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节

  第213章 王业之基(十八)
  巡视完潼关城防,张训便要让出府邸,请李曜入住,却被李曜摆手制止:“关内必有汴州细作,这防御使府仍是你先住着,至于方才你随某巡阅之事,对外便宣称是朝廷派人来查巡守备即可。”
  张训闻言微微有些忐忑,小心翼翼地问:“那右相您……?”
  李曜颇无所谓地笑道:“随便安排一处住所便是。嗯,馆驿即可,你就按照……兵部侍郎的规格安排。”
  这下张训完全明白李曜的用意了,点头道:“右相放心,末将即刻安排。”
  李曜微微颌首,又道:“听说,此前朱温曾派说客前来,被你打发回去了?”
  张训早知李曜定然会知晓此事,心中不由微微一紧,但见李曜面色平静,看似并无不悦,这才稍安,点头道:“正是,朱温派司马邺前来说项,欲意赚开潼关,驱兵直入关中。”说到此处,他悄然瞥了李曜一眼,才继续道:“他只道末将曾是王郎君旧将,在右相麾下必受排挤,故而行此下策。嘿,他却不知右相贯来公允,对我等蒲州旧将全无外心,训虽莽劣,焉能不知?自不能遂了此獠之意!”
  他这话,前半段是毫无疑问的,后半段多少有些自表忠心的意思在里头,不过李曜明白归明白,该说的话可半句不会少说,当下便满脸欣慰,勉励道:“某自问一贯待人以诚,军中之事,虽律例最多,规矩最严,但由你来把守潼关这国朝门户,某是信得过的,朱温遣使前来,也不过自取其辱,由得他去便是。”
  张训见李曜这般说了,顿时心中大定,谈性渐起,道:“此前某得右相密令,被告知此番右相将使天下随之起舞,如今看来,果然如此……却不知右相今日前来,是否已然准备击破朱温,直取汴州,为我大唐消弭患难?”
  李曜闻言,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但最终却是摇了摇头,哂然道:“如今还算不得天下随我起舞……这出戏的高-潮,还在后头,如今出场的,不过是几道开胃菜罢了。至于这潼关外的朱温,打是肯定要打的,但现在……却还不着急。”
  张训哑然片刻,惊疑不定:“如今江东二虎相争,汴州后院起火,凤翔四处漏风,成都混水摸鱼……这还不算正餐大菜么?”
  李曜笑得越发神秘,摇头道:“不算,不算。”他见张训一脸诧异,也不故意隐瞒,便大概解释几句:“朱温威服河北不假,但河北历来武风极盛,刘仁恭又是个天生的白眼狼,朱温大军既走,他岂能安于幽州一隅?王师范虽地止一镇,兵力却足,绝非朱温随意派遣一支偏师便可降服的对手。而河北一旦生乱,尤其是魏博如果有险,朱温未免北上的桥头堡丢失,又岂敢不救?”
  说到此处,他话锋一转,又道:“至于那四处漏风的凤翔,实非某眼中大敌,如今国宝已得我细细告之计略,更会同存审、嗣昭、嗣源三位兄长,李茂贞反手即可剿灭。而那混水摸鱼的‘贼王八’王建,他自以为能趁我与李茂贞缠斗之时白取一座兴元城,真是痴人说梦!我李正阳用计,什么时候能给人白送这么大的一块肥肉?到时候,不仅要让他竹篮打水一场空,为将来计,此番我还要趁势拿下利州。”
  张训听得李曜要拿下利州,顿时眼前一亮。须知自汉中由阳平关故道入蜀,遇到的第一道防护即为利州。由利州可西趋剑阁,也可向南迂回阆中而出剑阁之后。所以,李曜如果打算有朝一日大军入蜀,则利州实为首要之地,必须拿下,而且越早越好。利州在手,可以同时威胁剑阁和阆中两个方向,令王建左右为难,若能使他分兵,则无论主攻哪一路,都能让对方兵力难以聚集。反之,王建就算丢了兴元,只要利州在手,仍只须全力固守此处,李曜除非有空军,否则也只能强攻强取,其难度顿时就大了不知多少。
  其实就算加上河北、关中西南甚至巴蜀,这天下也还没有完全随着李曜起舞。但李曜绝非是个好为大言之辈,他既然早已说了要天下随他起舞,又岂能无的放矢?
