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八旗不能打

  要说早年的八旗兵能不能打,赵亮还不敢给出一个确凿的回答。
  虽然满清就靠着那点八旗兵就捡回了中原的锦绣江山,入关之后更是一路横推,短短时间里就从华北杀到了岭南,仿佛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牛哗的不要不要的。
  但八旗兵的真实战斗力于赵亮眼中却始终很可疑。因为纵览他们的那一次次‘辉煌’的战果,几乎就看不到硬碰硬,硬吃大明精锐的。
  浑河之战的白杆兵就也不说了,到了崇祯末年的松锦大战,七拼八凑来的明军都能跟满蒙汉三军精锐尽出的八旗清军打的有来有回。最后也是清军袭击明军后方的笔架山囤粮地,让明朝大军军心不稳,加之大同总兵王朴率先夜遁,唐通、马科、吴三桂等相继做了逃兵,才促使之全线崩溃。
  在此之前,清军多次向明军发起冲锋,均被明军击退,屡屡获胜的明军发起反击,结果也被清军打败,但数天之后,明军再次占据优势。你来我往的战斗中,很明显,满清八旗并没显示出多大的优势,而是只能和“腐朽不堪”的明军打的不分胜负。
  七月末宣府总兵杨国柱在攻打西石门的战斗中战死,明军中伏失利,但是到了八月初,清军却又被明军一通暴打,多尔衮部正白旗兵马直冲明军阵列,不利而退,清人兵马死者甚众。固山、牛录等军官被斩杀者就达20余人。
  所以,赵亮就觉得,八旗兵天下无敌手,女真满万不可敌,那只是基于满清的政治宣传,或者大家潜意思里的印象——明军败得太多太快了,很多人这才认为一开始的八旗大兵战斗力是一等一的牛叉。
  但你要是细细的去品,却又总觉得十分之矛盾。
  最后你除了感叹明末的汉儿不争气,凭白叫满清捡了一个天大的便宜外,就是再叫嚷着八旗兵能打与不能打,也不能全然服重。
  但那已是一百多年前的八旗兵了,那时候的八旗兵能不能打谁都没见过,可要说到现在的八旗兵们,赵亮可以很坚定的告诉乌三娘,他们根本就不能打!
  “我给你说哦,尤其是临清旗兵、德州旗兵、青州旗兵这些驻扎于内地各处要害城市里的驻防八旗,那腐朽程度比之京城的那些八旗兵都更高。因为后者在这百多年里还频频出动厮杀,甭管他们是不是担当主力,那也是要上战场的。而地方上的驻防八旗呢?”
  赵亮摆起了龙门阵:“乾隆下江南的时候在镇江看驻防八旗演武,那些渣滓连上马都不会了。骑马则坠地,弯弓射箭,则箭箭虚发不上靶。时人为之笑谈,乾隆自己都尴尬的很。”
  “就算是本色保持的最好的东三省八旗,在在行围演武猎兽的时候,也常有人弄虚作假。上缴的猎物虽多,却非是自己射猎来的,而是大多从猎户那里买来的。”
  “简直叫人笑掉大牙。”
  “这徐绩手下的德州和青州八旗兵,就也是这种材料,你说他们还能打仗吗?”
  乌三娘不自觉中就张大了嘴巴,这些东西可是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也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不同于后世那万事可问度娘的信息大爆发时代,如今这世界,那很多消息都是非常闭塞的。
  尤其是一些关于朝廷的事儿,除非你已经进入了某个阶层了,不然那个阶层里很多都是人尽皆知的信息传闻,对于底层的人言却是绝对的秘密。
  赵亮看着战场上哭爹喊娘的清军,尤其是穿戴跟绿营兵有明显不同的八旗兵,笑的不要太开心了。“这才是一点小利息,早晚他会彻底搞回本来的!”
  ……
  然后话音未落,就见的凭空一双铁钳向他袭来,赵亮倒也发现了铁钳,那大大张开的铁钳左边写着‘河’字,右边写着‘蟹’字,赫然就是河蟹大神的蟹钳,赵亮安能躲得过?赵亮安敢去躲?
  边上的乌三娘就听到咔嚓一声,扭头来看,赫然发现边上的皇汉贵客已经抱着胯下在痛苦的倒在了地上:“我要进宫了!”
  ……
  赵亮怅然一叹,这也就是yy一下而已,都是为了和谐社会啊!
  旁边的乌三娘很是不解,这徐仕雄一会儿一个表情,现在如此感叹,是又怎么啦?
  战场上,清军抱头鼠窜,义军风卷残云。
  徐绩军的溃败已是板上钉钉的了。
  这回他要损失多大,老天爷也说不准,可只看清军的败像你就能知道他们有多惨。
  这一败,几乎是打掉了徐绩军的威胁。
  短时间里其部兵马根本不可能再度重整旗鼓。而等到徐绩能再拉一彪人马出来的时候,王伦义军早就进入鲁中南深处了。
  所以,这一仗虽然没叫王伦义军彻底了解的来自背后的威胁,却也是一次巨大的胜利——顺利的解决了背后距离最近的一支清军。
  至于徐绩败讯的消息传到临清城后会叫舒赫德等如何的气氛,赵亮才不去想呢。
  事实上现在满清的麻烦已经大了,就才一天半的功夫,临清粮仓储量不翼而飞的消息就被快马送到了京城。
  最先得到消息的就是俗称仓场总督的申保,后者全称总督仓场户部侍郎,官职等同户部侍郎。
  申保是满洲镶白旗人,颜扎氏。雍正初由笔帖式升主事。乾隆间,历任喀什噶尔、乌什办事大臣。官至镶红旗汉军都统,伊犁参赞大臣。
  坐上这仓场总督的位置也还没两年,骤然听闻噩耗,整个人都傻眼了。
  自从临清被清水教义军攻克的消息传到京城,燕京的粮价就稳步高升,短短十日里,粮价已经上涨了三成还多。
  这要是临清粮仓的储量全都不见的消息再传扬开了,那京城的粮价非翻倍不可!
  要知道整个燕京城有军民百万口还多,多少人都指望着漕粮吃饭呢。
  从清初开始,粮食多的根本吃不完的八旗兵们就开始了月月卖粮给京城内的粮铺的干活,到后来朽掉的八旗兵,甚至寅吃卯粮,今年的禄米还没发下呢,他们先就已经卖给粮铺换钱使了。
  然后这些粮食就又顺理成章的流入了京城市井。
  百多年下来,八旗兵的禄米已经成为了京城军民口粮的重要补充来源。
  现在临清粮仓忽的完蛋了,朝廷如何才能在弥补这个缺口?
  要是弥补不了,等到来年开春,漕船起运,临清的粮食无法及时送到京城,那二三月青黄不接的时候,燕京城的粮价还不要飞上天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