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九章 处置

  无独有偶,在遥远东方有着殖民地的国家,包括葡萄牙、荷兰、法兰西和英吉利,在一段时间内,都得到了东方传来的消息。
  并且不约而同的打算在谈判桌上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时代的欧罗巴并非两百年后的欧罗巴,他们看似强大,实际上是因为他们在殖民过程中遇到的敌人太过弱小的缘故。
  就算是在原本历史上的两百年后,他们已经非常强大,但面对东方那个被夷狄统治并衰弱到无以复加的国度的时候,仍然不会轻易开战。就算是开战,也要纠集在一起。
  实际上腓力四世的表现,只因怒极而已。欧罗巴诸国并非不知道东方有一个强大的国家。
  汉人统治神州的每一个时代,都与外界有着广泛的交流。无论是明的暗的。明的,比如郑和下西洋。暗的,比如东方的商品出现在欧罗巴。
  这时的欧罗巴,无论是贵族还是冒险者,都对东方有着巨大的向往。同时也对东方有着警惕。
  他们知道,那是个不好对付的地方。
  那里有着精美的瓷器和华贵的丝绸,能出产这样的商品的地方,一定不是野蛮的地方,那里一定存在着强大的文明。
  而实际上,欧罗巴诸国的殖民者在南洋,是吃过不少亏的。而这些亏大多数并非那个地方的正规军队给予他们的。
  在神州而言,曾经亦盗亦商的郑芝龙、刘香等人,间接宣扬了神州的强大。
  在大夏立国、击破郑芝龙之前,南洋的海上贸易,至少有一半实际上都掌握在郑芝龙这些人手上。
  欧罗巴诸国的殖民者拿他们并没有办法,甚至还要时时刻刻的防备着。
  西班牙这些国家在南洋开拓了近一百年,但一直局限于南洋群岛,最多慢慢把触手延伸到半岛上。而对于神州本土,他们一百年中,没有任何进展。
  所以他们是敬畏的,是警惕的。
  如此,自然不会轻易开战。除非逼不得已。
  对于远在万里之遥的欧罗巴,嬴翌如今不甚了了。一则实在太过遥远,二则还没到时候。
  当前对大夏帝国而言,最重要的事,是对日倭国的处置。
  战争已经结束了。
  就是这么快。
  嬴翌给军队的期限是三个月,四月发兵,七月若平不了日倭,便有过无功。
  实际上军队只用了一个半月。
  日倭面积太小了,只抵得上大夏的一个州治。一个陆军战区、一个海军战区,参战人数算上后勤,超过十万人,若非目的是为了占领,恐怕只需要几天时间,就能打个对穿。
  面对大夏帝国的闪击,日倭反应仓促,第一时间没能集结起足够数量的军队。直到大夏帝国南北两面夹击至即将在江户会师的前夕,日倭的许多残兵败将才集结起来,然后一战而殁。
  “...俘获二十万,斩首三十万,执日倭之王及幕府一应头目三百余人进献陛阶之前...”
  阎尔梅读完一封战报,又拿起另一封,道:“陛下,这一封是朱炳琨和郑武两位大都督请示陛下如何处置日倭国的奏折。”
  嬴翌闻言微微颔首:“此前早有商议。拟诏,告诉朱炳琨和郑武,当前以稳定嬴洲局势为主——反抗者杀无赦。”
  “遵令。”
  嬴翌又道:“具体处置办法,明日正好是大朝会,便在朝会上作决议罢。”
  “是,陛下。”
  对嬴洲的战争,顺利并未超出嬴翌的意料。当前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支军队,能挡得住大夏的兵锋。
  说来便是对东虏的决战,嬴翌直接投入的兵力,也没有这么多。已经很重视了日倭了。
  嬴洲的狭小注定了日倭国没有转圜的余地,一旦战败,必破其国。
  当前大夏帝国官方传递消息,从中枢至地方,有捷径。便是通过人道榜传递简单消息。但只能是单方面的,而且限于嬴翌一人。只这一瞬间,朱炳琨和郑武已经接到了嬴翌的提示。
  不过即便如此,在文书方面,也同样要做好传达。很多事,都是需要记录的。
  便是嬴翌平素的言行,内宫之外,都有史官随时盯着。
  塑造历史,留下历史,这是一种责任。
  至于文书,那更加如此了。一切关于国家大事、小事,一应军政规划、官员升迁、功过等等,都要记录在案。
  虽然这很麻烦,但却是必须的。
  当然,嬴翌早就在为此作准备——用更简单的办法,来解决此事,解放出更多的人力。
  阎尔梅拟诏去了,诏书拟定之后,嬴翌过目一番,然后递到易阁,由易阁辅臣们再过目一次,最后盖上大印,颁诏。
  紫禁城除非开大朝会的时候,否则平时还算安宁。至少比起历来的朝代,大夏的皇宫,要清澈安静的多。
  嬴翌从天子阁出来,转身去了御书房。
  话说之前嬴翌办公一直在御书房,不久将另外一座殿宇改为天子阁,平素接见朝臣、处理军政要务便换成了天子阁这儿。
  至于御书房,已成为禁区——不允许任何没有得到嬴翌允许的人进入。
  御书房外表还是原来的模样,女官在前翩翩引路,到了御书房外而止。推开木制的雕镂大门,里面又出现一扇金元合金大门。
  御书房被嬴翌改造过。
  外表没变,但内里已经镶入金元合金板。成为一个封闭式的空间。
  只有大门可以进出,而大门是一闪元器级的大门。铭刻有一组元符阵列。算是一种加密锁,唯有嬴翌可以打开。
  改造过后的御书房,除了梓娘进来过一次,其他没有任何人见过。
  嬴翌打开大门,走进去,大门瞬即又关闭的严丝合缝。
  而御书房内部,分明完全不同以往。
  四四方方的空间,四面皆是金元合金铸的书架,皆有三层。第一层书架上摆满了一部部玉石材质的玉书。第二层书架上则是一块块三寸长两寸宽的玉板,第三层还空着。
  而原本放置书案的中心位置,则被一个一丈高、三丈方圆的八面祭坛所取代。祭坛上承载着一尊大鼎,大鼎上一阵阵金色的光晕吞吐,光晕中,一颗三尺直径的金属球悬浮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