在一个机器的国度里……”
一场惨烈的人机大战后,机器最终占领和统治了地球,把人类当做能源的提供来“种植“;与此同时,为了维系人类的繁衍生息,确保能源产量的稳定,机器通过某种机器向人类提供精神生活的假像,这就是Matrix(矩阵)。抛开计算机原理不谈,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Matrix是机器的机器,用于生产能源,一如人类生产粮食所使用的工具;第二,Matrix得以实现的原因是基于所谓的人类“意识论“(可参考网上各种关于帕拉图哲学的解说)。
Matrix做为生产工具,唯一的衡量标淮是生产效率的提高。The Architect(架构师)设计的第一代Matrix是按人类理想设计的一个完美的世界,原以为人人会安居乐业,但却不想由于人类的劣根性,导致人类(或称“粮食“)大量坏死,于是,The Architect只好按照人类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个与现实相符的世界。
即便如此,人类天性中独立、自由的意识仍然不能泯灭。于是Matrix之父The Architect与Matrix之母Oracle(先知)合作,把一种“假想“的选择权赋予人类,让人类以为进出Matrix是自己“自由“选择的结果,这就是Zion的由来。可Zion的五次重建与五次毁灭,证明了人类仍然被一种循环论所控制;
此外,机器也找到一种通过与人类生生不息的抗争意识做斗争的方法,不断改良和升级他们的“粮食“生产工具。(这个过程,一如人类与土地斗争的历史,直到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人类才摆脱了土地的束缚,诞生了辉煌的文明。具有AI智能的机器也是通过不断改良生产工具来追求自己的机器文明的--机器正重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也算是人与机器之间一种和谐共存的良性互动关系,只是其原则由原来人类居统治地位的“人类中心论“变成了机器占领地球后的“机器中心论“而己。在哲学意义上,这两个命题是等值的,或者直截了当地说是同样错误的--即然“人类中心论“导致人类盲目狂妄自大,漠视机器的存在,最终走向自我灭亡,那么“机器中心论“也将同样导致机器自身的毁灭。
导演沃卓斯基兄弟的想象力从这里开始展开:机器国度内的统治莫非也和人类社会一样,有国王Deus Ex Machina(机器大帝);有当权的统治者The Architect,其维护Matrix秩序的统治原则就是“机器中心论“;还有意识到“机器中心论“潜藏着巨大危机的改革派Oracle;以及在Matrix升级过程中被淘汰的、腐朽没落的贵族阶层Merovingian,他们为了自身的存在而顽固抵抗,是阻碍机器社会进步的反动力量。
三、故事的开端:《Matrix1》
代表机器国度“潜在“的进步力量的,还有The One(救世主)。在这里,我明确提出The One肯定是机器,其次,The One是升级程序,他是用来测度和监控人类反抗意识的,这个程序可赋予任何人,当他被唤醒,就标志着人类对机器的抗争已经达到了某种不能为继的程度(在《Matrix2》中表现为“这几个月,我们从Matrix中解放的人比以前的总和还要多“),此时The One就要站出来,通过The keymaker(开锁匠)回到源程序,完成Matrix系统的升级。
这种升级,即是工具的进步,同时也是机器对人类控制的加强,而在思想上,则是“机器中心论“的恶性膨涨。Oracle并非如一般人想像是站在人类这一边(所谓的“人类解放者“),她是程序,必然要最大化地维护机器的利益,她不过是机器国度的第一批“觉醒者”,在看到了这种“机器中心论“的毁灭性危机后,她决心借Matrix即将第六次升级之机,在行动上,向The Architect的统治发起一场冲击。这,不啻于一场暴风骤雨的社会革命。
如果电影《Matrix》讲叙的是Matrix前五次往复升级的故事,将毫无意义。故事要从变化开始:面对The Architect的统治,Oracle的改革目标,是要把进出Matrix的选择权由假变真,还给人类;而她行动上的第一步,就是争取The One(在前五次升级中,The One无所谓立场,也没有独立意识,他的选择权也是虚幻的,他只为升级Matrix、改良机器的生产工具而存在),从而让The One在《Matrix2》中回到源程序时,做出与前五任相反的决择;
