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家宴

  到了长安东门外,终于碰上了迎候在这里的宫人。
  为首的大太监赵石见过,而能在他面前混个脸熟的太监,必定也是皇帝陛下身边的人。
  自徐春之后,赵石也再没跟宫内太监打交道的兴趣。
  几个太监满脸的油光,不是吃的太好,而是在往下淌着汗。
  别看一封接一封的文书来到赵石手上,但起来,赵石此次回京,可以称之为急促,没给朝廷留下多少预备的时间。
  不然的话,虽和以往大军征战,得胜而归不同,但来迎接他的也不会就这么几个人。
  而且,看他们的样子就知道,这几个人来的很急。
  他们带来的,也只是皇帝陛下的口谕。
  除了慰勉之词外,就是宣赵石明日进宫了。
  太监们这会儿也是两腿颤颤,不是晋国公威严太盛,而是这一趟走的实在让人有提心吊胆。
  先是回来的晋国公府车队,车队里却没晋国公的人影儿。
  这要是在这里没迎到,还要回头跑一趟晋国公府。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去晋国公府等候,规矩可不是这样讲的……在这里迎到那是最好,就算回头再跑一趟晋国公府,姿态也做出来了,这就是章法。
  你要是等在晋国公府,也就显不出皇帝陛下的殷切之意,回去之后,陛下一个不高兴,谁也保不了他们。
  为首的大太监心里也是腹诽,旁人也就罢了。你你一个国公爷。没事弄什么微服私访啊。难道到了长安地界,还怕有人刺杀不成?
  这么又虚又实的回来,让人等的这个心焦。
  不过,宣过口谕之后,他脸上还是笑开了花儿,陪着赵石一行一起进了长安东门。
  晋国公回京。
  到了这一天晚间,消息已经传开。
  拜帖立即流水般送入晋国公府。
  虽,以赵石今时今日的地位。这并不算奇怪,但实际上,却也变相表明了朝廷正处于动荡之秋。
  像同门下平章事周仿,送来名帖,就想邀赵石当面一会。
  而像张承,种燧这两位枢密副使,以及兵部尚书成峦更是直言想要过府一叙。
  反而是李士芳,李师雄,方谦等人,都不紧不慢。并无多少急切之意。
  而且,像郑铎。李浑这样的京城大阀的后起之秀,也都想跟晋国公见一面,谈上一谈。
  不过,不论是谁,晋国公府这边都是婉言相却,无论是朝廷大员,还是其他杂七杂八的各色人等,都未能和回京的晋国公见上一见。
  当然,大家这会也知道急不来,还要等晋国公入宫陛见之后,才能腾出工夫来。
  但这一晚,晋国公府内外,确实很热闹。
  很有些人打听到了,晋国公府妾室又有了身孕的消息,陆续有人送上贺礼。
  尤其是常驻长安的鞑靼部使者,欣喜若狂之下,一方面派人快马北上,去到鞑靼部报喜,另外,剩下的人,在当晚都到了晋国公府内,拜见自家额浑。
  这不是他们大惊怪,而是身上流淌着天神使者血脉的子嗣,对于鞑靼部来,就是头等大事。
  而且,在北方草原上,在各部联盟之间,都具有着非同凡响的特殊意义。
  当然,这同样也象征着,大秦和鞑靼诸部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而牢固。
  这样一来,再重视也不为过,想来当消息传回鞑靼诸部的时候,那边的贺礼会非常的丰厚,甚至于,鞑靼汗王不颜昔班也许会亲自来到长安,探望自己的姑姑。
  不管外间有多少纷扰,这一晚,晋国公府家宴同样办的热热闹闹。
  席上多了两个妇人,是范柔儿的两个姐姐,特意从巩义赶过来,照顾自家妹子的,在晋国公府已经呆了些日子了。
  范氏共有姐妹六人,才过来了两个,明巩义范氏还有自制力。
  当然,每次家宴,都是最能体现晋国公府阴盛阳衰的时候。
  席上都是女子叽叽咯咯的声音,等到赵石入席,声音才算了下来。
