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第三百八十一节 退休(2)

  玛雅人的文化随着古物大量流入中国,玛雅人却继续深入雨林。被他们北方被商业文明侵蚀的北玛雅人挤压,他们为了继续保存祭祀文明,只能不断南迁。已经越过了他们以前的边界,跨过了巴拿马地峡,进入了南美。
  相比墨西哥南部,这里才是雨林文明的天堂。同样是一望无际的原始雨林,而且面积更大,没有敌人。一支支祭祀家族,驱使着大量奴隶,披荆斩棘,选择一处处新的雨林,在其中开辟农田,刀耕火种,然后建立城市。
  他们能走出北美,除了受到压迫外,其实也得到了一些支持。他们从北方同族手里,买到了更先进的工具。唯利是图的商人向他们提供了已经解禁的铁器,他们学会了使用弓箭捕猎,学会了用犁耕田。
  新的文明技术带来的更强的开拓能力,很难说玛雅人这种对雨林的征服,是好事还是坏事。作为大河文明,任何一个文明的人,都无法在雨林里建立文明。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纪,巴西人大规模开发雨林,也不过是以摧毁的代价,建设现代化农场。而玛雅人却能在雨林里带来城市文明,而他们的征服对雨林的破坏,到底是比现代文明更好还是更坏,还需要历史检验。
  但已经无人能阻挡他们对雨林的更大规模的征服,因为除了他们自己,谁都无法在雨林里长期生存。压迫他们的,也只有他们的同族。来自奇琴伊察、乌斯马尔和萨马三城和分化出来的十几个玛雅势力。
  除了玛雅的,还有大量其他文明的,非洲地区同样如此。跟玛雅人一样,在一片原始部落中兴起的津巴布韦文明没能承受住大航海时代的冲击,他们灭亡了。好在他们并不封闭,一直跟外界保持沟通,并不是特别野蛮。他们的国家灭亡了,但文明还在。一座座津巴布韦石头城选择了投降,交出了他们掌握的金矿,继续在他们建造的城里居住,在梯田上劳作。在一片马赛人、班图人和科伊桑人游猎民族中间,保存下了定居文化。
  这些城市文明,被宋商集团、补奴队势力和阿拉伯势力分别夺取。开始超不同文明方向演化。宋商加强他们的农业技术,收购他们的手工艺品。补奴队势力,则以他们的城市为据点,继续深入雨林,裹挟着班图人、马赛人向非洲大陆渗透。阿拉伯人给他们带来宗教,带走他们的黄金。
  三大文明都大大加快了他们的文明进程,不能说好,至少还没坏透,至少他们的城市文明保存下来了。
  相比玛雅人和津巴布韦人,大航海时代,带给印加帝国和托尔特克文明的利益,则远大于损失。
  印加帝国,根本就是直接被宋人催熟的,否则印加人的征服行动,至少还得等一百年。他们从宋商手里得到了更好的武器,提前两百年建立了印加帝国。之后又不断从宋人身上吸收知识,印加人是一个民族征服者,宗教氛围更加浅薄。虽然也有庞大的祭祀活动,可当宋人要求他们放弃活人祭祀,他们马上就接受了。
  他们在安第斯山脉建立了庞大的驿站系统,也在宋人的帮助下更加先进。这些山区驿站系统,并不是印加人发明的,在他们之前,这里的民族就建立了这些驿道,很窄,以宋人的标准来看,都是羊肠小道,只能容许两个人擦身而过。显然这不是为车辆准备的,印加人和印加人之前的统治者,都没有大型牲口,这些驿道上的驿卒都是长跑健将,他们通过步行传递消息,但依然可以在一个月之内传遍安第斯山脉。
  宋人扩大了部分小道,建立了车辆可以通行的官道,并交给印加人更先进的管理技术,驿道不仅仅用于军事,还开始为商业服务。而之前,除了皇帝的信使,普通人是禁止踏上驿道的。
  这些驿道现在可以为规模庞大的商队服务,数以万计的羊驼、骆驼和驮马,托运着大宗商品跟宋人贸易。当然这种所谓的大宗,跟水运相比依然低效的多,可对于印加帝国来说,却大大提高了效率。他们可以生产羊驼绒卖给宋商,换回宋商的铁器、瓷器和玉器,除了这些军事用途、祭祀用途的物品,也开始有丝绸、布匹、食盐等民用品交易了,贸易进入民间,才对老百姓的生活有帮助。
  最大的进步,也许就是印加学者学会了汉字,开始用汉字记录他们的历史和传奇故事,而不用再结绳记事。
  相比印加人比较和平和明智的接受新知识,托尔特克人的进步过程充满波折。跟印加人不同,他们不是一个征服民族,没有大量反叛势力给他们压力。托尔特克人的扩张,以联盟的方式呈现。各个城邦都是同盟者,虽然也向他们纳贡,但造反的动机不大。甚至摧毁托尔特克文明后,这些同盟还是要邀请托尔特克人去给他们当官员。
  这种较为平等的城邦联盟帝国,让托尔特克人更有底气对抗宋人。两大势力多次冲突,主要还是宗教因素。第三任玛雅知府虽然不在强征托尔特克劳工,可是对他们的宗教行为,充满敌视。强行阻止过好几次活人祭祀后,爆发了冲突。而这次东藩府支持了自己的官员,于是在一次大决战之后,托尔特克帝国几乎崩溃。在玛雅知府的帮助下,愿意合作的托尔特克王族才重整旗鼓,恢复江山。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