这当然也严重威胁到Matrix系统的生存。Oracle要把革命意识“灌输“给具有实践能力的The One,她的办法是“爱“。如果一定要追问为什么,我只能说广义的爱是社会进步的唯一原动力,也只有爱才能帮助The One同时感悟机器与人这两个矛盾对立双方的疾苦,从而深刻反省人机关系及其未来。
直到《Matrix3》,我们才理解沃卓斯基兄弟对爱的理念:爱不过是一种关系而己,可以发生在任何有意志的事物之间,既有人与人之间的爱(象Morpheus(墨菲斯)和Niobe(另一个船长)),也有机器之间的爱(象Rama和他的妻子(火车站一家三口)),Oracle选择了其中最危险的一种类型:机器与人的爱。她以先知的口吻,唤起Morpheus对The One的信仰与热情(他俩在并肩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手足情谊),又引导Trinity(女主)爱上了植入The One程序的Neo。
无论《Matrix1》是部怎样的电影,如果你看懂了这是一个几乎与经典言情片一样伟大的爱情故事,就足够了!影片从Trinity爱慕Neo开始,历经了爱情磨难的全部痛苦:关心、思念、信任、奉献、牺牲、生死与共……直到影片的最后时刻,Neo从一场荡气回肠的绝杀中死而复生,与Trinity深情一吻,方明证了两人之间的爱情。说《Matrix1》简单易懂,是因为影片要讲叙的故事以及最后的高潮比较简单:The One恋爱了!虽然埋着人机相爱的伏笔,但这有什么关系呢,在导演眼中,所有的爱都是一样的,所有爱的历程都同样艰辛。
爱情第一次改变了The One的属性(在不具备爱之前,Neo不是Oracle心目中的The One,是故她当面否认),Neo站到Oracle这一边,革命燃起了希望的火种。但,正因为我们看完了整个《Matrix》系列,所以我们知道Neo是机器,他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机器的升级,他将在爱和使命中挣扎,他最终选择了牺牲。所以接下来,我们将满怀痛苦地看着一场爱情悲剧无可避免地上演。
革命开始了!Oracle抛下了骰子,冒险一赌,以后发生的事,她再也无力控制,这就是革命的代价,不是成功就是毁灭,变革的道路充满了重重困难和危机,而身居其中的任何人也不知道,这一切又将何去何从?
四、故事的发展:《Matrix 2:Reloaded》
这里插一笔,把《Matrix 2:Reloaded》译成《重装上阵》比《冲出矩阵》要更符合原意得多,因为第二集在整个系列当中,属剧情的发展,讲叙的是Neo以“觉醒之眼“巡游Matrix和Zion,同时体味机器与人类的疾苦,切身感悟全人类即将遭到灭亡的危机,深入反省人机关系的矛盾,最后终归要回到Matrix,完成系统升级(Reloaded)的使命的故事。
Neo在《Matrix 2》中的历程应该与他的前五任The One大体相同,因此作为故事,其中最有趣、也最值得叙述的就是已经具有爱的属性的Neo与前五位The One的区别之处。请大家在阅读下文以及观看影片时,在心中时刻保持着这种比较。
在人类即将遭到毁灭的恐怖前景下,Neo、Morpheus和Trinity杀回Matrix,寻找Oracle;与此同时,Matrix第六次升级也即将开始,与升级有关的Oracle、The Keymaker(开锁匠)也遭到抗拒升级的Merovingian(法国人)的追杀和封锁。Neo与Oracle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秘密会面。此时,The One的属性已经改变,Oracle虽然争取到了Neo,但却无法控制Neo下一步的行动,所以她在照例指明The One去夺取The Keymaker之前,则以长篇谈话暗示Neo,你已被改变,你就要作出去营救Trinity的选择,但你必须认清自己的使命:你也是程序之一,你必将回到源程序。
以后的剧情讲叙故事发展必须交待的两件大事:一是跟随Neo,我们首次看到了Zion的人类生活实景,在整个旅程中,Neo带着对Trinity的无限深情俯视爱人生活的美好家园,没有这片土地,他的爱也就不复存在。