  赵石看了看,人到的挺全。
  除了回去探亲的达达儿真,老母妻儿都在这里了。
  范柔儿挺着大肚子,人也肿了一圈,但满身都是母性的光辉,琴其海腹已经微微凸起,人还是有慵懒。
  起来,她们两个这个时候生产,在这年头算来,已经是极晚的了,搁在别的大户人家,女人一旦过了三十,膝下还没有子嗣,定受丈夫冷落,想要怀上子女,也更加艰难。
  还好,赵石不是别人,也没那么多的花花肠子。
  府中侍女成群,靓丽者不在少数,却一个都不曾沾染。
  府中妻妾,除了在吐蕃带回来的恰苏,其他都算是光明正大娶过来的,和其他大秦豪门相比,赵石的节制,可以是绝无仅有。
  就算如此,赵石外面还是多了一个私生子出来……
  当然,晋国公府里之所以安宁,也就在这里了,各个都有来处,也就没那么多的糟烂事儿。
  也不用防着丈夫在府中沾花惹草,可不就清净许多。
  而范柔儿和琴其海相继有孕,除了让其他人心里微酸以外,其实多数还都松了一口气。
  要知道,范柔儿可以是晋国公府主母,一直无出,这是笼罩在晋国公府众人心头最大的一块阴霾。
  近些年来,巩义范氏那边每次进京,都会略微提一提过继子嗣的问题,这非是无情,也不是势力,是实实在在为自家女儿着想。就怕范柔儿一直没有子嗣。在府中受了委屈或是最终做了下堂妇。
  而琴其海这边。其实也差不多,鞑靼诸部那边盯的紧着呢。
  草原上没有过继子嗣一,但却有收义子的习俗,其实去年时,不颜昔班来信,就有意将自己刚诞下的儿子,拜赵石为义父,看上去也有无情。但这也是在为鞑靼诸部着想。
  嗯,要真是这样,辈分上也乱了套,但草原诸部,从来不会顾忌这个。
  儿子娶父亲的妻子,叔叔纳侄女,姑姑下嫁侄儿的事情,屡见不鲜,何况只是拜个义父了。
  不过,现在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就都没了影子。
  不管范柔儿和琴其海生下的孩儿是男是女。对于维持他们在晋国公府的地位来,没有太大的区别。
  只是。对于外人来,产下男孩儿,在意义上便和生下一个女孩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样子了。
  不过,对于晋国公府的男主人赵石来,则希望这次生下的是一男一女,因为府中女儿太少了。
  男孩儿可以门立户,开枝散叶不假,但女孩儿看着却更顺眼。
  当然,他这想头,是绝对不会出来的。
  家宴很丰盛,更好的是气氛,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的笑笑,让赵石的身心一下就放松了下来。
  石头娘抱着刚两岁的孙儿,旁边还逗弄着孙女儿,瞄着两个待产的媳妇,嘴巴就没合上过。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石头娘终于趁着高兴,把记挂已久的事情了出来。
  她这里一开口,席上立马静了下来。
  “石头,你爹的墓园已经修的差不多了,也就是年前,估计也就能迁过来了,这事儿你可不能糊弄,要正经的给你爹祭奠一下。”
  “娘,您放心吧,有儿子呢。”
  赵石着头大包大揽,这事儿他确实没耽搁,但想起来的时候,却也不多。
  不过为了这事,娘俩还过几句。
  石头娘不太愿意把赵万山的坟茔迁到长安来,一个呢,觉着路途遥远,打扰丈夫安宁,二来呢,赵家的祖坟和祠堂都在巩义,把自家丈夫的坟迁到长安来,算怎么回事?这是要分枝儿吗?让家乡父老怎么想,怎么看?以后自己一家,就不回巩义老家了?
  赵石呢,可不管这些,他只觉着,老娘总惦记巩义那边儿,时不时有意思想回乡看看,为的还不是想到丈夫坟头烧个香什么的,但她年纪在那里摆着,回乡一趟,就能要了半条命,那怎么成?
