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正文_第501章:招收贤才
王累自杀不过是一个小插曲,虽然引起了一些骚动,但是即使萧言没有怎么控制,舆论很快也就消停下来。
萧言听到这事,也只是露出一抹苦笑。
王累他当然清楚,在历史上就曾倒悬于城门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入蜀,因为刘璋拒不听从,所以自割断其索,撞地而死。
万万没有想到,如今居然是为了自己而死。
只是死的原因已经不一样了,当初的王累死因是因为劝谏,现在却是因为臣节。
叹息一声,萧言令黄权将其厚葬。
虽然遇到这种事,对于萧言来说是很不爽的,但是人都死了,萧言也不可能再对其做什么,更不能迁怒于他家人。
在汉朝,这可是大忌。
所以与其斤斤计较,引起更多的骚乱,不如平静处理,反而能息事宁人。
果不其然,很快,因为王累的死所引发的躁动就不了了之了。
毕竟刘璋已经投降了,而且萧言已经进主益州,成为名副其实的益州之主,傻子才会在这个时候搞事情。
臣节,可不是什么人都当成宝贝的。
主子都投降了,还死守什么臣节呢?
..............
“车骑将军萧言,益州刺史刘璋接旨!”
成都城刺史府中,一个老太监用尖细的声音喊道。
萧言当即下拜,静听圣旨。刘璋也俯于地上。
前段时间,萧言将刘璋归降,收服成都的消息,差人报之了刘协,现在是刘协的圣旨到了。
“车骑将军萧言,带兵出征,累建功勋,匡扶朝廷,实为大汉百年难得的忠臣,如今收服成都,降服刘璋,朕心甚悦,赏金千两,邑两千户。”
“益州刺史刘璋,御人得当,归附有功,赏邑千户,赐地公安,封振威将军。即日迁赴长安。”
“臣接旨。”
萧言和刘璋相继说道。
估摸着接下来没什么变动的话,刘璋应该就在长安颐养天年了。
.............
“车骑将军有何事?”
被萧言单独召来的黄权显得有些不安,拱手问道。
萧言本来正在观看一些文书,现在成都初定,有很多事必须自己过目后方能决断施行,所以最近萧言可以说是忙得焦头烂额。
看到黄权来了,萧言放下文书,点了点头,笑着对黄权说道:“最近清查户籍之事进行的可还顺利?”
在萧言进入成都之后,便要重新清查一遍户籍,重新登录在册,黄权最近就是在忙这个。
“启禀萧车骑,一切顺利。”黄权答道。
“嗯。”萧言闻言,只是点了点头。
清查户籍是一项很程序化的事情,以黄权的能力,想必不是什么问题,他也只是这么一问而已,他这次让黄权去做的,是另一些东西。
“公衡为蜀为民,竭思尽虑,实乃难逢的相才,人皆云‘黄公衡治蜀,如张子布治吴’,今日一见,所言非虚啊。”
萧言笑意盈盈地夸奖道。
黄权急忙答谢,萧言这么夸他,他感到有些不好意思,急忙惭愧地说道:“主公谬赞了。”
“哈哈哈,此言非虚,此言非虚。”萧言大笑,随后又问道:“只是如今成都事务颇多,萧某想要征召一些可靠的人才,前来辅助公衡,同理政事,也好分担一些压力。此事旁人萧某皆信不得,思来想去,唯有公衡最能胜任。”
受到萧言如此重视,黄权不禁双眼一酸,眼泪差点就被感动地下来,急忙擦了擦,头俯地更低了,恭敬地说道:“承蒙主公不弃,黄权一定尽心尽力。”
这实在不是黄权容易被感动,而是黄权从来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这种被上司如此看重的待遇。
虽然黄权到现在,一路升迁到了益州高层的位置,刘璋对他也十分信任。
但是信任归信任,刘璋从来没有如此地亲近过他,更多只是黄权在教,刘璋在听,而且时常还闹脾气不听自己的。
可是现在,萧言却不仅仅是看重他,信任他,还交代他如此重大的任务,这让黄权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将萧言和刘璋比一比,简直就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黄权不禁在心中暗暗琢磨,也许,完全投靠萧言,从此全心为萧言和朝廷做事,也是不错的选择。
至此,萧言三言两语间,就完全收服了黄权的心。
“公衡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萧言再次出声问道。
“啊。”黄权惊醒过来,脑子一转,脑海中立刻就蹦出了几个人名,当即回答道:“在下心中已有人选了。”
“哦?公衡但说无妨。”
“主公可听闻南郡董和?”
萧言略一沉思,脱口而出:“是指巴东属国都尉,董幼宰?”
“正是此人。”黄权点头道:“此人公正廉明,待人诚心,本为成都县令,后被小人鼓动,调往巴东的时候,成都县中的官吏百姓扶老携幼挽留董和的多达几千人,最关键的是,此人品行刚正,两袖清风,又颇有理政之才,有此人相助,对主公治理川蜀颇有助力。”
“嗯,不错。”萧言满意地点了点头。
董和他当然清楚,算是川蜀中一个了不得的人物。
董和本是荆州南郡枝江县人,后来,董和率家族西迁,先后在刘璋手下相继担任牛鞞、江原县长及成都县令。
那时候的蜀地物产丰富,因而风气盛行奢侈。经商之家,穿戴如同王侯,饮食玉液琼浆,到婚娶丧葬时,几乎倾尽家财来铺张办理。
但是董和到任后,却以自身的行为节俭来为众人做出表率。粗衣素食,节俭慈爱,处处以符合礼制为行为准则。所以在董和的倡导下,当地奢侈风气大为改变。
当然,有改变就会有不满,县里的一些富绅豪强都对其十分不满,不过董和虽然慈和,在行政上手段却是狠辣,解决起不守规矩的人来极其果断,所以即使这些豪绅们不服,也都心存畏惧而不敢冒犯。
后来,这些富绅们买动小人在刘璋的耳边不断吹风,终于打动了刘璋,下令让董和迁任巴东属国都尉,这才远离了成都。
但是能人就是能人,即使遭遇了排挤,到了地方后,董和也与少数民族相处地十分融洽,同样深得他们的爱戴。
现在黄权提出招收董和,也正符合萧言的意思。
况且,董和还有一个不错的儿子。
那就是“蜀汉四相”之一的董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