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打不过也耗死你

  “赵云竟有如此多的兵马?他是怎么偷渡过数千里大海,直达占城的?汉人的海船竟然已经发达到如此程度了?几年前,林邑沿岸不都还是我们的天下么!”
  垂老的林邑伪王区连,在近距离观察清楚赵云的军容时,还是非常震惊而又略带后悔的。
  大致估算一下规模,赵云居然有三万人,还包括数千骑兵!
  不过,区连也没有退路。想等儿子和外孙带着前线主力千里回救、合兵一处后再跟赵云决战,那是不可能的。
  时间不允许,占城没有城墙,他的部队又除了大象就是步兵,也不可能举城而逃、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会师。
  儿子区疆,还在一千一百里外的林邑城,外孙范熊,在两千里外的龙编,就算沿海坐船回救,又要多少天才能赶到?
  说到底,是汉人的海船实力发展太快,太强,超出了林邑人的预期。
  之前虽然也偶有步骘的商船,已经从一年前开始就陆续出现在林邑外海,进行贸易。但步骘的保密工作做得比较好。
  一方面,步骘没有暴露汉人的商船具体是怎么航行过来的,还故意装作“只能贴着海岸,在看得到陆地的浅海航行”。这个真相林邑人也没法求证,而且也没往心里去。这儿的蛮夷都不懂兵法也谈不上智商,很容易就糊弄过去了。
  另一方面,当时鲁肃一贯是对林邑执行贸易禁运的。别说林邑入侵龙编之后,便是当初士燮之战结束时、林邑接受士燮唯一那个活下来的弟弟士䵋投降、趁机占据九真郡时,大汉就一直跟林邑保持战争状态了。
  所以,步骘去执行贸易侦查的时候,是假装成民间的贪财奸商形象进行的,把自己说成是为了逐利,破坏朝廷的禁运大计。
  而林邑生产力落后,也确实需要汉朝的好货,尤其是钢铁生产工具,所以对这种高价的“民间奸商”深信不疑,这才导致他们进一步低估了汉朝的海军力量建设。
  整个过程中,并不是年仅十七八岁的步骘智商有多高、能骗过林邑人,实在是对面的林邑蛮子智商太低。用游戏里的话说那就是智力值三四十,随便去个智力六十多及格线的人用计,对面都能中计,太没挑战性了。
  ……
  如今,一切大错已经铸成。被赵云这样直接远洋渡海超级大绕后来各个击破,都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候了,那就只有一个个送了。
  不送就直接束手待毙,还不如临死前拼一把。十几万乌合之众,未必不能跟三万正规汉军一搏。
  区连还算懂点战术,毕竟也是能做到伪王的人,他竭尽自己所能,在冲杀前下达了最后一条目前看来非常稳妥正确的命令:
  “听说赵云数年前就有破象兵之法,会用强弓硬弩投射惊吓战象的兵器。一会儿我们的战象不要轻出冲阵,就采取守势,以步卒为先消耗赵云。
  尤其是那些蛮勇的本地昆仑人,让他们打头阵好了,反正也不惧生死。象兵一定要捏住了,等赵云出动骑兵迂回冲阵时,再以大象破骑。
  战马易被大象惊吓,而且骑兵也不便在马背上用弓箭抛射那种据说飞行中会有火光和异响的惊象兵器,马匹应该也会被火光和巨响吓到的。
  所以,只要赵云的骑兵出动、与步兵主阵脱节,我们的大象就冲上去搅成一团、把赵云的骑兵冲撞惊吓四散!”
  区连这番见解,倒也算略为知兵,他好歹也知道大象的对马的惊吓效果比对人的惊吓效果要强——
  确切地说,是因为精锐部队的士兵可以通过训练和长见识,克服对大象的恐惧,建立信心。而马匹无法进行“不怕大象的心理素质训练”,只会遵从动物本能。
  如果人和马都是第一次见到大象,人未必有优势。可对面的汉军是有过三次以上大规模破象兵的经历的,士兵们知道知道己方赢过,就会信心爆棚。
  “谨遵王令!”区连身边少数百越将领,显然也认同大王的看法,纷纷领命,前去调度部队。
  跟那些漆色“昆仑人”蛮部酋长商量,让他们以步对步,大王的象兵要留作预备队,专门对付赵云的骑兵。
  那些蛮部酋长们一开始也不是很愿意,毕竟他们只是蛮勇不是傻。但听说区连能确保他们不遭到赵云的骑兵冲击,确保他们在骑兵的威胁面前绝对安全,他们才同意了。
  ……
  很快,战场上一边鼓角喧天,一边海螺呜鸣,十几万人如狂潮怒涛,毫无花哨地发起了对向冲锋。
  鼓角自然是汉军这边提振士气的军乐,也便于长枪兵方阵调节步调、踩着鼓点保持队形整齐。
  海螺则是林邑人用的军乐乐器,南海周边湿热,又少耕牛,连皮鼓都几乎不会造,造出来也容易受潮发霉,所以他们都习惯了吹海螺助战。
  大部分海螺声音不够嘹亮及远,就得很多人一起吹。以至于十几万人的漆色蛮兵队伍当中,吹海螺的零零散散居然有好几千人,而且是散落在军阵之中的,看起来就毫无纪律阵型可言。
  这些拿了海螺的蛮兵,不便再握持猎叉等长兵器,或者是配滕盾,便只能拿一柄柴刀就上了。
  偏偏他们还没怎么见过世面,不知道汉军堂堂列阵而战的凶险和威力,这才有胆量凭着血气之勇仗着人多势众就乱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