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节

  这种手段,生于皇家生于皇家的司马十七郎见得多了,他不需要特别学习就深谙其中的道理,也能飞快地掌握使用方法。
  第六十七章 谋图发展淮王心计跋山涉水吴琏送马〔二〕
  在卢八娘的热切盼望中,吴琏的消息终于传了回来,在离开楚州十多天后,陈春煊在那条已经废弃了的古道上找到了正在艰难前行的吴琏一行。
  原来吴琏刚刚接到卢八娘的消息,益州氐族齐挺恰好开始了封锁州郡。在这种形势下,吴琏果断地带着人员和所有的牲畜借着放牧的时机走上了那条古道。带着上万只牲畜躲避官府,长途跋涉实在不是容易的事,尤其是冬季。
  这一路上遇到的困难应该可以写上一本情节曲折的书,官兵、世家、强盗、小偷轮流上阵,还有寒冷、雪水、道路不通种种天灾,但吴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把大部分的牲畜都带了出来。
  陈春煊带人找到到吴琏,帮助他向楚州行来,并写信向卢八娘建议,派船在楚州接应他们,分出一部分人马走水路,应该能更迅速更安全,也能保全更多的牲畜。
  卢八娘自然同意,她先派人送回信给吴琏和陈春煊,然后马上调集船队向楚州行去。船队是丁桂从吴郡带过来的,自然归到了盐城,也就是卢八娘的名下。她便让丁桂的一个弟弟叫丁槿负责船队,把打鱼的事情先放了下来,全力去接吴琏。
  又过了七八天,第一批船队就回到了淮北军大营,运载的除了牛羊外,还有一些羊皮、牛皮、羊毛、畜肉等物资,这其间有吴琏从益州带出来的,也有路上冻饿伤而死的牛羊留下来的,因为是冬天,还能保存得住。
  下面的两批船队上装载的都是牛羊了,最后还有一些马匹。按卢八娘事先统筹安排,其余的马匹从陆路走,穿过楚州向东,到淮河最东部,估计他们到达的时间,正好船只已经腾出来,再接应所有的马匹过河。
  终于所有的人、牲畜都在腊月二十八到了淮北军大营,吴琏和陈春煊只与大家打了个招呼,就都累得倒下睡死了过去。吴琏是不消说了,带着几十个人,赶着上万只的牲畜走了上千里路,人已经瘦得有些脱相了。陈春煊也好不到哪里,楚州一别时,衣锦腰玉,风度翩翩,现在灰头土脸,身上的衣服也看不出颜色。
  这次吴琏的到来,引起了比丁桂到时还要大的轰动,其实计算物资的价值此番并不如丁桂带来的丰厚,但几千匹马却把军中男儿的目光牢牢地吸引住了。不只是因为男人从本性就喜欢马,而且还是因为骑兵在这个时代意味着更强的战斗力,更大的获胜机会。
  司马十七郎和卢八娘早就安排了围栏,又找了些懂得照料马匹牛羊的军士前来帮忙,让吴琏和他的手下们好好休息休息。但是军中没有值守的人差不多都在围栏外看马,纷纷评论着这些来自西边的高头大马。
  卢八娘虽然骑术还可以,但她从来只是直接骑上准备得干干净净的马背,因此并不肯陪着司马十七郎去味道很重的围栏里看马。便笑着说:“我回去安排人用吴琏带回来的羊皮做些皮袄,发给军中,虽然不能每人一件,但夜间巡营的总可以轮流穿着。”
  司马十七郎的心思都在马上,随意地点了点头,“王妃看着办吧。”说完就走进了围栏,细看这些经过长途跋涉而来的骏马。
  桃花本来已经走到了围栏边上,见卢八娘不去,恋恋不舍地向马群望了一眼,然后就跑回卢八娘身边了,“这些马看起来虽然瘦,但是只要把饲料喂足,很快就会骠肥体壮的。”
  卢八娘知道她极喜欢战马,“你跟王爷去看马吧。”
  “不,我陪王妃回去,”桃花果断地不再去看那些马,“现在马都太疲惫了,不能骑,等好好喂上几天麦子就恢复过来了,那时候我再来,给王妃再选两匹好马,再顺便给自己也选一匹。”
  世上大部分人都是喜欢动物的,特别是心思单纯有爱心的人,当然卢八娘不在此列,所以她从来不自己选马,闻言不语,心里在计算这些战马每天要消耗多少粮草。
  回到了后营的屋子里,正是下午旭儿睡觉的时候,屋子里的大炕上躺着好几个孩子,有绿袖、细君、桃花等人的,一起睡了。有宁姑姑带着这些人在炕下围在一张案几周围给他做衣服鞋袜。
  几天前卢八娘突然想起来孩子是需要伙伴的,便让这几家把差不多大的孩子抱过来与旭儿在一起玩,于是这屋子就成了小型的幼儿园,虽然看不出旭儿有多喜欢与小孩子们一起玩儿,但是卢八娘却不打算让他只长于一群妇人之手,总要给他一个正常孩子应该有的良好氛围。
