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新制
“今日召诸位前来,就是想跟诸位一起商议一下,我大周是该沿袭前朝的旧制,还是该另辟新制?”
鱼禾说完这话,盯着冯英一行,静等他们开口。
冯英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开口。
依照惯例,新朝建立,一般都是沿袭旧朝的制度,然后再慢慢的更改。
其目的就是给朝野上下一个适应的过程。
如此也不会生乱。
大汉初建的时候,刘邦就沿用了秦制,而大新初立的时候,王莽就迫不及待的改制。
一个江山传了几代,一个江山连一代也没有传下去。
这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以沿用旧制,远比直接立新制,要更有益。
冯英等人觉得该沿用旧制,但考虑到鱼禾在金陵城的种种作为,他们觉得鱼禾应该更倾向于建立新制。
所以他们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鱼禾见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说话,忍不住道:“诸位不必拘束,可以畅所欲言。今日无论诸位说什么,朕都不会怪罪。”
冯英见鱼禾非要他们开口,迟疑了一下,道:“陛下是准备沿用旧制,还是另辟新制?”
鱼禾坦言道:“我们要是沿用旧制的话,就得沿用大新的旧制。但王莽在推行大新的制度期间,弄的天下民不聊生,最后更是弄的天下大乱。
所以大新的制度,明显有问题。
我们若是沿用大新的制度,肯定会步王莽后尘。”
耿况忍不住道:“那就沿用汉制?”
鱼禾看向耿况道:“汉制我们可以沿用,但不能全部沿用。朕不希望我大周以后会出现霍光、王莽之流。”
耿况、冯英等人一脸若有所思。
鱼禾说可以沿用汉制,但不能全部沿用,并且特别强调了不希望看到霍光、王莽之流出现,那就是说鱼禾不想沿用大汉的官制。
但官制是汉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
冯英沉吟着道:“陛下是要更改官制?”
鱼禾点了点头,直言道:“朕准备沿用在金陵所创的九部。”
冯英微微皱眉,道:“九部可有统属?”
这个问题很关键。
九部若是没有领导者,直属于鱼禾的话,那么他的相国就没必要存在了。
而且,九个人做决策,很有可能永远也没有决策。
鱼禾笑道:“自然有统属。九部之上朕会设立章台,帮朕统管九部。九部之下会设各司,各司其职。”
冯英眉头一松,点着头没有再言语。
马援拱手道:“陛下,臣等可是要归入兵部?”
鱼禾摇头道:“兵部只负责地方上的郡卫和县卒。其余的兵马,朕会设立虎台统管。”
冯英、马援等人神色齐齐一动。
鱼禾笑着将自己所有的想法和盘托出,“朕想设立两台十二部。其中的两台,分别是章台和虎台。章台管吏治,虎台统兵。
章台所属和虎台所属,互不从属,互不干涉。
章台设宰、虎台设将,一起帮朕统管天下。
章台辖下九部,各设一位主官,当为尚书。
虎台辖下三部,各设一位主官,当为大将军。
其余从属,朕要跟诸位商议以后再定。”
冯英、马援等人听完鱼禾的话,陷入了沉思,开始分析起了鱼禾准备设立的官制。
鱼禾准备设立的官制,具体好坏,他们也说不准。
只能推测两台十二部设立以后,各台和各部的职能。
比起大汉的官制,鱼禾订立的官制有好有坏。
好的一面就是更细致,各项职能责任到人。
坏的一面就是更复杂,没有大汉的官制简洁。
毕竟,大汉的官职看着多,也挺复杂的,但实际上管事的就那么几个人。
鱼禾准备设立的官制,官职多,看着挺简单的,但是管事的人却不少。
管事的人多了,互相制衡就不可避免。
鱼禾见冯英等人都陷入了沉思,就从案几一侧的架子上,取出了一个册子,递给了身边的宦官,让宦官递给冯英。
在冯英不解的眼神中,鱼禾笑道:“一些朕能想到的细则,朕都写下来了,你们可以传阅一番,好好商量商量。”
冯英接过了宦官递给他的册子,应允了一声,“喏!”
然后拿起了册子,迫不及待的翻阅。
耿况等人急的直伸脖子。
鱼禾对册子里的内容烂熟于心,也能猜倒他们每个人看完册子以后,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所以他并没有再关注此事,而是闷头处理起了奏疏。
一本小小的册子,等到冯英一众传阅完了以后,已经到了晌午。
冯英一种顾不得吃饭,就开始各抒己见。
章台九部的职能,跟此前鱼禾在金陵城设立的九部并没有太大的出入,就是多了一个章台,多了一个领导九部的领导者。
冯英等人已经逐渐习惯了以九部的方式理政,所以没太大意见。
虎台三部的职能,更多的是统管战卒,以及为战卒服务。
虎台不干涉地方政务,冯英、耿况等人对虎台三部的大部分职能没有什么意见。
马援、冯异等人觉得鱼禾新订立的虎台三部,更方面统管兵马,更方便征战,所以也没有太大意见。
意见最多的就是关于养二十万职业兵,以及罢黜各州州牧的决定。
王莽依照古书将天下定为九州。
可天下早已非古书中记载的那般,只有九州。
鱼禾重新复认了西汉定下的十三州。
将交州等地重新纳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