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对答

  兖州,赵云的青州骑军之所以遇上曹操的步卒完全是一个巧合。
  青州军在付出巨大的代价之后,顺利击溃曹军。
  几乎第一时间,出使辽东的邓芝回到了徐州,此时,李贤业已回转。
  跟随邓芝一同来到徐州的还有辽东官员张温,张温在辽东一向以无双的才华以及卓越的辩才闻名。
  这一次公孙度虽然有与李贤修好议和的意思,但是,辽东军上下却对冀州怨念十足,若不是李贤,这幽并之地将全是辽东的,又哪会像现在这般?
  天子刘协坐在殿内最中央的位置,很不爽的看着张温那鸟气冲天的模样,便是李贤都感觉到了其中的桀骜,穿越数年来,李贤还是第一次如此迫切的想虐一个人!
  “辽东张温见过皇帝陛下”张温随手作了个揖,连腰都只弯下了一点点。
  “嗯,免了吧”即便心中万分不爽,但刘协作为一国之君,这点容忍之量还是要有的,起码在表面看来是这样的。
  “今日的天气很是不错,陛下觉得呢?”
  这厮在搞什么飞机?为了防止自己落入对方的口舌圈套,刘协很小心的回了句“是很不错,若能一直如此,倒是百姓之福”。
  张温一滞,“陛下如此体恤百姓,真是大汉的福气。不过臣下在来徐州的路上,发现徐州青壮并不宽裕。”
  “唔,难道公孙度想赠朕十万青壮?”
  张温讶然,刚才他只想以徐州缺少青壮的由头打击打击李贤的信心,哪知道却被天子轻而易举的化解了。就在张温不知如何开口的时候,徐庶嘴里道“惠恕(张温字)远来是客,臣恭请陛下赐酒”。
  刘协大笑“元直所言极是,来人,为张温看酒!”
  酒至半酣,张温假装喝醉了酒,嬉笑自若,神情很有几分傲慢。
  李贤微微一笑,他想到接下来马上就要上演一出“龙争虎斗”的戏码,而主角秦宓则会把张温辩个哑口无言,抱着看好戏的态度,李贤好整以暇的等待主人公的出场。
  果不其然,就在张温狂态大发的时候,秦宓恰到好处的出现了。
  秦宓本是刘璋麾下,因为看穿了刘璋的懦弱无为,所以跳槽到了李贤麾下,毕竟,天子刘协尚在,投奔李贤,尚有大义的名头。
  此番,能言善辩的张温出使而来,李贤第一时间想到了秦宓。
  有的人是天生的对手,从未相会过的两人刚一碰面,火药味就浓厚无比。
  率先开炮的是自以为“大汉第一辩”的张温,“听说秦校尉升职之前曾以学识冠绝蜀地?”
  秦宓笑答“不敢当,他人抬举罢了”。
  “自古以来成为学士,但心中未曾“学事”的人儿不知凡几,秦校尉以为如何?”
  “蜀中三岁的小孩子都知道求学上进,这道理我当然也懂”
  “请问秦校尉都懂些什么?”
  “别的我倒是不敢说,不过对于天文地理、古今兴废、三教九流、诸子百家,鄙人可以说是无所不知”
  张温以为自己已经够猖狂的了,没想到来到徐州之后竟然见到一个更狂的,“先生既然这样说,那么某便以天为题来请教你”。
  秦宓做了个随意的手势,而李贤却明白真正的肉戏来了。
  “天有头吗?”
  秦宓知道对方要让自己难堪,但凭着自己渊博的知识,他自然不肯在李贤面前丢脸,可就在他张口欲答的时候却听到一道清朗的声音说道“有头!”
  转头一望,却是李贤,李贤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条件反射的说出了口,现在骑虎难下,可不能丢了己方的颜面。
  “喔?李使君也有兴趣对答,那么敢问使君,头在哪里?”
  “西方”李贤昂首挺胸,摆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秦宓哈哈大笑,嘴中道“诗曰:乃眷西顾”。
  赞赏的看了秦宓一眼,李贤心道,果然是青史留名的辩才,确实有几分才华!真是不服不行。
  第一个问题被人轻而易举的化解了,但张温却毫不灰心“天有耳朵吗?”
