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节

  当今修的与其说是永寿宫,不如说是向紫禁城昭示,他是新的主人。
  只是承载这份不可言说的意义的,不是长春宫的皇后,而是永寿宫的贵妃。
  完颜氏突然发现她一点火气都没有了。不管是允祯惹怒皇上要她腆着脸进宫来给他收尾,还是要对昔日身份地位皆不如她的贵妃行大礼参拜。
  她不丢人。有皇后在,什么时候也轮不到她丢人。
  赵全保笑呵呵道:“福晋,咱们到了。您先在这里站一站,奴才去通报。”
  完颜氏笑道:“公公客气,公公请。”
  晚上,四爷一见李薇就问:“下午跟十四家的说了什么?”看素素的神色,好像挺高兴的?
  李薇无比吃惊,几乎是不用他再问就竹筒倒豆子全都说了。
  完颜氏几乎没有提起十四爷。她一进来,李薇就说了太后的身体好转,太医说已经好了,只是要再养一养。完颜氏就呼了句佛号,说都是万岁保佑。
  然后转头就说起了她儿子。
  完颜氏生的孩子不多,但两个都是儿子。
  四爷听了道:“十四的儿子?”
  李薇点点头:“听完颜氏的意思,好像是也想把儿子送进来进尚书房。”完颜氏今天在翊坤宫坐了半个时辰,全用来给她儿子拉票了。
  四爷盘算了下,问:“十四家的长子好像叫弘春?”
  李薇在完颜氏走后已经做过功课了。十四爷家并不缺孩子,除了完颜氏的两个,还有七个,其中舒舒觉罗氏生了五个,伊尔根觉罗氏生了俩。
  而且,所有的孩子都活得好好的,只死了一个女儿。
  就凭这个,完颜氏就不是个坏人。盖因十四爷实在不像个明白人,跟他哥没法比。十四府上不死孩子,完颜氏和舒舒觉罗氏都有功。
  四爷在听她说完,更多的是说完颜氏的好话,他就知道素素这是又觉得完颜氏好了。她最爱说这人心眼正不正,完颜氏在她眼里估计就是个心眼够正的。
  他好笑道:“好,好,朕都听懂了。完颜氏这人不错,她养的儿子也不差,那就让她把儿子送进来吧。”
  李薇马上闭了嘴,惶恐道:“万岁,您不能只听我一个人胡说就做决定啊。”她跟完颜氏又没关系,夸完颜氏也是想替十四爷在四爷这里挣点印象分。
  别看四爷好像对太后和十四都犯别扭了,要不是他看在眼里的人,他才没这么闲功夫呢。
  这对兄弟,她对十四使不上劲,只好冲着四爷使劲。不说让他让步,稍稍别钻牛角尖就行。十四爷也就是恃亲行凶,未必就真有什么不敬的心思。
  四爷大笑:“哪有说自己是胡说的?”
  他看她是真着急了,就安慰她道:“朕原来就打算办官学,八旗子弟想来的都能来。十四算朕破个例,弘春和完颜氏的弘明都能进尚书房。”
  四爷果然没打算跟十四真的闹起来,他们要真的闹翻了,憋着使坏的人多着呢。
  说干就干,四爷第二天就让人写条陈,还把十四喊来留他用膳,做足了姿态。另一边,太后也‘好转’了,李薇去的时候就听说‘太后能坐起来了’,还跟皇后和她说了两刻钟的话。
  大概太后也觉得皇帝儿子拗不过,出错招就赶紧改吧。
  得知太后病愈,四爷高兴的还去奉先殿给祖先磕头。于是朝野内外都说皇上孝顺。
  当时就在太后身边的李薇却看到,来人报喜一样把这个消息说了,太后面露喜色,还感动落泪,却跟着就说病中情绪起伏太大,让她和皇后都出来了。
  李薇暗自叹气。开始是太后做过了,现在却是四爷过了。
  谁都不会喜欢成为别人刷好名声的工具的。
  四爷大概还是心里带气吧,非要把气撒出来才行。
  晚上回到养心殿,果然四爷心情不错,不停的给她挟菜。等用过膳,他又让人把今年新供上来的荔枝、樱桃和草莓等端出来,跟她分吃。
  “好吃吧?今年的荔枝特别的甜。”他笑道。
  她让他这么一口口的塞,都来不及吃了,最后不得不跟他互塞。四爷让她连着塞了几口樱桃草莓,明白过来了,他两颊鼓着没办法说话,只好一个劲的笑着点她。好不容易都咽下去了,道:“朕头回喂人,不熟练,再让朕试试。”
  然后他再喂她,就总盯着她的嘴看,时不时的问一句:“吃完了吗?咽了吗?”
  让他盯着她连嚼都不敢了,怕丑。
  包着嘴一动不动的慢慢咽,就这他还是盯着看,她气得再拿草莓喂他,喂得他避不开就握住她的手:“好,好,朕不看你了。”
  他根本什么都知道!就是故意看她出丑!
  他笑了一场,就说朕不看了,朕去写字。
  看他这个‘活泼’的样子,就知道他前两天的坏心情都不见了。太后让他噎了,估计十四那顿饭吃得也不会太开心。
  她跟过去,见他今天写的是行书,自在洒脱,那份快活劲都快从纸上跃出来了。
  写完大概真的很开心,他又挽袖子让王朝卿过来侍候,调了一排的颜料开始作画。画的却是圆明园的春景。
  一副春溪图画完,她以为他要收笔了,他却看着她道:“忘了素素了,朕早说要给你画一幅。”他换了枝小笔,重新铺纸,画了一幅春溪桃花图。
  虽说四爷画的都好看,但这一幅最好。
  因为这幅是他特意按照永寿宫挑画时的风格仿的,桃花灼灼。
  四爷画完就让人小心看着,问她是要裱起来挂在永寿宫,还是做成屏风?
  她站在他身边:“都要。”
  这样的画,他为了让她喜欢才画的,她要墙上挂一幅,炕上再摆一幅,最好屋里再摆一幅大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