  所以不如迁到长安来,了了老娘一桩心事。
  见老娘不乐意,他这里信口就,祠堂不在,好,在长安建个祠堂又是多大的事儿?祖坟?老爹辈分,跟祖坟那呆着,不定怎么受欺负呢,不如迁出来,落个耳根清净。
  到底是对神鬼之没有半的敬意,也对迁坟之事没当多大回事儿,又想着逗老娘高兴,所以满嘴的不着调。
  这下可就把石头娘惹恼了,照着赵石脑袋就给了几巴掌,之后跟儿子赌了好些天的气。
  还是府中几个媳妇轮班劝着,才勉强答应了下来。
  现在事情办的差不多了,只剩下把坟迁过来完事儿,谅巩义那边儿,也没人敢弄出什么幺蛾子来,所以答话的时候,分外的痛快。
  至于是不是让家乡父老不满,或是之后另立长安赵氏一支,他也不放在心上。
  迁个坟嘛,咱又不是皇帝老子,管那么多干嘛?
  要是让成武皇帝知道,他这迁坟跟玩似的心态,不定就又得给他找事儿做做。
  因为心理肯定不平衡嘛,凭什么你就这么轻松的把事情办了,我一个帝王,拖了这么些年,却还没多少眉目?
  石头娘听了回话,不由得翻了翻白眼儿。
  在这事上,她属于胳膊拧不过大腿,就算明知道儿子是为自己好,但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
  老人恋栈乡土,没什么奇怪,不需多。
  然后石头娘就要找佛爷念念经,赵石心里不以为然,光头咱杀了可不知一个,也没见佛祖保佑过他们,难道这些光头念几句经文,就能保佑咱祖宗了?
  不过嘴里答应的更加痛快。
  石头娘借着就想找道士摇摇铃,这三清和佛祖混用,也属于汉人的一种特色了,赵石哭笑不得的还是了头。
  老人家一起这个来,还真就没个完。
  赵石听着听着,觉着这么办下去,不定就要跟郑家有一拼了,不由跟旁边的妻妾们使了个眼色。
  不过,大家纷纷开始埋头吃菜,显然没人打算帮手。
  最终,还是李金花仗义一些,劝了老太太两句,大操大办肯定不成,传出去,御史定要弹劾……陛下可能也要下旨斥责晋国公府。
  石头娘一听又是御史又是陛下的,立即麻了爪儿,嘟囔了一句,皇帝还管这事儿?见众人纷纷头,心里七上八下之余,终于放了赵石一马。
  赵石这才满意的瞅了一圈,嗯,还都算懂事儿。
  不过,种丫头要收拾一下了,平日里就属她活蹦乱跳,心眼儿也多,怎么到了这会儿,就缩了脑袋?
  种七娘还不知道无缘无故的中了枪,转着眼珠儿还在琢磨,大哥可是传信过来,想要过府一趟,找个机会,得跟丈夫商量一下。
  要枢密使的位置……大哥有过于着急了……也不知夫君是什么意思,张家那边可也跟夫君不远。
  这么争下去,可不是让自家夫君为难吗?
  虽然有插曲,但家宴还是尽欢而散。
  等石头娘回去安歇,孩子们也都离开,妻妾们开始纷纷嘘寒问暖。
  种七娘因为心里有事,头一个发难的换成了李金花。
  “听夫君在外面碰到一位奇女子?不知带回来没有,妾身们都想见一见呢。”
  这就是明知故问了,就算传回来的家书上没写,也多数瞒不住她们的耳目,定也知道,陆归琴已经随达达儿真北去草原了。
  赵石呵呵一笑,就糊弄了过去,没必要解释,这些女人可能比他自己知道的都清楚,再者,他也不是事事都会向妻妾解释清楚的人。
  他在外面威风八面,回到家里,虽然柔和不少,但和顾家男人也沾不上什么边儿。
  之后也就再没谁提起这个了,晋国公府的妻妾们,都聪明着呢,自家男人是个什么样子,也都明白。
  稍微拈酸吃醋,算是闺房之乐,但真要较真儿,呵呵,自家夫君也不会这么好说话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