  他方才说,如今都还不算正餐,却绝口不提正餐究竟是什么,只是因为有些话不好明说。
  ------------------------------
  长安,大明宫。
  当今天子李晔自己一个人此刻独处一室,正在焦虑地踱步转圈,忽然听见脚步声响起,他立刻转头一看,却是孙偓从外而入,悄然拜见。李晔连忙扶起,急问:“事情怎么样了?”
  孙偓点点头,些微露出一丝微笑,道:“官家,不出所料,崔胤正在费尽心思拉拢神策军将,看样子,是打算趁着右相不在之时,将右相一派彻底打垮,一旦天下风云突变,则右相便有可能再也入不得长安了。”
  “那神策那边情况如何?”李晔对此并不意外,却连忙问神策的动静。
  孙偓道:“近年来,神策地位每况愈下,尤其是右相入朝之后,左右羽林军分了神策多少恩赏?此前甚至颇有传言,说右相有意废除神策军,重立天子六军……当然,那只是名义上的,实则不就是把他家军队换了个天子大纛?因此神策方面对右相早已怨恨满心,只要一有机会,还能不反了右相去?”
  李晔急忙摆手打断,直接问道:“这些朕都知道,朕要问的是,朕托你带给神策的话,你可传到了?”
  孙偓点头拱手道:“陛下谕旨,臣岂敢不遵?已然转达神策诸首脑。”
  “神策怎么说?”李晔一颗心都悬了起来。
  孙偓微笑道:“陛下之言,既在大义,亦在大利,神策为何不同意?”
  李晔大喜过望,猛一击掌,奋然道:“好,太好了!我李氏恩养神策百年,今日他们总算要来回报一二了!此番他们总算明白,这天子禁军,若没了天子庇佑,便什么都不是,任他哪路诸侯、阿猫阿狗,都能骑到他们头上作威作福!朕与神策,天子与禁军,本就该是祸福与共、生死同体!”
  孙偓也笑得颇为欣慰,点头道:“是啊,只要此番神策终于明白这一点,抓住今次机会,佯装为朱温、崔胤所用,借其潼关兵威,将朝中李存曜一党一网打尽、逐出中枢,届时即便朱温真能突破潼关,陛下也不是没有震慑他的资本,况且到了那时,凤翔附近的蒲州大军被断了归路,最好的选择也莫过于改旗易帜,转投陛下,陛下正可以真个重建天子六军,以制衡神策……如此说来,眼下其实已是万事俱备,只看右相何时一败了。”
  李晔忽然下意识冒出一句话来:“万一陇西王胜了怎么办?”
  第213章 王业之基(十九)
  李晔忽然下意识冒出一句话来:“万一陇西王胜了怎么办?”
  “这……”孙偓沉吟片刻,缓缓道:“虽说这刀兵之事,自古难言必定。不过以眼下局势而言,微臣实难看出陇西郡王胜算何在。”他二人此时提及李曜,称爵位不称官位,是因为中书令这个右相,代表的是朝廷中枢,而陇西郡王则只是代表他个人。
  李晔听后,却仍是愁眉不展,摇头叹道:“可李存曜自归太原,八年来全无败绩,朕每每念及此事,便总是心中不安……爱卿既说他此番难有胜算,不如将道理说来,也好为朕解忧。”
  “陛下言重了,微臣遵旨。”既然李晔说了爱卿,他自然也要立刻转换称呼,这时候其实便已经从私下汇报变成君臣奏对的性质。
  孙偓略微沉吟,道:“微臣以为陇西郡王此番并无多大胜算,原因有三。其一,四面树敌,蒲兵虽强,双拳难敌四手。陛下请看,如今陇西郡王假父、晋王李克用接连失利,此番虽然打退朱温大军,却也大伤元气,一时怕是再难派兵出境,而陇西郡王要面对多少敌人?”
