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还京
酒泉相距姑臧不远,快马加鞭无非也就是两日的路程,再加上李恪在李暠建世陵祭祖的时间,前后不过六日的功夫便就回了姑臧城。
李恪虽然人在外地,但心里记挂着的一直都是凉州这边的情况,李恪一回凉州行馆便传来了刘仁轨。
“臣刘仁轨拜见太子。”刘仁轨应诏而入行馆,对李恪拜道。
李恪先命刘仁轨起身,而后开口便问道:“本宫走后,凉州这边的情况如何?”
李恪所关心的凉州情况无非就是粮草之事,毕竟李恪这一去酒泉数日,现在凉州若光靠着州部的余粮恐怕已经撑不下去几日了。
刘仁轨回道:“太子放心,就在太子西行不过三日之后,凉州粮市已经陆陆续续开始有粮可售了,只是价格高昂,所供不足,尚还不可满足全城所需,但就在今日早后,凉州市上突然出现了大批的粮食,已与往常无异。”
李恪闻言,稍稍放心了些,接着问道:“那现在州部的存粮还有多少?”
刘仁轨回道:“还有六万多石,此前来州部买粮的人倒还多,但随着粮行也开始放粮,今日买粮的百姓已经越发地少了。”
此前整个凉州城只有府衙在售粮,全城百姓无论远近都得来府衙购粮,其中多有不便之处,但随着凉州各世家门阀开始放粮,百姓的选择也就多了起来,自然也就就近购粮了,不会再往府衙跑。
李恪道:“如此便好,既凉州粮市已开,慢慢地州部这边的粮道便可停了。”
刘仁轨对李恪道:“眼下的情况虽是如此,大体已经无碍,但外面的粮价太高,价高伤民,长此下去恐怕也不是办法。”
李恪问道:“现在外面的粮价是多少?”
刘仁轨回道:“和太子之前定的一样,都是常平价的两倍多,若只十来日倒是还好,怕只怕时日久了,价高伤民,凉州百姓也吃不消。”
粮食不是别的,无论是将相王侯还是寻常百姓,都是一日离不开的,若是粮食售了以往两倍,凉州城的寻常百姓确实难以支撑。
李恪想了想道:“再给他们几日的甜头吧,本宫再给他们三日的时间,三日内你需遣人仔细记下城中每家正在售粮的粮行,摸清他们背后的底细。待三日后开始勒令凉州各处粮行不得虚高抬价,恢复以往的粮价。”
凉州各处粮行在此时急着开仓,无非就是看中了其中的利润,李恪给他们几分甜头尝尝也在情理之中的,至于李恪要刘仁轨遣人查明凉州各家粮行的情况和底细,便是为了防止在日后压降粮价的时候各处粮行再在背后使乱而已。
李恪说着,又想起了什么,对刘仁轨道:“三日后,待压下凉州粮价后你便用之前售粮所得的银钱再买回粮食,在秋收后充当夏粮送去长安,如有多出十万石的,便可存入凉州府库,已备不时之需。”
之前为了解燃煤之急,李恪扣下了本该送往长安的夏粮,转而卖于了凉州百姓。如今粮危已解,夏粮早晚还是要送往长安的,与其从其他地方调粮平添麻烦,还不如就在凉州购粮,转运长安了。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李恪所言自然是在为大局考量,但刘仁轨听了李恪的话却笑道:“太子如此作为虽是稳妥,但如此一来,可就把凉州门阀得罪了个干净,只怕凉州各家中抱怨太子的声音可越发地多了。”
在旁人看来,李恪是最先抬起凉州粮价的人,而且是调用武威仓的军粮抬起的粮价,可就在各家开始放粮,李恪也赚了个盆满钵满后竟就开始限制粮价了,还要回购粮食,这任谁都会觉得李恪是有意为之的,既赚了利,还要博名。
李恪也笑道:“动了他们的粮利只是其一,日后本宫要动的还多,他们要抱怨便只管抱怨便是了,本宫何曾在乎过他们的想法?”
李恪此来凉州,本就是为苏定方张目,与凉州各家为敌的,区区几分粮利比起李恪盯上他们的东西还要小的多,日后相争只会闹地更加难看,若是李恪担心开罪他们,李恪就不会来此了。
刘仁轨对李恪道:“太子虽是国储,地位尊崇,自然不虞这些关陇门阀,但有些事情太子还是早做准备地好。”
李恪闻言,回头看向了刘仁轨,问道:“正则说的可是武威仓的事情?”
刘仁轨回道:“正是此事,太子虽然只是佯开武威仓,但此事已经在凉州闹开了,长安那边想必也快得到消息了,太子若不早做准备,恐怕到时被动。”
李恪笑道:“哈哈,正则有心了,不过你也不必忧心,长安城那边本宫已经打点好了,只等消息进京,本宫成为众矢之的,叫那些跳梁小丑群起而伐之了。”
李恪的意思虽不曾和刘仁轨明说,但刘仁轨隐约也能猜到李恪的目的,李恪这是要借武威仓之事以自己为饵,骗的那些人上钩。
刘仁轨问道:“不知太子何时还京?”
李恪回道:“也就这几日内的事情了吧,本宫私开武威仓,高价售粮的消息很快就要传进长安了,本宫还是早些回去地好。”
李恪身为太子,国储之重,自然不可离京太久,现在皇权和世家的府军之争已经自地方转移到了朝堂,李恪多留凉州已无意义,自然还是早些回去地好。
刘仁轨拱手道:“既如此,那臣就在此祝太子旗开得胜,得偿所愿了。”
李恪道:“那便借正则吉言了,不过本宫不日便当还京,京中的事情本宫是不甚担忧的,本宫担心的是凉州这边的情况,本宫走后,凉州这边还需正则好生照看着。”
刘仁轨应道:“太子尽可宽心,凉州这边有大将军、裴行俭还有末将在,必保无虞。”
对于刘仁轨此言,李恪倒还是颇有底气的,关陇门阀虽然难缠,但李恪摆在凉州的班底也不是纸糊的,苏定方、刘仁轨、裴行俭,大唐未来主司经略西北的三任主帅,单独挑出去,无一不是名震当时的人物,李恪自不担心。
李恪道:“眼下无论是备战吐蕃还是打压关陇门阀,凉州都是第一要地,朝廷重凉州已是必然。凉州刺史谢叔方不过中人之姿,在凉州刺史的位置上必是坐不久的。本宫本欲保你为凉州刺史,但你资历太浅,恐百官不服,只得作罢。你在此先好生做着,待你有了政绩,本宫再向父皇举荐。”
“臣谢过太子,臣必不负太子所托。”刘仁轨闻言,当即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