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516节

  军器司正在加班加点,试图将橡胶、稀土这些新奇的矿产资源,应用到各个领域。
  比如橡胶,军器司很快发现,这种东西质地柔软,甚至比布匹更加好用,还可以用来做脚靴。
  橡胶制作的车轮,也比原本的木制、铁质车轮更加好用。
  而锡矿,有极佳的耐锈性,还可以与铜结合成青铜,一些矿产,甚至可以被用在火炮和火枪上,提高威力和稳定性。
  拿到好处之后,朱由校意识到海外扩张的种种好处,对于马尼拉,更加不可能放手了。
  ......
  杏花微雨,柳色青青。
  自古文人士子便偏好北方春雨,皆因喜欢其能恰到好处滋润一冬干涸的土壤,又能及时收束,来得干净,去得利落。
  相比之下,南方阴雨终日绵绵不绝,总似蘸墨太饱的笔端,湿破宣纸,使人心神不宁。
  几日前,山东普降天启六年春天的第一场雨。
  这次本应如同过往一样,水汽在空气中凝结,寄托着人民五谷丰登的的希冀,降落在尘土中,消散在云雾之上。
  可是雨水落下,空气中却传出遍地的哀嚎。
  春雨沾衣,蝗虫浸满了水坑,遍地饿死骨,为天启六年这一整年,染上几分不详与祸患之兆。
  济南府,历城。
  “好哥儿,你快醒醒。”一处土房中,小女孩摇晃着几日没有吃饱饭的十几岁男孩,满眼的湿润。
  “下春雨了,好哥儿,你快醒醒…”
  可是无论她怎么摇晃,躺在枯黄炕上的男孩都是紧紧闭着双眼,毫无声息。
  几天前,他们的父母相继饿死,小哥哥为了保护妹妹,不得不外出乞讨,将所有的食物让给她。
  然而这大灾之年,山东六府,颗粒无收。
  朝廷虽然大力赈灾,但人毕竟不能胜天,每日依旧有大批的百姓饿死、迁徙。
  这位“好哥儿”,终究是在昨天夜里,永远的闭上了双眼,心中耿耿于怀的,只剩他尚在人世的妹妹。
  摇晃了半晌,女孩儿似乎意识到什么,趴在好哥儿的尸体上,默默哭泣。
  而就在屋外,正有成批瘦骨嶙峋的饥民经过。
  一个男人默然地向屋内瞟了一眼,然后面无表情,拖着他愈发沉重的双腿一步步走远。
  第六百九十九章:温体仁入阁
  “飞蝗净了——”
  “飞蝗净了——!”
  这时,一名官差骑着快马,扬着马鞭,在官道上边跑边喊:“官衙外正在施粥!”
  “还饿着的不要到处跑了,快去喝粥啦!”
  官差的话,很快消散在空旷的原野里,而这些无家可归的灾民们,则是愣愣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真的…?”
  “蝗灾退了,朝廷的赈灾粮食发到历城了!”
  “是真的,我们快去衙门领粥食吧!”
  听了周围人庆幸的欢呼声,方才那男人的眼神中出现许多光亮,然后忽然想到什么似的,用尽最后的力气往回跑。
  很快,他气喘吁吁地来到一间土房,看着趴在男孩儿尸体上一动不动的小女孩,心里咯噔一下,心道不好。
  他迈着有些瘸着的腿,咬牙一步步前进,颤着手缓缓拍在小女孩柔弱的肩上,嘴唇都在发抖:
  “孩子…?”
  小女孩抬起眼眸,警惕地望着眼前这位大叔,一脸的泪痕,然后一个猛子扎进去:
  “三叔!”
  “我爹娘死了,我哥儿也饿死了!”
  见状,男人松了口气。
  “你们家,可算留了个种。”
  “走吧。”
  小女孩望着男人粗糙的手,懂事地问道:“我们就这样走了,不埋了哥儿吗?”
  男人摸了摸肚子,笑道:
  “走,我们去官衙,蝗灾退了,朝廷在施粥赈济灾民,苦日子,就要过去了。”
  ......
  历城官府衙门。
  温体仁站在这里,望着排成长队,甚至已经排到城外几里之外的灾民,眼中是深深的无奈。
  治蝗半年,如今总算是见到成效。
  “恭喜大人治蝗得立大功,想必这个消息传到京师,陛下就会召您入阁了。”县官站在一旁,笑着恭维道。
  温体仁看着周围百姓衣衫褴褛的惨状,心中却实在是高兴不起来,他摇摇头,扼腕叹道:
  “什么功劳?”