  “有!”李贤看向秦宓。
  秦宓以为李贤是在考究他的学识,他微微一笑“上天居高而听低。诗曰:鹤鸣于九泉,声闻于天。天若是没有耳朵怎么能听见鹤叫?”
  张温有点儿急了,“天有脚吗?”
  “有!”李贤大喜,这可是在百官面前露脸的机会呀,既然秦宓这个牛人如此牛叉,那么他也就放心的抢答了。
  “诗云:天步艰难。没有脚怎么能走路呢?”秦宓果然没让李贤失望。
  张温已经有些咬牙切齿了,他是来炫耀学识的,怎么反倒成全了一对君臣?看那二人眉来眼去的模样,只怕再问下去也是枉然。思来想去,张温忽然诡异一笑“天有姓吗?”
  这可是诗经里头没有的,李贤虽然知道答案,但却笑而不答,直望向秦宓。
  好个知礼婉名的李使君,秦宓弯腰向天子拱了一礼,嘴里道“怎么没有,天子姓刘,天自然姓刘!”
  张温的心在滴血,不过他也不愧辩才的称号,只片刻,就见他说到“太阳是从东方升起吧?”
  秦宓一想,辽东可也在东方呀,不过这倒也不难“是啊,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然后再从西方落下!”
  张温涨红了脸,闷闷的拱了拱手,算是认输了。
  能够看到张温吃瘪,李贤自然是大大的出了一口气,便是天子刘协都觉得神清气爽。
  不得不说,虽然李贤为人跋扈了些,可是,从未欺君罔上,该有的孝敬从未短缺过,最起码,比这些目中无人的混账要好很多。
  张温这一次出使徐州,为的就是察看徐州的民心向背,顺道再见一见天子刘协,哪曾想,一路上他虽然见到了无数的青州百姓,可他们都是在田地里忙着耕种,并没有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模样。
  青州确实富庶呀!不愧是李贤的根基之地,张温心中大为赞叹,其后在酒宴之上,他便老老实实的喝起了酒,不再出言挑衅,狂士虽然狂妄,却懂得做人的道理,败了就是败了,如果拿不起放不下,只会让人笑话。
  张温虽然狂妄,但他却不傻,公孙度可以容忍他的失利,却不能容忍他毫无来由的失利。
  “据说青州已经遣人前往新罗,同时拓展多条战线,李贤也算是兵多将广,尤其是朝野上下,并不见一分颓色!由此来看,联盟势在必行!”
  不久之后,张温便返回了辽东,而作为李贤的使者,秦宓又被派到了辽东。
  这一次,公孙度倒没有为难的意思,他很是顺当的与李贤订下了盟约。不过在盟约订下之后,公孙度忽然对秦宓说道“辽东在高句丽有细作,只要李使君愿意,辽东军随时可以剿灭管亥根基”。
  秦宓并不买账,嘴里道:“使君若能够讨伐逆贼,自然是社稷之福,回去之后,我会禀明天子,言明厉害”。
  公孙度怔了片刻,忽然大笑起来,“好,好一个青州秦宓!”
  与辽东修好的消息传遍徐州之后,举国上下都松了一口气,稳住了辽东,就意味着徐州可以一门心思的稳定内部,修复战争给民生带来的创伤。
  徐州的敌人已经足够多了,没有必要搞的举世皆敌。
  中和殿内
  “黄皓,你说朕要是在这个时候向使君请求出宫走走,他会不会应允?”
  黄皓骇了一跳,以往刘协从来不会做这些破坏规矩的事情,怎么今日却要冒险?