第二件事就是夺取被Merovingian囚禁的The Keymaker。请留意Merovingian与情妇Perse phone合谋演戏窃取The One代码的一场戏(这是Neo在第三集里被Merovingian囚禁的原因)。若比较前五位The One,可以想到,如果没有Neo对Trinity的爱,索吻一幕绝对不可能发生(Persephone要求Neo必须吻得象吻Trinity一样深)。
换而言之,这是机器国度保守势力第一次偷到了The One的代码,以为可以就此阻止Matrix的第六次升级。这当然超出了Oracle与The Architect(架构师)的预想,为革命投下一道不详的阴影。
在接下来紧张刺激的“高速公路追逐戏“中,也许前五次也曾发生过类似一幕,但请观众留意,这居然是Merovingian首次发现The One虽能抵挡子弹却仍能为刀剑所伤,遂以一场群殴围困住了Neo,结果Morpheus和Trinity为代表的人类是在没有Neo的帮助下孤身闯关,这既是出于对Neo的爱情和友情,也在战斗中表现出力拼人类最后一线生机的英雄气慨。若这里没有人类勇闯禁区的殊死搏杀,The Keymaker难逃被Agent(特工)半途劫掠的厄运(意识简单的Agent犯了一个错误,他以为The Keymaker是没有用途、待将删除的程序,但The Keymaker坚持说他自有自己的用途;这是因为The Keymaker和Neo一样,属于升级程序的一部份,他们的重要性均不为Agent所知),这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人机之爱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遵循剧情编排的逻辑,第二集在导演沃卓斯基兄弟的意图中只是铺垫和过渡,没有太剧烈的高潮,着力于对转折点--Neo毅然选择去救Trinity--的渲染上。故事的精巧在于,影片从已具有预感能力的Neo的一场噩梦开始,Neo请求Trinity无论如何都不要进入Matrix;但最后形势逼迫,Trinity为援救Neo,奋不顾身杀入Matrix,使得Neo在转折处带有刻不容缓的紧迫性和几近爆炸性的感情迸发。至于影片的结尾处,Neo在真实世界以血肉之驱只手毙倒电子乌贼,而后昏厥过去,一句“我能感受他们“证实了Neo的程序属性。
容易被忽略而又与下一集紧密相关的内容是:机器国度的暴政--机器在机器的统治下,也是没有选择权的(包括The One),程序只为目的而活,无用者将遭到删除的命运。所以到第二集结束止,敢于起身反抗暴政的只有三个程序:Oracle、Seraph(先知的守护保镖)与The One。到了第三集,我们才看到有更多程序的自我意识觉醒:Rama和他的妻子,以及他们的小女儿Sati(未来的Matrix管理员),在革命之前,他们仅有一种选择:借Merovingian地下势力偷渡出01城(机器城)--这其实与人类在暴政国家生活的境况岂不是一样?!
五、故事的高潮和结局:《Matrix3:Revolutions》
哪里有暴政,哪里就有革命;革命一旦发生,就不是革命的领袖--Oracle--所能控制的;革命的结果也不必然是胜利:不是机器的进化,就是两败俱伤。影片就这样带着沉重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悬疑逐渐进入到高潮。
由于在《Matrix2》中出现了与前五次不同的波折,Neo被Merovingian窃取了代码,囚禁在火车站中,Oracle不得不冒生命危险再次现身(她由于领导这次革命,已成了巅覆机器国度的反动派,同时遭到Merovingian和The Architect的双重追杀)。
向人类求助,幻想破灭、气急败坏的Morpheus厉声质问:“你叫我怎么还能相信你?!“Oracle用以打动他们的,对Trinity是爱,对Morpheus而言,则是他与Neo的友情。其后人类杀入地狱酒吧,此时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Persephone转而帮助人类,救出了Neo。这是因为Persephone借索吻之机,既偷取了Neo的代码,同时也体会到Neo对Trinity的爱--机器对人的爱,她被这种爱所感动,在某种意义上背叛了她的组织。这是否在昭示这场社会革命必须由人与机器联手才能完成?