  他微微一顿,分析道:“在河北,朱温已经据有昭义、义昌二镇,更有魏博、成德、义武三镇为附庸,刘仁恭也是新败,怕也无力与朱温相抗,如此一来,陇西郡王便只能以区区河中一镇之地对抗几乎整个河北。在南方,杨行密本可算陇西郡王盟友,可此番杨行密浩荡出兵,却因变生肘腋不得不临时退回,而除了杨行密之外,眼下还有谁又敢去撩拨朱温这头大虫?在关中,陇西郡王本身便是自足未稳,虽有河东三大名将分坐三镇,但泾原只是臣服于其武力;鄜坊本是定难党项人的心头肉,如今被陇西郡王弄得朝不保夕,一旦局势稍变,党项岂有道理不趁机下手?而凤翔虽然已是冢中枯骨,可李茂贞手头的实力仍不算弱,凤翔又是为防备吐蕃而数次加固的雄城,陇西郡王欲要一口吃下,怕也得要有一副好牙口才行;王建既然已经出兵兴元,势必也要与陇西郡王在汉中交手一番,这王建新定蜀中,兵锋甚锐,一战之下,谁知道鹿死谁手?至于中原,那更不必说了,就算这两日有传言说青州王师范怕是要反了朱温,那也多半只是传言,退一步讲,就算王师范真反了,相比朱温雄踞中原的实力而言,又算得上什么?”
  孙偓微微露出笑容,安慰李晔道:“因此,陇西郡王此刻可谓四面着火,自顾不暇,陛下此时重掌神策,正是天赐良机,不容错失!”
  李晔微微放心,点头道:“从大势上看,着实如此……另有两点,却是什么?”
  孙偓道:“其次嘛,就是人心不齐,上下、盟友皆难通力合作。”
  李晔奇道:“此言何意?”
  孙偓解释道:“陛下不妨想想,此番晋王被朱温逼到何等境地?曾几何时,晋王兵雄天下,可这一次,朱温十万大军竟然杀至太原城下,晋王纵然保住太原,却也不敢纵兵追击!陛下啊陛下,这在前些年,谁敢逆料?而此番晋王情况如此险恶,陇西郡王居然安坐长安,未派一兵一卒相救,这其中难道就没什么猫腻?既然晋王与陇西郡王这对假父子自己便成了这副模样,那么他们手下的将领,又会是何等心思?难道还能像过去那样不分彼此?”
  李晔眼前一亮,连连点头:“不错,不错,正是这般。看来李存曜如今已有取代晋王或者至少是自立于太原之外的心思了……这般一来,他与李嗣昭、李嗣源、李存审这关中三帅之间就必然多了一层隔阂,关中三帅心头肯定会有所不豫,毕竟李存曜入晋最晚,如今却地位最高,换了谁也会心中不喜,何况是这些武人?”
  孙偓笑了笑,仿佛智珠在握:“陛下所见极是,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些武人,哪一个是肯服输的?当年陇西郡王还僻居代州,被两个兄长欺凌得差点身死之时,关中三帅便已是沙陀军中骁将,可如今陇西郡王不论是在地位、名声、财赋还是兵力上,都稳压他们一头,换了谁来,也难免心中不服。若陇西郡王甚至要将晋王取而代之,这三帅岂能不联合反对?再加上晋王手头仍有不小的实力,届时只要一个不好,就是同室操戈之局……况且,陇西郡王并无退路。”
  “哦?为何并无退路?”李晔问道。
  孙偓眉头一扬,反问道:“陇西郡王实力已然至此,纵然他不欲反,他使出来的这些将领、幕僚,难道就肯安于现状吗?一旦陇西郡王麾下这些人都因此次朱温强攻太原而自家大王一兵未出之事而生起野心,陇西郡王便是成了八臂哪吒,怕也强扭不得吧!”
  李晔眼中光芒直亮,眉开眼笑道:“是了,是了,他自己或许需要顾忌名声,可他手底下那些人,谁还顾得上这个?反正名声要坏,也是坏他家大王的,又不是他们自己,岂能不去怂恿?爱卿快说,第三点是什么?”
  孙偓捻须道:“这第三点,却是粮食。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陇西郡王此番要应对这么多敌手,而且是内忧外患,一旦开打,就算每战皆胜,这手头的粮食,怕也是不够的。”
  李晔忽然想起前些天李曜忽然回到长安,似乎就是处理粮食问题的,虽然这件事在朝中只有极少数几个人知晓,但李晔自己也是其中之一,因此忽然惊喜交加。
  他喜的是李曜特意从前线赶回长安处理粮食问题,可见在粮食上面,河中军的确颇为困难;惊的是李曜这人手段极多,他既然特意赶回,谁知道是不是已经解决了问题?当下忍不住将心中的忐忑说与孙偓知晓。
  孙偓哈哈一笑:“陛下大可放心,陇西郡王虽然智计百出,毕竟不是神仙手段,关中粮食总归就那么多,因与朱温为战,这漕运之路便又被堵塞,难道他还能凭空变出粮食来不成?”他忽然面色发冷,寒声阴阴地道:“除非……他让河中军与当年巢贼乱军一般,杀人烹之,以为军食!”