  “陛下,这恐怕不妥吧,大将军有言在先,天子须得在国都多待些日子,也好稳住民心呀”。
  刘协烦躁的摇了摇头,嘴里没好气的说道“你说的这些,朕都知道,可是朕只要待在这中和宫一天,就会不断的想起先帝对我的臻臻教诲”。
  黄皓恍然,原来只是想散散心,这就好办了,“陛下要是真想出去散散心,依奴婢之见,最好还是再安心等上一些时日。”
  刘协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嘴里道“朕知道了,那就再等些日子吧”。
  黄皓瞥了瞥刘协的脸色,脑子里不停的盘算着种种计划,片刻之后就见他笑眯眯的说道“陛下安心等待,三五日之后,奴婢必给陛下一个交待”。
  “好,三五日,寡人还等得起”,刘协感叹一声,心中却道,这黄皓心思阴沉,眨眼间就猜到了我的真实目的,怕是不简单。
  不过,刘协明白,就算黄皓是他人的眼线,他也不敢将其除去,因为他这个天子并无实权。
  “陛下,太中大夫来敏入宫求见”
  “宣!”
  多久,来敏便来到中和宫。
  “陛下今日的气色很是不错,莫非心有喜事?”
  来敏目光如炬,一眼就看出了刘协的异常。
  如果是汉武帝,说不定会给来敏套上一个目无尊上,擅揣帝心的罪名。
  可是,刘协却没有那个谱,举国上下都知道来敏“放荡不羁”,是个真性情的人物。
  “先生慧眼如炬,寡人心情甚佳,对了,不知先生意欲何为?”
  “今日出门之前,下臣算了一卦,觉得天子有话对我说,所以我自请上门”
  刘协哑然失笑:“竟有此事?”
  接着,在来敏似笑非笑的目光中,刘协说道:“先生神机妙算,朕今日是想向先生请教一下管子治国之道”
  来敏摇头晃脑的说道“管子治国,管仲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富民强齐,使齐桓公得以称霸天下。陛下,你能等那么久吗?”
  刘协颌首微笑“等,有什么说法,不等的话,又有什么说法?”
  来敏击掌大笑,旋即探长了脑袋,向刘协小声的说道“陛下能等,可大汉却等不得!”
  刘协眉毛一拧,嘴里道“还请先生赐教。”
  来敏随手捻了一个果实,轻轻的抛了几抛之后便听他说道“陛下聪慧,应该可以看得出来,又何必让我这个老家伙献丑呢?”
  “先生多虑了”
  “既然真要听,那我就说上一说。管仲能用四十年的时间辅佐齐小白,只因为当时齐国的环境与我大汉大不相同”
  刘协微微点头,之前他心里虽然有个模糊的概念,但还没能分析到这个地步,眼下既然有人为他分析,他也就乐得享受别人的成果。
  “齐国的东面是大海,北面是贫穷的燕人,南面是弱小的卫国,只有西面是尚未强大的晋国,而我大汉呢?军阀割据,互不隶属,天子虽贵为国君,却无实质之权,如果陛下用管仲的方法治国,你觉得要用多少年的时间可以让蜀汉富强起来?”
  刘协默然不语,而来敏却似乎找到了感觉,他朗声高喝“十年?还是二十年?”
  “曹操已占关中,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占富庶之地,如今,天子尚在,此等小人不敢大举入侵,但是一等到他们稳定了局势,只怕到时候大汉危矣!”
  “先生的意思是?”
  “曹操占据的中原之地虽然久经战乱,但毕竟人口众多,土地肥沃,只要肯发展起来,他们的潜力十分巨大,而且陛下不要忘了,管仲可是活了八十岁”
  来敏的提醒让刘协瞬间醒悟,作为皇帝,他不能忽略了政策执行者的重要性,况且李贤在徐州的地位绝对是无可比拟的,“先生所言深得我心,深得我心呀”。
  来敏吃了个果子,又大大咧咧的打了个哈欠,这才懒懒的说道“管仲治国的理念是富民之道,他认为政策的制定要从百姓的角度出发,只有百姓接受的政策才是好的政策;政策实施之前,要广泛听取百姓的一件,有利于百姓的坚决去做,不利于百姓的事情一件也不能做,要让老百姓安乐、安全、富足”。
  说完这段话之后,来敏拱了拱手,嘴里道“高祖刘邦之所能够取得天下,就因为他顺应了民心!”
  刘协连连颌首,他知道民心的重要性,这玩意儿,如果用对了,绝对是件大杀器,只可惜,天子政令不出皇宫,否则的话,倒可以在上面下下功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