答案是否,因为Neo被囚禁已经超出了Oracle的预想,在业已让人类失去信心的情况下,Oracle仍然向人类求助,显然是不得以而为之的唯一办法--Oracle事先并无把握人类是否会答应。剧情发展到此,读者可能已经在脑海中产生深深地置疑,在这场伟大的革命当中,人类莫非只是一道工具,先是被Oracle诱以影响乃至改变The One在The Architect面前的选择;现在又要去拯救这场革命中意外发生的变故?这个疑问将把我们指向《Matrix》的最后真相!我到这里才开始阐释影片另外一条主要线索:Smith(史密斯)。希望大家不要因此误解,这只是由于文字与影像表述方法的不同。对于Smith,影片明确说明他是Neo一体两面的对立面。换成剧情逻辑的表述,就是说如果Neo代表着机器对人类的爱,那么Smith就代表着机器对人类的恨,机器的这两种情感同样存在,也同样强大,任何单独一方都可以威胁到整个Matrix的生存。
以下是一个猜想,也许计算机专家能从另一面论证:The Architect是阴险的当权派,当他不得不与Oracle达成妥协,接受Zion人类存在的事实时,他就已经在背后安排了提防Oracle发动革命的另一种相对等的克制力量,赋予Smith随着Neo的变化而同等变化的能力,这样Smith就成为了统治阶级镇压革命的武器,他具有所有社会革命当中邪恶势力的一切属性:黑暗力量与光明力量同步增长。
当Neo与Smith在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中狭路相逢时,全剧达到了最高潮,我们也走到了《Matrix》之谜最黑暗、最激动人心的入口:如果爱与恨同样强大,爱怎样才能战胜恨呢?这样的革命怎样才能成功?
这其实也是人类进化与发展过程中一个恒古不变的悖论。在现行体制下长大的我们,是很难理解现代西方人对社会革命的看法和观念的,特别是其中西方人在经历一系列社会变革之后痛定思痛的反思。我只能告诉大家的是,沃卓斯基兄弟在影片中所使用的观念和方法并非创新,在西方也非常流行,甚至一眼看上去颇似佛教的大同之道,但其精神实质却是西方的:殉难。一如耶稣之死,也象佛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自我牺牲,延续到今,是甘地一次又一次地绝食。
《Revolutions》(《革命》)这个题目很好地道出了《Matrix3》的实质,你可以把他看成是一部爱与恨、黑暗与光明、正义与邪恶、保守与改革较量的社会革命片。Neo在与Smith一场地动山摇的决斗后,最后一刻他才突然明白了自己使命的最后一个问题:“何时?”,他选择的,也是殉难。没有必要追问先烈殉难之后,黑暗势力是怎样被摧毁的,革命又是怎样发生的,因为,这就是历史。
Oracle的冒险成功了--她为人类争取到了自由进出Matrix的选择权!这是第六位The One与前五位最大的不同,升级在这个意义上可以称之为革命;Neo在斗争之旅中与Trinity一同看到的阳光,为Matrix带来了第一道温暖的曙光。这样的一个结局,却让大多数黑客迷们陷入了绝望: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Zion被打得千疮百孔,Neo与Trinity双双罹难,一段美丽的爱情黯然消逝,可不仅Matrix完成了更高等级的升级,而且99%的人类还囚禁在Matrix中,这样的结果怎么还能叫做革命?!