  李晔听了这话,也是立刻脸色一变,他毕竟还是大唐天子,心里还有点皇帝为万民之主的心态,当下惊道:“他……他该不会这么做吧?”他咽了口吐沫,涩声道:“好歹他如今也有一代儒宗的雅名,若是做出这种事,可就全毁了!……料来必不至此,料来必不至此。”
  孙偓居然自己也不信李曜会这么做,当下坦然点头:“微臣也以为不会,所以微臣才会断定,陇西郡王手中粮食必然不足!没有充足的粮草,却要应付里里外外八方强敌,纵然他是韩信再世、霸王重生,又能如何?”
  李晔这才放心下来,重重击掌,决然道:“好,既然如此,联络神策,收权中枢之事,朕就全赖爱卿了!”
  孙偓大礼跪地领旨:“臣,敢不效死!”
  第213章 王业之基(二十)
  军帐内,史建瑭抓起一杯刚刚烧热的马奶,一饮而尽。滚烫的汁液滑过他的咽喉,滚入他的食道,钻进了胃里。他张开嘴,深深地呼了一口气,淡淡的白色气体从口腔散发到空气中。他喜欢这样的感觉。
  火热的触觉刺激着他的身体,让他觉得自己充满活力,让他觉得自己身体完全在他掌控之中,举手之间便可阵斩敌将。
  他伸了个懒腰,站起身,信步走出帐外。
  眼前是纵横交错的沟堑,一眼望不到边的营盘,还有密密麻麻的刀枪和迎风飘展的战旗。从围城到现在,转眼三个多月过去了,没有李茂贞气急败坏的来信,也没有来自长安、要求他退兵的“伪诏”,更不见守军欲意突围的迹象,整座凤翔城就像睡着了一样。
  这座城市和他庇护下的人们似乎都在麻木地等待着那个终将到来的命运。这就像一只被大网网住的猎物,当它发现对抗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的时候,不再哀号,也不再挣扎,只是静静等待被吞噬的那一刻。
  之前,他已经按照郡王之意,让部将分兵攻打李茂贞治下的凤州、陇州、成州,而岐军几乎没有做出任何反应,蒲军兵不血刃就拿下了这三座城池。现在除了被巴蜀王建浑水摸鱼夺去的几个州县,李茂贞的地盘已经被他蹂躏得差不多了。让史建瑭诧异的是,这个人竟然既不出战也不投降,而是老老实实地把头缩进龟壳内,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龟缩不动。
  这种情况反而让史建瑭有些担心。他担心的倒不是李茂贞有什么诡计,这个人已经是一条死鱼,就算翻身也还是死鱼。他担心的更不是神策的异动乃至皇帝的安危,长安城中还有一大帮皇族子弟,就算李晔死了,大王也不愁找不到傀儡接替。他担心的是自己的士兵。
  一支视战场为生命的军队最怕的就是消磨斗志,长此以往,他的士兵恐怕会失去战斗的热情。想到这里,他转过头,对身边的牙兵道:“传令各营主将,到我帐内议事!”
  不多时,所有的将领都毕恭毕敬地站到了他面前。史建瑭笑了笑:“各位辛苦了。自我军西征以来,已逾数月,如今即将入冬,天气转寒,士兵疲劳,我意暂时退兵回长安,诸位觉得如何?”
  这话不过欲擒故纵,在座将校也不是没人看得出来。他当然不想就这样退兵,只是激将之法而已。
  “大将军不可!”不出意料,史建瑭话音刚落,已经有两个人站了出来。
  郭崇韬、李巨川。这二人都是李曜的心腹,一是爱将,一是幕僚,而且地位均是相当不低。他二人几乎同时出来表示反对,史建瑭不得不立刻面露凝重之色。
  “大王身为右相,奉天子之命西征,天下侧目。如今李茂贞已成瓮中之鳖,大王虽另有要事不在军中,但对大将军必有交代,大将军却何故半途而废?”
