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建造粮仓
规划区域也就是个好听点儿的说法,他还没发展出农村,谈不上规划这个慎重的词。按照王扬的说法,就是整块儿地盘。
这块地盘就是他们生活区域的中心,在河流与麦地之间。
这片空地不大,如果说每间房子一百平米,这里也就只能摆下二十套,粗略点儿说,三亩地吧。
三亩地的面积,不管在哪看,都算小了,王扬却不在意,这个世界可没有土地局,自己想占哪块占哪块,反正足够众人活动。
他需要的,是规划粮仓的面积。
他们加工出来的木条,长有四米左右,也就是说,粮仓的两墙之间,不能超过四米,否则这屋顶就架不起来。
而王扬需要考虑的是,是两墙后加堵墙,做成两个单间,还是索性就做个四米宽的长方形大房间。
如果是给人住,多砌一堵墙自然是好的,不过嘛,这样一来,每个单间就得多砌一堵墙,那得浪费多少黏土和木炭?
不可取!王扬果断摇头。
他想着,现在这情况可不比后世,能省则省,等富余了再拿去丰富生活。
定下了主意,王扬立刻和众人将木条放在地上铺平,划了两条线,这便是砖块的放置区域。
然后拿砖块铺了一层上去,用脚踩了踩,将土轻轻夯实。
然后他便开始搭建。
这方面不用细说,一月之后,王扬的砖块越发得多了。两道两米高的平行墙,赫然坐落在空地上。
只可惜。这只是一个隧道,见不到屋顶。也见不到尽头,非常通畅。
走在其中,望着那暗红色的墙面,两砖之间有泥土的混合连接,仿佛看到了小时候外婆的家。
在那一刹那,他有一种回到现代的错觉。
这错觉就像突然迎来的微熏之风,一吹就陶醉。
摸着下巴,王扬来到了小麦地的边缘,看着绿油油的麦地微眯着眼。时间不多了,得抓紧时间搭建。
他叫来众人和他一起搭建屋顶。
这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简单的事,简单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王扬拿着木条的一头,斜斜的放到一堵墙的上方,然后拿个木叉,将这一头放到这一堵墙上空。
不需要任何固定。
他每隔了几十厘米到一米就放了一条木条,起到支撑其他东西的作用。
有了这些,想做些什么也比较容易了,比如说。在那些木条上放上绑好的干草,一个茅草平房就诞生。
要是实在想做个三角形的屋顶也不是不可以,多浪费一点时间,然后烧点瓦。铺上去,那就非常棒了。
估计要是真做出来,王扬可能舍不得放粮食。自己得先住进去。
当然了,既然砌了墙。王扬自然不可能做个干草的屋顶,那太别扭。而瓦这种东西,好是好,不过需要有个斜坡的屋顶才好发挥。
这平平整整的房子,用上去了也不合适,要是未来想要加盖楼层,拆起来也麻烦。
所以王扬便将上述两个点子给无情的抛弃了,他想的是另一个法子,既能起到完美的避雨,又能让未来加盖楼房变得简单。
没想多久,他就想出来了,可以放些完整些的板块上去嘛。
一块平整薄薄的板块,便可以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简单,朴素,实用,符合王扬的一贯作风。
这样一来,选择的范围大大缩小,锁定在用木板,还是用泥板?
用木板自然有木板的好处,王扬不看好处,他想要屋顶的目的很明确,遮风挡雨,能用就行。
所以他只看弊端。
经过两相比较,王扬发现木板的弊端太多,首先取材太难,一块一米宽的木板,就得砍掉至少一米粗的大树。
刨去树皮,加工一下后,能取出一块八十厘米宽的木板就不错了,况且树木可不是正方形的,也就那么一小段有那么粗。
而以王扬等人简陋的工具而言,加工木板一直是他们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当年为了峡谷门口那两块木板,不知道浪费了多少力气时间。
且砍树太累,制作出的工艺又不好,一些边角的地方指不定漏点风风雨雨进来。
这样一来,王扬便将目光转向了泥板上。
泥板的制作,就花费的时间来说,比木板快,人力也花得最少,物力花得多,得烧木炭。
但妙的地方是显而易见的,平整,四方,一模一样,很容易当成拼图游戏来拼凑。
不好的地方也很明显,烧了薄泥板了,就没办法同时烧砖块了。
转头看了一眼蔓延了很长的墙,王扬思索着先烧点薄泥板将上头遮住,免得来场大雨损失惨重。
至于砖块嘛,以后有的是时间烧。
驱赶者拉过来王扬,向他提了个意见。
他指了指那座窑,然后指了指自己等人,又指了指食物,意思是说,既然我们可以做个窑,干嘛砌墙做屋顶,再做一个大大的窑住进去不就行了吗?