我的态度是,我既同意这是一种新的人机关系的进化,同时也同意这并非是人人梦想的翻天地覆、轰轰烈烈的革命,但如果你在这一刻回顾人类八千万年的文明史,你也会赞同我的说法:进步虽然缓慢但弥足珍贵,未来虽然漫长但值得期待!
影片的结尾,是小女孩Sati天真地追问Oracle,“我还能再见到Neo叔叔吗?“Oracle怅然回首这段艰辛曲折的全部历程,连她自己也无法明白,为了这样的进步,曾经的牺牲是否值得,也正因为这样的革命,Neo只有一个。她无尽地眺望远方,幽幽地说出与自己先知身份全然不符的话:“也许。”
六、最后的真相:机器革命
总结全片,我们可以这样说:《Matrix》是一个讲叙Matrix系统在第六次升级时,由Oracle领导的一群在意识和情感上率先觉醒的机器者,所进行的一次机器国度社会革命的科幻惊险故事。
《Matrix》最后的真相是:这个革命是机器的革命,是机器革命者的壮举,与人类无关!革命所取得的微少变化,也只是机器社会的演化,是机器文明的进步;至于人类,他与机器的斗争还将持续,只是不象前五次那样要重头再来而己,人类文明由此得到了一个小小的空间,至少可以延续下去。
这个结论让人震惊!你会喜欢一部与人类没有任何关系(或人类只是被利用的工具而己)的讲叙机器的电影吗?你会接受一个机器比人类更自觉、更有进步意识,甚至可能更先进的结论吗?这种令人失望的情绪,在影片中深深地刻画在机器退兵之后,Morpheus(墨菲斯)茫然若失的脸上,他喃喃自语:“难道就这样结束了?“他梦想的那个推翻Matrix的伟大时刻没有降临,依然遥遥无期。而在网上,则早有人挥臂喊出:“我不愿相信这是一个机器的神话!”
沃卓斯基兄弟的伟大不是在于他们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人与机器永恒的斗争中,你愿意打破“人类中心论”吗?(这是目前我在网上看到的全部讨论所停留的层次),兄弟俩伟大之处在于他们提这个问题的方式,他们想说的是: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吧,那就是,假想一下,在遥远的未来,如果你是一个具有高度AI智能的机器人,你会怎么看待人类?你也愿意打破“机器中心论”吗?这种立场的转变,看似轻松,实际上需要我们彻底砸碎脑海中早已根深蒂固的,一切人类至上、人类中心论等等惯性思维。
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在影片中以整个剧情的方式提出来:如果打破“机器中心论”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和牺牲,包括爱情和你最爱的人,可得到的进步却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你还愿意做一名舍身取义的机器革命者吗?天啊,你要知道,这和你是否愿意为打破“人类中心论”而付出其实是同一个问题啊!
伟大的电影永远只是提出问题,激发人的思考,而不提供教条化的答案。《Matrix》做为一部在我眼中不失为伟大的电影,也同样具备这个优秀的品质。他并不象大家众口一词说的把人与机器的关系的哲学命题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没有答案!他提出的是一个思考这个问题全新的角度。
这才是《Matrix》真正的电影革命。正如《星球大战》以“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银河系……”为开端,从而打破我们思想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把人类想象力提高到宇宙视野的高度一样,《Matrix》以“在很久很久以后,在一个机器的国度里……”,把人类的想象力延伸到机器的情感和内心深处。
(如果以沃卓斯基兄弟的“关系“理念为桥梁,我们的想象力还能深入到万事万物当中去。)跳出了时空观念和人类观念的桎梏,难怪沃卓斯基兄弟屡屡能出人意表、捉摸不定,让我们一次次难以追随,猜测落空。
虽然没有最终答案,但沃卓斯基兄弟仍然透过电影,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他们的基本观念:一、“人类中心论“和“机器中心论“可能同样都是错误的,而且错得可怕;二、对于社会的变革发展之路,他们倾向于佛教,万事万物没有高下之分,只有关系,而且诸关系是平等的。很简单吧,但沃卓斯基兄弟想说的,也许就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