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高祖诸兄

  听闻刘弘地打算,刘恒稍稍一愣,暗地里略有些惊讶于刘弘的胸襟。
  ——刘弘今年才十四岁!
  不说寻常人家,即便是王侯将相家中的子弟,这也都是血气方刚,一天不惹点事就不舒服的年纪。
  刘弘却丝毫不以刘信之母当年的‘过错’,而迁怒于武哀王一脉,反倒是打算封刘信为王?
  即便心里清楚,刘弘这是实在无人可用才‘不得已为之’,但对刘弘在不过十四岁的年纪,就能有如此宽阔的胸襟,刘恒还是感到由衷的敬佩。
  看着刘恒目光中的安心,刘弘只是挤出一丝笑容,旋即陷入沉思之中。
  在历史上,吕氏燕王吕通死于诸吕之乱后,燕国被刘恒封给了刘邦的从弟,琅琊王刘泽。
  不过这一世,刘弘却不是很想让刘泽成为燕王了。
  ——这货,可是连部队都能被刘襄抢走的主!
  吕后驾崩之后,陈平、周勃暗中联络的诸侯王中,就包括这位琅琊王。
  不过,不知是因为胆小,还是因为有所顾虑,刘泽一开始并没有允诺参与此事,起兵反吕。
  然后,率大军兴致勃勃向长安进发的齐王刘襄,在路过琅琊国的时候,顺便就把刘泽抓了,将琅琊国的军队一口吃下···
  这样一个废物点心,刘弘怎能放心的把燕国交到他手上?
  历史上,刘泽之所以成为燕王,那是因为他对刘襄挟迫自己的事怀恨于心,所以在诸侯大臣商定皇位继承者的时候,直击要害的提了一句‘齐王母家钧驷,恶人也,即立,恐复为吕氏’。
  这一句‘无心之语’,顿时对齐王刘襄造成了一百倍的暴击伤害;原本当仁不让的皇位,就此与刘襄擦肩而过。
  后来,代王刘恒登基为帝,‘阻止’刘襄成为皇帝,无意间为刘恒登基立下汗马功劳的刘泽,自然就成了刘恒的功臣;刘恒将刘泽封为燕王,奖赏意义大于实际考量。
  但在刘恒依旧是代王的这一世,刘泽就无法成为功臣了——堂堂一介诸侯,居然连王国军队都丢了?
  不治你罪就不错了!
  如此说来,从刘邦的大哥刘伯一脉,刘弘只得到了一个备选人:刘信。
  刘邦的二哥刘喜一脉···
  想到这位,刘弘就感觉牙疼!
  太祖高皇帝二年,刘喜和刘邦和长子刘肥一同被封为诸侯王:刘肥为齐王,以刘邦长子的身份镇压关东;刘喜为代王,以刘邦次兄的身份坐镇边墙,防备匈奴人的入侵。
  结果刘喜夏天刚就国,冬天匈奴人就攻击了上、代一线的边墙。
  收到匈奴入侵的消息,这位汉太祖高皇帝的二哥,曾被太上皇与刘邦放在一起比较,并认为其比刘邦能干的代王刘喜,溜了!
  什么国民、官吏、军队,统统不管,只带着几箱金银细软,老婆孩子,直接跑了!
  且不说诸侯王临战跑路,所犯的罪有多么严重,光说刘喜这芝麻大点的胆子,就把英明神武的刘邦那张老脸给丢尽了!
  刘喜的两个儿子,那更不是省油的灯。
  长子吴王刘濞,于大概三十年后的景帝朝,发动吴楚七国之乱!
  次子德侯刘广,在吴楚之乱中大摇大摆的在长安来往于高门之间,给刘濞造势,在长安为刘濞争取支持者。
  即便历史研究者普遍认为,吴王刘濞发动叛乱,主要原因是景帝刘启为太子时,一棋盘将刘濞的爱子——吴王太子拍死,但刘弘依旧不怎么信任代顷王刘喜这一脉。
  ——把你儿子拍死了,你就要反?
  天家威权何在?
  说好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呢?
  再者说了,刘喜的长子刘濞,此时已经是吴王,刘弘要用,也只能将刘喜的次子刘广封为诸侯王。
  不过,真要让这俩兄弟分别在关东、边墙称王,那刘弘可就真没什么安心日子过了。
  ——历史上,吴王刘濞发动吴楚之变,最终失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北边的匈奴人,在整个叛乱过程中袖手旁观,从头到尾没有插手。
  基于此,景帝刘启才能腾出手来,将所有的精力、军队和物资集中在梁都睢阳一线,全力对抗由刘濞为首的吴楚叛军。
  如果刘弘真让刘广成为燕王或赵王,那将来,万一刘濞还是如历史上那般反了,刘广再来一出养寇自重,甚至是引匈奴人入关,刘弘可就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两线作战,历来都是兵家大忌!
  而对刘濞这一世究竟会不会反,刘弘持八成的怀疑——堂堂一介诸侯王,能因为儿子被弄死这么点事儿,就决定起兵对抗中央?
  刘弘觉得,除非刘濞是愤青,不然,这种可能性近乎不存在;景帝一棋盘拍死刘濞的儿子,顶多就是吴楚之乱的导火索,或者说,让刘濞多些底气的缘由而已。
  对成为皇帝,刘濞恐怕早在诸吕之乱发生之后,就已是饥渴难耐了——历史上,对刘恒登基为帝,关东诸侯就没几个服气的!
  这样一来,刘邦的二兄刘喜一脉,被刘弘全部排除。
  刘邦的四弟,历史上的楚元王刘交,刘弘倒满是敬佩。
  这位历史上的楚元王,作为刘太公的幼子,却丝毫没有因此而骄纵。
  根据史料记载,刘交不止在跟随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其文学方面的造诣,也是令人瞠目结舌!
  相传刘交年轻时,就尤喜读书,为人多才多艺,胸有大志。
  秦时,曾与鲁人穆生、白生、申公一起到荀子门徒——浮丘伯门下学习《诗经》;直到始皇帝禁止民间私学,并焚毁百家经典,刘交才回到了沛县老家。
  而当时与刘交一同学习《诗经》的同学中,就出了一个大佬巨擘——鲁申公,申培!
  这位鲁申公最大的文学成就,就是开创了《诗经》中的一个派系——鲁诗派。
  同学这么给力,刘交也不逞多让——为《诗经》作传注,在历史上号称《元王诗》,同样开创了一个新的《诗经》派别。
  在历史上,刘交的封国楚国,成为了当时《诗》学学术氛围最浓厚的地区之一。
  这位楚王对儿子得培养,也是下了大功夫——都不用说别的,光是刘交的几个儿子前后接力,在西汉前半段硬生生形成‘宗正者,必楚元王血脉’的潜规则,就足以说明问题。
  对刘交费心费力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刘弘自是不愿意放过。
  无论是刘交的次子刘郢客,三子刘礼,四子刘富,都是曾在历史上担任过九卿,并证明过其能力的人物。
  即便出于抑制楚王一系的势力,不能封刘交之子为王,刘交这几个儿子,刘弘也大可以用为朝臣——再不济,也可以拉一个过来,如历史上一般做宗正卿,给刘不疑分分担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