  这倒把几个孩子的父母都喜得不自胜,能从小就陪着小世子长大,是多有福气的好事啊,外面的人想进来根本不可能呢。
  卢八娘也立刻发现了这样做的弊端,那就是旭儿受到的待遇明显与别的孩子不一样,现在他还小,可能感觉不出来,但他大一些了,就会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比别的孩子不同。但是在这个阶级社会,这却是无法避免的了。
  眼下,旭儿虽然睡着,但其实他还是在享受与众不同的待遇。
  从京城出来时,王府里的很多下人都发钱遣出去了,再也没有专门做针线的日日不停地为卢八娘和旭儿做各季的衣服。卢八娘根本就没有再添新衣,好在她过去有几百套的衣物,就是去楚州参加贵妇人的集会都不用发愁。但旭儿就不行了,他不断地长大,总会有新需求。
  宁姑姑几个人有空时就会给他做些针线,但再也没有了日日穿新衣的时光。而且为了淮北军的生存,卢八娘已经把最好的锦缎都拿出去换东西了,再做的衣服不过用些寻常的绢帛。
  可就要过年了,总还要给孩子做一身新衣服的,现在宁姑姑手里拿的是一块非常漂亮的大红夹金百子图的缎子,这块缎子是宁姑姑一定要给旭儿留下的,她强硬在卢八娘把所有的锦缎都卖出去的时候把这一匹收了起来,当时就说要在过节时穿,现在拿了出来感觉上就非同一般,因为周围再没人有用这样好的料子,估计淮北军营地里也只有旭儿能穿了。
  卢八娘忍不住上前拿起正做着的衣服看了看,虽然是给不到一岁的小儿穿,但因为是世子过年的新衣,便按官服的样子做的,一看就知道费了不少的工夫。特别是一双小小的鞋子,鞋的前面还各绣了一只大老虎,活灵活现的。
  “真漂亮!”桃花接过鞋子,喜欢非常,因怕惊醒孩子们便轻声赞道,:“宁姑姑手真巧!”
  “你坐过来我教你绣。”宁姑姑向桃花笑着说。
  桃花早就把鞋子放下躲到了一旁,“我娘也会做,每年都给小虎和小豹做呢,再说我五岁时能帮我爹缝衣服了自然是会的。再说我哪有时间做这个呢,我每天都要陪着王妃的!”
  一屋子人都低声笑了起来。
  卢八娘也笑了,“桃花针线做得还不错的。”
  “就是嘛,就是嘛!”桃花赞同。
  大家又笑,笑够了,宁姑姑就说:“这块料子小世子做了一身衣服,还剩下一些,只可惜再做衣服又不够了。”
  卢八娘点点屋子里的几个妈妈,绿袖细君桃花,“给孩子们每人做双鞋吧,过节那天都穿着喜庆喜庆!”
  “这么好的锦缎,他们哪里配穿!”几个妈妈都赶紧拒绝。
  “就算是沾沾小世子的福气吧。”卢八娘摆摆手,看到旭儿动了动,走过去看着他张开了眼睛,就笑着把小小的儿子抱了起来,“快来看你的新衣服!”
  旭儿很喜欢这样漂亮的红色,伸出小手到处抓着,大家更是笑声一片。
  卢八娘就说起了羊皮袄的事,“要赶紧先做出一批皮袄,样子倒不要紧,只要能穿就好。赶紧送到前营,让巡夜的军士轮流穿,这时候外面冷着呢。再有剩下的,看看哪里最急需,就拨到哪里去。还有问问有没有会捻羊毛线的人,吴琏带过来的还有不少羊毛。”
  卢八娘一点也没意识到自己与过去很不一样了,因为旭儿,她慢慢与亲近的女眷们打成了一片,温馨而自然,若是在过去,她只会清楚而冷淡地把事情交待下去。
  宁姑姑带着两个人答应着出去安排了。卢八娘带着旭儿玩了一会儿,已经陆续有人将吴琏带来物品的清册分类整理出来,一样样报到她这里,她一边带着旭儿一边看,一样样吩咐人处理,又让人在一旁记录,就这样,用了大半天才把急着办的都做好了。
  司马十七郎到了晚饭时候才回来,满脸兴奋地说:“五千多匹马中能挑出两三千匹最好的做战马,加上我们带过来的,我打算建一队两千人的重甲骑兵。”
  在这个时代,身着厚厚的铠甲,马也披着铠甲,再拿着长长的武器,这样的重甲骑兵就如前世的坦克一样,所向披糜。
  只是花费也会非常大。
  “如果想要马骠肥体壮,饲料要好一些。”
  “是啊,不能只喂干草,要多加些麦子。”司马十七郎显然也早就想过这个问题,“等过了年,薛家送来的两万石粮食就专门用来喂马吧。”
  然后他自嘲地笑了,“自从过江后,我觉得最操心的就是吃饭的事,现在不只是人,又加上了这么多马和牛羊。”
  卢八娘深有同感,于是说:“薛家的这门亲事其实真的不错。”
  毕竟白送两万石粮食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