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显微镜

  机会来了,寇准与丁谓必会反目。听到杨淑妃嘻笑着把这件事说给自个听时,刘皇后心中狂喜。这么些年来,自个很多政令不能推行,就是因为丁谓和寇准原本是至交好友,两人关系极铁。寇準对丁谓十分赏识器重,而丁谓也不忘寇準旧恩,曾在寇准被贬谪后盛情邀请寇准回京为相,自己则心甘情愿做他的副手。
  丁谓此人潇洒如云,清正如莲。一年,汴京发生火灾,清明上河世界,顿时成为一片焦土,一片残垣断壁。整个京城处于一片唉声叹气里。重建汴京,迫在眉睫,谁能担此任务,救一方百姓,让“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的风景,再次出现;让“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歌笑声声,再次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当皇帝将这个任务说出来的时候,所有官员都低下头。这时,他站出来了。他说,他可以。他一介书生,丢下笔墨纸砚,脱下官服,穿上粗布衣服,带着工匠们,出现在废墟里,指挥着,规划着,劳作着,忙得焦头烂额。
  他要在京城的街道上挖土烧砖烧瓦。大家一听急了说:“这怎么行啊?”他一笑,告诉大家,他有办法。于是,工人们取土,烧砖烧瓦。由于需要砖瓦量太大,汴京街道挖成深深宽宽的壕沟。接着,他要将壕沟和城外黄河沟通,将水引进来。盖房需要的树木檩料,都在上游砍伐,放入黄河,随水漂流,一直漂流到汴京城里。工匠们睁大眼睛,这可省了多少工时,节省了多少人力物力啊。
  让大家更为惊叹的是后面的事情。宫殿房屋盖好,昔日的破砖烂瓦墙土灰烬放在哪儿啊。他指着那些壕沟,让他们将这些东西全部倒进去,夯筑结实,又恢复成平坦的大道。
  这是个实干家,在确实建造汴京的月城仙居城时,刘皇后曾起过让他来负全责的想法,可这事关系到几百几千万两的银子,他是寇准的铁杆,这么大权放下去,未必能收服他的心,思来想去,最后只得作罢。现在,这是绝佳的机会,寇准与他的关系出现了裂痕,张泽瑞设计成,干建筑并不在行,增设一个职务,还怕丁谓不倒向自个?这么一来,寇准在朝中的势力必将削弱很多。于是,刘皇后悄悄地向丁谓伸出橄榄枝。只有傻逼才会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被同僚所看轻,但由丁谓态度上微妙的转变,乐正云秀知道,这是迟早间的事。
  《敌我难分》
  敌我之间分不清
  崩坏的礼乐里失了明
  迷宫之下是梦境
  听忽远又忽近的声音
  等待已久的我
  唤醒了还沉睡的心
  像方块的字形早注定输或赢
  敌暗我明
  内心猛兽挣逃又靠近
  是非之地
  谁试图将过往都清零
  渺小的我
  也遵从着心的指引
  如果这是命运别妄想能改命
  先是晏殊,现是丁谓,两大能臣慢慢地向刘皇后靠拢,朝局的天平不知不觉中向刘皇后方倾斜。春江水暖鸭先知,朝中机灵些的大臣也慢慢地改变了风向,刘皇后方提出的奏章更易被通过。
  皇帝的身体不见好转,上朝时常出现打盹与走神,大臣们昨天讨论的内容,今天就忘了。希望皇帝身体好转,这是朝中双方共同的愿望,如皇帝出现意外,对双方都不利,所以,大家都催着太医署赶快拿出调理方案。
  太医们个个愁眉不解,犹其是新上任的崔太医。年前,得放大镜之助,崔太医发现了肠道传染病与血吸虫病是小虫传染的,从那时开始,他就发疯了似的用放大镜寻找人体的各种病因。希望从中能发现皇帝身上的病因,找出治疗方法,可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有限,并且得距物体一定距离观察才有效,病因研究并无效果。
  崔太医硬着头皮问道:“幼可否知道,千年后是否有更好的放大工具,请指点一二。”
  大臣们有这么种共识,泄露天机者,会得天谴。幼师每回答一次与未来相关的事,将折寿一年,所以谁也不敢开口。崔太医也是实在被逼急了,治不好皇帝,万一皇后与大臣们一生气,全体太医都得陪葬,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乐正云秀记得有种工具叫显微镜,大概的型状是弧形的支架,放大部分由目镜与物镜组成,目镜与物镜是不同焦距的光学镜片,原理与望远镜有些类似。可自个不是科学家,说不清更具体的了。
  这应该怎么制造,崔太医拿着一张草图细细地思索着。原理经乐正云秀说明后似不难,目镜似也能磨制,可那什么物镜呢?太医们把这作为搞清皇上病因唯一希望,搞不出来就治不好皇帝的病,全体太医有可能陪葬,所以都眼睁睁地盯着崔太医与制造司。
  目镜很小,根本没法测量,要凭经验与手感磨制,谈何容易。制作没有进展,崔太医一月就白了头发,只得借酒消愁。
  《我还能喝》
  天天喝天天多
  天天喝到凌晨多
  天不亮我不撤桌
  天天多天天喝
  米酒黄酒配野格
  悲伤吐在小酒桌
  老话说的好哇
  酒是粮**
  越喝它越年轻
  酒是好东西啊
  酒是透视镜
  因为日酒见人心
  这无情的生活它蹂躏我
  粉碎我的梦想让我为它着了魔
  醉醺醺的,崔太医来到了汴京最热闹的瓦子里散一散心,看到一人拿着放大镜在看着什么。放大镜是朝廷秘密,怎么会流到外面?这引起崔太医的警觉,细看一下,这是制造司某大臣之子,拿着它看一样细小的东西,这东西叫微雕,据说可在一粒米上雕上花鸟鱼虫,大臣之子不信,偷拿了父亲的放大镜在这里细看。
  能在这么小的东西上雕刻,这手该有多巧啊,崔太医联想起了什么,忙到后院找到工匠。
  目镜精度要求比米粒雕刻大得多,但结构简单,在微雕大师的帮助下,同时也有运气的加成,一月后,微雕大师的眼睛成一条缝,再也无法正常睁开,第一台显微镜终于制造出来了,崔太医拿了根段草放上面,放大后可以看清表面布满了纤维状的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