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谁传谁兵法?

  第十七章谁传谁兵法?
  “……”李隆基话一落音,只见王孝杰张大了嘴巴,满脸的惊讶。
  不仅王孝杰惊讶,这么多将领,谁个不如是呢?
  “你们这是……”李隆基有些惊疑,试探着问道。
  “好!好!好!说得好!说得太好了!”然而,只见王孝杰右手一握拳,重重一挥,大声吼起来,声若雷霆,远远传了开去。
  “好!好!好!”众将也是齐声赞好。
  众将打量着李隆基,神态大为不同了,个个一脸的佩服,适才他们对李隆基只有尊敬,没有佩服。
  李隆基只有十三岁,又是初次上战场,众将对他虽然尊敬,却不会佩服他。
  军中,只有强者才能让人佩服,不是强者,就没门。
  “楚王,你这话说得太好了,把那么多兵书战策归总到一句话呀。”王孝杰捋着胡须赞叹不已,一脸的欣喜。
  原本他对李隆基有些小瞧,如今,他不敢再小瞧了。
  “你这不废话嘛。这是岳武穆的感言,那能差吗?”李隆基在心里暗道。
  那么多的兵书战策,讲的都是如何如何用兵,归总到一句话,那就是“阵而后战,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具体的打法要因势而异。
  “好!”王孝杰眼睛瞪大,把李隆基仔仔细细的打量,怎么看怎么顺眼,大为欢喜道:“真没想到,楚王对兵法有如何高深的领悟,难得呀。”
  “我好歹也在现代军校呆过的呀。”李隆基在心里暗道。
  “既然楚王对兵法有如此高深的领悟,我也就不再讲这些了,以你之见,这一仗的紧要处是甚?”王孝杰明达之人,见李隆基对兵法的理解不凡,不再在兵书战策上讲解了,而是找更难的题目来考校李隆基了。
  与突厥这一战,很快就要开打了,如何打就成了问题,王孝杰这问题不是一般的难,是很难,众将拧着眉头,沉思起来。
  “就两个字:消息!”李隆基微一沉吟道。
  “消息?”众将大为讶异,一脸的惊疑。
  “为何是消息?”王孝杰也是惊讶不已。
  “消息,本就很重要,对于大漠来说更加重要。”李隆基解释,道:“大漠之上,无遮无拦,皆是开阔地,突厥自小生长在马背上,善于骑射,来去如风,今日在这里,明日在那里,要是没有准确的消息,难以对突厥进行有力的打击!”
  消息,也就是情报,其重要性不需要说的。要是没有可靠的情报,无异于瞎子,仗没法打了。
  对于大漠来说,情报就更加重要了。
  因为大漠与别处不同,是无遮无拦,皆为开阔地,便于大军运动。
  而且突厥自小生长在马背上,骑射娴熟,来去如风,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要是没有准确的情报,连突厥都找不到,更别谈打击了。
  这点,已经在历朝历代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得到了验证。
  比如说汉朝与匈奴的战争,一开始,汉朝取守势。直到汉武帝时,汉武帝改变了汉朝的军事战略,采取攻势。在他的努力下,汉朝大规模组建骑兵,大量的精锐骑兵在卫青、霍去病这两位天才的军事家统率下,纵横在大漠之上,打得匈奴一蹶不振,最终这个种族都消亡了,匈奴最后只存在于史书中。
  是以,拥有准确的情报,是此战的关键所在。
  “有理!有理!”众将齐声赞叹,对李隆基的佩服之情更多几分。
  “有理!有理!”王孝杰也是点头赞赏。
  “屁的理!”然而,一个突兀的声音响起,不是别人,正是武三思。
  他也想听听王孝杰讲兵法,是以凑了上来。
  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李隆基几句话下来,就博得众将如此赞赏,这不是他想要看到的,开始贬损李隆基了,道:“依我之见,调集大军,击突厥要害就是了。”
  众将齐翻白眼,个个鼻孔望天,连反驳都不屑。
  王孝杰摇摇头,没有说话。
  “哎呀,原来是武大将军呀,你真是高明呀。那你说说看,突厥的要害在哪儿呀?”李隆基斜着眼睛瞄了瞄武三思,扯起嗓子,阴阳怪气的道。
  “那还用说,当然是默啜的牙帐了。”武三思头一昂,胸一挺,语气笃定的道:“你连这都不知道,还敢妄谈兵法。”
  牙帐,就是突厥可汗的王帐,相当于唐朝的皇宫。
  “武大将军,你这话真是千古奇谈呀。”李隆基嘴角上翘,嘲笑道:“你知道么?默啜的牙帐是移动的,默啜在哪儿,他的牙帐就在哪儿,你怎么打他的牙帐?”
