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勿忘历史(7)

  院长看到周至诚,笑了笑,说,至诚来了,坐。
  李泽成给周至诚沏了一杯茶,朝周至诚一笑,然后带上门,走了出去。
  院长扬了扬手中的材料,说,至诚省长,你的这份材料,我看了,觉得有些新意,对当前党员领导干部出现的一些苗头进行了很好的分析。我很想听听你这个材料之外,你内心中更为真实的想法。
  周至诚说,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我发现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行,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开始懈怠,道德开始缺失,不好好学习,沉迷于低级趣味中不能自拔。作为一方领导,整天就知道高高在上,官本位思想严重,从而脱离群众。还有就是只务虚不务实,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决策没有依据,没有科学的论证,小的像人行天桥、隔离带,建了拆,拆了再建,大到体育场馆,用不了几年,拆了重建,重复浪费严重,属于典型的消极腐败。这些苗头的出现,如果不加以遏制,越往后面发展,就会严重地影响到干群关系,使政府在人民的心中失去公信力,从而把人民推到党的对立面。而且正所谓上行下效,领导干部精神懈怠,道德缺失,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后果,从而使这个基本社会公平和正义缺失。这种局面一旦形成,它所产生的后果是极为可怕的。
  周至诚喝了一口茶,接着说,其实党风廉政建设也好,官德教育也好罢,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根治党员领导干部头脑中,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变‘我’为‘人民’,一旦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做事的行为准则以‘人民’为中心,那就是我们执政党最大的胜利。其实我们党在建国初期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只是这些年在进行经济变革的同时,政治改革没有及时的跟上,而出现了断层。我想基本的社会公平和正义要通过政治改革来达成,而执政党的长期执政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也要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来实现。我知道从目前的阶段来看,要进行政治改革肯定困难重重,那么我就只有先易后难,先从思想政治工作抓起,从官德抓起,这样既可以把阻力减少到最低点,又可以防患于未燃,肯定可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院长说,尽管如此,你还是希望从我这里得到支持。
  周至诚说,是。
  院长把手里的材料交给周至诚,说,好,那我就送你一句话:常抓不懈,功在长远。
  周至诚接过材料,一看,这一句话已被院长手谕在扉页上,同时在扉页上出现的还有院长的批复:同意!并请常委们阅。此批复后面是首长们一个个苍劲有力的签名。周至诚一阵欣喜,有了这个批复,很多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院长说,至诚,这几年,随着经济的腾飞,落马的官员也越来越多,级别也越来越高,甚至有不少的副省级干部也挡不住金钱美女的诱惑,纷纷落马,真是让我痛心疾首。我不相信他们生来就是贪官,在官至副省级前,他们难道就没有为人民群众做过实事好事,我看未必。按说他们的官位越高,可以为人民服务的范围更大,更该全心全意地为天下苍生谋福祉,可为什么结果却是事与愿违,竟然哐当入狱,换来一声叹息。他们难道就不明白‘伸手必被捉’的道理么,我看同样未必,可为什么他们还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顾天下苍生的疾苦,不顾党纪国法的威严,丧心病狂地疯狂的掠夺民脂民膏。我想除了因为官位越高,其所掌控的权力越大,导至权力监督机制的缺失外,我看同样存在一种道德素养的缺失,一个人的道德一旦缺失,信仰一旦抛弃,肯定就会唯我独尊,嚣张猖狂,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天下苍生,不把天下百姓的疾苦放在心里,奢侈糜烂成风,不入狱才怪。孔丘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其实这何尝不是我心中之忧,至诚,你匡正党风、提倡官员的道德素养的这些想法很合我的心意,我自当支持。
  院长说,之所以送你这么一句话,是因为党风廉政建设、道德素养教育,是一个很虚的东西,它不像某些政绩工程,让人看到见,摸得着,实实在在,尽管政绩工程劳民伤财,人民很不满意,可我们有些官员就是喜欢,因为表面文章,往往可以让上级领导在第一时间看得见。而党风廉政建设、道德素养教育功在长远,得常抓不懈,方才看得到成效。这就像是一颗种子,得经过培育,才可以发芽,而要长成参天的大树,则有很长的路要走。至诚,你既然要抓,就得做好常抓不懈的准备。
  周至诚说,首长,我明白。
  说完这些,院长问,至诚省长,听说你把那个小杨同学要到你的身边去工作了。
  周至诚知道首长说得是杨志远,点头,说,是。
  院长说,你倒是蛮会挖墙角的嘛。
  周至诚不明就里,有些不明白院长是何意思。院长说,至诚省长,你可是挖了我的墙角,小杨同学,能力不错,对农村工作有一套自己的想法,我心里原来还想让小杨同学留在农村,让他在农村经济改革这方面多做一些大胆的有益的尝试,没想到,你倒好,直接挖墙角,让我的如意算盘落空。
  周至诚讪讪,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院长说,现在木以成舟,我也就没什么好说的。小杨同学经济管理能力不错,你多带带,多加以磨砺,争取让其早日成才。
  周至诚点头,说,我明白。
  秘书一处里,于庆喜亲自给杨志远沏了一杯茶,笑,说,志远,跟着至诚省长跑了几个月,感觉怎么样。
  杨志远笑,说,还行,总感觉悟不够,学不够。
  于庆喜开玩笑,说,志远,要是你悟透了,学会了,那你也就可以出师了。
  这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杨志远知道于庆喜的意思是说一旦自己可以独当一面了,至诚省长只怕就会把自己外放出去。杨志远一笑,低头喝了一口茶,错开话题,和于庆喜聊起其他的话题。
  此时正是上班时间,张庆昂、胡子良到于庆喜的办公室来请示汇报,看到杨志远在座,都朝杨志远做了个手势,笑了一笑,杨志远也是一笑,大家算是打个招呼了。
  李泽成回到秘书一处,对杨志远说,走,志远,带你就近走走。
  杨志远站起身,朝于庆喜一笑,说,庆喜副处长,我先出去走走,省长谈话结束,如果我还没回来,还得麻烦你通知我一声。
  于庆喜笑,说,没问题。
  杨志远跟着李泽成出了二号楼。两个人在中南海里慢慢地走,中南海内古柏苍翠,正是春天,许多的奇花异草在古柏下吐露芬芳,蝴蝶飞舞,蜂鸟鸣唱,杨志远随同李泽成走在这般明媚的春光下,心情倍感舒畅。走过古柏苍翠的一小段柏油路,就看到了一片湛蓝的湖泊出现在眼前,还没走近,远远地就闻到了湖泊的湿润之气。杨志远随着李泽成走到微波荡漾的湖边,但见湖边隔不多远就有一处楼台亭阁,飞檐翘角,倒映于湖水之中,自成一景。
  此时院长正和省长谈话,两人自是不能走远,李泽成带着杨志远走到湖边的亭阁之下,停住了脚步,杨志远看着不远处错落有致雕梁画栋的古建筑群,看着一辆辆小车经新华门楼,静静地沿着南海边的柳岸朝这边驶来,驶向这全中国政治的心脏,杨志远一时间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李泽成看了杨志远一眼,说,志远,站在这碧波荡漾的湖边,此时此刻,你有何感想?
  杨志远说,说不清,自豪、神圣、庄严、肃穆,各种感觉都有,这感觉就像清晨站在天安门广场看国旗与太阳一同冉冉升起时的感觉如出一辙,心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在激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