  “我温体仁身受皇恩浩荡,治蝗半载,耗费近千万,百姓却还是死难十余万人,家破人亡、迁徙流亡者更加不计其数。”
  “我无过已是万幸,岂敢邀功……”
  温体仁这些年在基层历练,可算是见到了底层百姓生活的疾苦,天启二年三省大地震,天启五年特大蝗灾。
  朝廷都是早有准备,及时赈灾,在与天道相斗的时候,却依旧显得无力。
  现在的温体仁,只有深深的自责。
  如果,如果自己的能力再强上一些,会不会多挽救一个家庭,多救下几个孩子。
  这一场百年罕见的特大蝗灾,总算是在天启六年的春天结束了,朝廷为此,动用了几十万的人力,大批物资。
  总耗费,估计在近千万两!
  不过万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终于是结束了!
  在这场灾害中,山东六府的百姓虽然损伤惨重,但是他们没有人嫉恨朝廷。
  因为他们所有人都看见了朝廷在这次赈灾上的努力,朝廷并不是无所作为,正相反,天启皇帝从没有吝啬过任何用于赈灾的银款。
  就连平日威风凛凛的厂卫们,在赈灾期间除了监察赈灾银款和粮食以外,也都是有力出力。
  这样的朝廷,怎么叫人记恨得起来呢?
  要恨,就只能恨这个多灾多难的世道,谁知道,这样的灾害在天启一朝还会不会再有。
  温体仁正站在灾民前面,安排灾后的地方复建,修养民生的政策,周围的动作却是好像渐渐停了下来。
  春雨已经渐渐停歇,远处踏在泥土上的马蹄声清晰可闻。
  一名身着蟒袍的大内宦官领着三名缇骑远远而来,高举黄色卷轴,唱道:
  “山东治蝗主官温体仁接旨!”
  温体仁、县官,周围的衙役、厂卫,以及等候施粥的百姓们一下子全都伏跪在地。
  方才还喧闹如同市场一般的衙门外,转眼间一片的寂静。
  太监铺开圣旨,高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温体仁先后治理震灾、蝗灾,有惠于民,有大功于朝。今数功并算,着升为吏部右侍郎,晋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参预机要。
  另加封太子少傅,望卿仍能尽心勠力,为百姓谋福,为社稷相安!钦此。”
  言罢,这司礼太监奉上圣旨,笑道:
  “恭喜温阁老,接旨吧。”
  温体仁面上毫无波澜,也是连忙呼道:“臣温体仁,叩谢圣恩,万岁万万岁——!”
  见温体仁肃穆接过圣旨,众人这才纷纷起身。
  县官笑着拱手再道:“下官方才说什么来着,大人有大功,迟早是会被陛下召入内阁辅政的。”
  “眼下朝中阉党当道,需得大人来制衡一番哪!”
  温体仁手中拿着圣旨,凝眸望向远远的紫禁城方向,他的心中,远没有面色上这般平静。
  等这一天,他不知道等了多久。
  ......
  温体仁以山东治蝗功入阁,朝野一片的恭喜、叫好之声,连地方上,也尽是皇帝圣明,用人得当的传颂。
  这些年,温体仁可在地方积累了不少人脉和口碑。
  这对他入阁以后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
  而温体仁在山东治蝗成功,因而深受皇恩,入阁辅政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各州各府。
  一时间,浙党官员纷纷上疏,奏疏如同纸片一般的飞往乾清宫,阉党们也都知道,一个强劲有力的对手,就要来了。
  经过数年的极淀,浙党已然彻底成势,随着温体仁入阁,他们重返朝堂似乎也只是时间问题。
  朝堂之上,阉党一家独大的局面,在东林党被彻底诛灭的一年多以后,马上就要迎来改观。
  这对朱由校来说,是个好消息。
  而魏忠贤也并没有什么龇牙咧嘴的意思,相反,他的心中极为平静,因为他早就预料到这天。
  如果没有一个对手,那么阉党的存在,足以威胁到皇权,而这位皇帝,显然不是眼睛里揉沙子的人。
  浙党成势,无论对于朱由校把控朝局,还是对阉党众人来说,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所有人都能放心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