  突厥的牙帐与唐朝的皇宫不同,唐朝的皇宫是固定的,没人能搬走。而突厥的牙帐却是移动的,只要需要,随时可以换一个地方。
  谁都想到干掉默啜的牙帐,可就是没人能实现。
  “呃。”武三思被李隆基抢白,哑口无言了。
  “突厥倒是有一个要害,那就是黑沙城了,你能打下来么?”李隆基裂嘴一声冷笑。
  黑沙城是固定的,默啜的牙帐大多数在这里,真要能打下黑沙城的话,还真是击中了突厥的要害,只是打了十几年了,唐朝还是没有拿下黑沙城。
  “可以设伏呀。”武三思脸色难看,想了想,又迸出一句话。
  “噗哧。”众将再也忍不住了,齐齐失笑出声。
  “呵呵。”王孝杰也笑了,不住摇头,打量武三思的目光如同在看痴呆儿童。
  “笑死我了!笑死我了!”李隆基放声大笑,前仰后合,差点从马背上栽下来。
  “笑甚?”武三思自以为出了一个很高明的主意,却是引来众将的嘲笑声,他不明所以。
  “设伏需要有利的地形,大漠是开阔地,很少有可以利用的地形,你拿甚来设伏?”李隆基不住摇头,冷笑道:“小规模的设伏还有可能,伏击突厥数十上百人,上千人也有可能。可数十万大军的设伏,那很难很难。”
  “没错。”众将齐声附和。
  刷!
  武三思的脸色铁青一片,很是难看。
  “古往今来,在大漠上成功设伏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李牧。”李隆基的声调有些高,嘲弄之意更浓了,道:“就是蒙恬在河套之地大破匈奴,也那是以堂堂之阵打的!卫青、霍去病之辈纵横在大漠上,你听过他们有以设伏取胜的战例么?”
  “没错!”王孝杰他们又是大声附和。
  在大漠上设伏,那几乎就是空谈。古往今来,在大漠上发生的战争不知道有多少,真正靠设伏取胜的只有战国名将李牧在岱海设伏一战。那一战,李牧大破匈奴数十万。
  他之所以成功,那是因为在这之前,还没有人在大漠上设伏,他钻了匈奴人的空子,让匈奴人想不到,这才中计。
  自此以后,在大漠上大规模设伏的事儿,就没有听说过。小规模设伏的事儿,倒是有不少,可对于这样的大战,小规模的设伏又能有多少作用?
  “哼。”武三思鼻子不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一拍马背,策马而去。
  他本想表演一番,显示一下自己的“将才”,却是被李隆基说得一文不值,他实在是在这里呆不下去了。
  “楚王,要如何打探消息?”王孝杰瞄了瞄武三思的背影,眼中闪过一抹不快,冲李隆基问道。
  “大帅,我们可以从军中挑选一批头脑灵活,骑射娴熟的精锐,教会他们如何在大漠中生存,如可打探消息,再给他们飞鹰,就能很好的打探消息了。”李隆基开始解说。
  李隆基出身特种兵,对于如何生存,如何机动灵活作战,那是一套一套的。
  “有理!有理!”
  “听楚王讲兵法,我如醉醇酒!”
  众人是听得如痴如醉,个个如醉醇酒似的。
  “谁在传谁兵法?”猛然间,有人把王孝杰一脸赞叹的样儿看在眼里,在心里如是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