  “李茂贞做缩头乌龟,坚守不出,长期围困,恐怕也不是办法……”史建瑭故作忧愁状。
  李巨川比李袭吉长于军略,但他如今在河中军中却还没有建立起军事幕僚的威信,此时当然不会放过这个表现的机会。看着史建瑭这样说,急忙上前一步,面色森然道:“大将军,某有一计。”
  “哦,先生果然了得,不知计将安出?”
  李巨川清了清嗓子,娓娓道来:“大将军可以重金悬赏招募勇士,混入城中,散布消息,说我军粮草已尽,即将退兵,营中只留下伤残病患。李茂贞必然出兵来攻,那时可乘机将其聚而歼之!”
  史建瑭顿时对李巨川刮目相看,只是微微有些疑惑:“我军缺粮之事,若真这般散步,对军中士气……怕也有些不妙啊。”
  李巨川摇头道:“大王既回长安,粮食之事必能解决,我今次之计,便是将事就计。我军缺粮,李茂贞与神策久有勾结,必不能瞒他,但大王潜回长安处置此事,李茂贞却不能这么快便得知消息……这其间有一个时间差,正可以利用。至于我军,却是无妨。”
  史建瑭原本一直点头,听到最后,却不禁奇道:“为何便无妨了?”
  李巨川淡淡地道:“只要这中军大帐还是打的大王的王旗,军中士气便不可动摇。”
  史建瑭瞬间明白过来,仰头哈哈大笑:“此计甚妙!那么现实,这件事可就交给你了,速速悬赏招募勇士,以成大功!”
  “大将军但可放心!”李巨川微微一笑,拱手领命。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个道理在哪里都适用。李巨川很快就找到一个叫刘进的士兵去完成他的计划。
  当天午后,刘进跟着一队蒲军骑兵绕城巡视。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刘进忽然一提马缰,冲出大队,狂奔至城门,大呼小叫,要求投诚。
  这个突如其来的降兵立刻被带到了李茂贞面前。刘进绘声绘色地向李茂贞描述了蒲军大营内的情况。焦头烂额的李茂贞听了,就像一个即将淹死的人发现了救命稻草。如果这个人说的是真的,现在那些密密麻麻的军营内驻扎的不过是滥竽充数的老弱伤兵,主力其实已经悄悄撤走。
  李茂贞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不管是不是真的,都值得冒险一试。再困下去,他的部下马上就要断粮,不出战也是死,与其困死,不如搏命一试。
  入夜,凤翔城门大开,岐军蜂拥而出,向蒲军大营发动了进攻。岐军士兵们巴不得立即冲进敌军营帐,去抢夺那些还没来得及运走的粮食。
  这些饥饿的岐军士兵们没有想到,那些静悄悄的军营内迎接他们的并不是渴望已久的大米和馒头,而是一场血腥的杀戮。
  突然爆发的战鼓声撕裂了寂静的深夜,整座凤翔城都被惊醒了。
  在城头密切关注着战况的李茂贞心头一沉。鼓声一起,他就知道自己又中计了。上万士兵已经毫无悬念地掉进了史建瑭挖好的死亡陷阱。
  凤翔城内,许多熟睡中的人惊得几乎从床上滚落。他们睁开迷茫的双眼,无助而恐惧地看着窗外。几个月来一直度日如年的他们已成惊弓之鸟。突然爆发的战鼓声就像宣判自己死刑的轰鸣。冷汗像瀑布一样从他们的脸上滚落。
  而此时,凤翔城下早已山呼海啸,万马奔腾。无数披着重铠的战马从暗夜中奔涌而出,蒲军百营齐攻,声势惊天动地。
  岐军士兵惊得目瞪口呆,很多人瞬间放弃了抵抗的念头,丢下武器,跪地投降。更多的人本能地转过身,向城门涌去。
  但这些可怜的士兵已经回不去了。一心要赶尽杀绝的史建瑭早已派出数百骑兵占领岐城重门,截断了岐军的归路。
  逃兵组成的庞大混乱的队伍就像海潮一样涌向城门,遇到打击后又立刻如退潮般掉头涌向军营。这股巨大的人潮在城门与军营之间来回卷动,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凶悍的蒲军骑兵吹着口哨,挥舞着军刀,猛扑过来,疯狂砍杀。那股混乱的人潮迸发出无数哭喊声,惊恐地散开了。很快,他们就淹没在敌军骑兵的铁蹄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