还真别说,驱赶者的想法相当好,王扬同样也想过。
但他开始在地上画图,语重心长的向驱赶者表示。
地窖嘛,咱就不做了,这里的泥土太松软,顶没关系,就怕雨水一打,两旁的泥滑下来。
而且呀,水往低处流,就拿那个窑举例,雨水一下,水还不得往里灌?到时候咱们还得做些准备应对。
窑不住人,不管淹了塔了都没关系,地窖可得住人,得考虑下泥土的质量。
若非如此,费心想那地基干啥。
最后,王扬给出了总结语,能住地上,谁爱住地下?
驱赶者估计被王扬绕晕了,愣愣的点了点头,也不知道明白没明白,反正笑了起来。
没有更多特别的地方,他们将精力完全投入了烧铸泥板上。
泥板极薄,厚不超过一厘米,面积大概在一平方米。
按照王扬的说法就是,能多薄就多薄,尽量省点儿黏土,反正没想过当瓷砖用,烧得出来就烧,烧不出来拉倒。
对于这一点,王扬十分的放松,也没有任何的要求,只是在模板上下了比较大的功夫,要求众人都得严格按照模板来做。
众人自然没什么意见,估计大家都想好好的玩一玩,做起来特别认真,眼睛瞪得很大,一下都不想失误,免得浪费更多的时间。
这一批薄泥板被送进了窑子中,开始在木炭的炙热下烧烤。
王扬很期待,薄泥板烧出来的感觉,应该会和砖块不同,不然分什么陶、瓷,这片儿状,应该算是瓷了吧?
他隐隐觉得似乎不是按照形状来分陶瓷的,似乎是工艺手法和温度的不同。
摇了摇头,他没有过于纠结,这东西,就这么个称呼,不必放在心上。
他很想看看烧这么薄的板块,和烧厚得多的砖块,是有怎样的变化,已或者,没有变化?
说实在的,他其实挺想试试在黏土中加一些别的土质,或者把窑子改造成其他模样。
可他暂时真的没那闲功夫,万一失败了那得多浪费材料和伤士气。
所以他暂时决定保守一点,先将当务之急解决。
烧窑的技巧,王扬在这几次的实践中掌握了一些,他几次来都发现一个问题,水蒸气无法很快散去,导致温度上不去,白白浪费木炭。
而且有些砖似乎因为这该死的热胀冷缩而出现了断裂,当时只听窑中“喀喀”十几声,溅出一地尘烟,王扬听着那声音,小心脏砰砰直跳,生怕下边的砖不稳,上边儿的又倒下来,全部砸烂。
不过那次运气站在他那边,出现碎裂的是最上边儿的十几块砖,后来又烧了两次,他学乖了,不敢快速升温,而是在早期让木炭自行燃烧。
没有了外力的催动,砖中的水分慢慢的蒸发出来,等蒸发得差不多了,气体也出去了,才开始真正的高温烧制。
而事实证明,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这类的情况。
王扬思索着,板块毕竟薄些,更容易烧透,估计温度会达到更高,也能更早开窑,似乎很不错。
他依然选择了经验,慢慢的低火驱走水蒸气,待薄泥板干了,就加大火力一通猛烧。
这会儿就没什么技巧了,王扬也不管那么多,添进木炭就往死里烧。
这一次只烧了一天半,王扬就封上了窑子,等待开窑的那一天。
那一天在三天后到来,开窑的那一刹那,就像过往的几次一样,浓烟滚滚飘出,要人性命。
取出来后,王扬双目泛出精光,板块真的与砖块有微小的不同,在色泽上,比砖块亮上一些,摸上去却差不多,依然粗糙。
王扬估摸着,这是因为温度高了的原因?还是这次的黏土和水的比例不对?
看来等小麦收成后,找个悠闲的时间好好研究下,能弄出陶瓷来自然是好。
他来到了一面墙的下方,让驱赶者搭了把手,踩着他的肩膀,来到墙的上方,然后接过递上来的薄板,轻轻一铺,屋顶的一平方米的小区域再也淋不到雨了。
王扬又接了几块上来,双眼笑成了月牙:“恩,今天全铺了,先搬进去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