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李佑太子齐造反
大年初一头一天,过了初二是初三。
前来节度使府拜年的官吏,络绎不绝。
三个小家伙,也收到了好多压岁钱。
当然了,大家都是了解蜀王秉性的。
也没有人敢趁着这个机会来送礼。
过年期间,再次将李愔忙的不亦乐乎。
然后,李愔发现,三个小家伙刚学会走路的新鲜劲儿,已经过去了。
在他们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他们可喜欢走了。
根本就让人跟着自己,走过来走过去的,不肯停下来。
但是现在,那股新鲜劲儿已经过去了。
三个小家伙没事儿就喜欢让人抱着。
一看到李愔,李蓉就伸出双手,娇声娇气地喊道:“爸爸,抱!”
“哎!”
李愔开心地将李蓉抱起来。
然后宝玉也伸出双手喊道:“爸爸,抱!”
李愔再次蹲下身来,将宝玉也抱起来。
最后,天赐也伸出双手,向李愔喊道:“爸爸,抱!”
李愔:“……”
……
正月,魏征病故。
魏征的死亡,让李世民非常悲痛,罢朝五天。
追赠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
李世民下诏要厚葬魏征,不过被魏征的妻子裴氏给拒绝了。
裴氏的理由就是,魏征生前生活简朴朴素,死后也应该从一而终。
豪华的葬礼,并不是魏征的志向。
魏征家里十分贫寒,裴氏只有小车,装载着魏征的灵柩送往墓地。
李世民带领文武百官出城想送,并且亲自刻书碑文。
魏征死后,李世民十分伤感,经常对身边的侍臣说:“用玻璃做镜子,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知道兴衰更替;以人做镜子,可以看得清得失。”
“我经常用这样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错误,但是现在魏征去世,让我少了一面镜子啊!”
魏征病故之后,李世民派人到他家里,得到魏征书写的一页遗疏
《谏太宗十思疏》。
这封疏,应该是魏征在病重的时候写的,还没有写完,人就已经辞世了。
这封疏,自己非常潦草,难以辨别。
只有前面几行字,能够大概看清是什么意思。
大概意思是,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恶。
任用善人治理国家,国家就能安定。
用坏人治理国家,国家就会衰败。
公卿大臣,他们都有自己的好恶。
有自己不喜欢的,就只能看到他的恶。
自己喜欢的,就只能看到他的好。
好恶之间,应当慎重。
如果能够避免这一点的话,不因为自己的不喜欢,就否认他的长处。
不因为自己的喜欢,就看不到他的坏处。
任用人才,不任凭自己的喜好,这样的话,国家就可以兴盛了。
看完魏征的遗疏,李世民非常感慨,他觉得,自己恐怕达不到,魏征所说的那种境界。
哪些公卿侍臣,可以把这些话写在手板上。
如果看到朕有过错的时候,一定要敢于进谏。
……
现在,齐州养殖场。
第一批鸡和猪,已经开始出栏了。
这也让紧缺的市场,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当然了,缓解的程度,其实还是有限的。
毕竟,现在养殖场才初步成型。
养殖的数量,并没有达到最大化的程度。
而齐州的哪些安置村的灾民,现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事情可做。
每月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
现在对他们来说,种地基本上已经是白赚的了。
每月二百钱的还款,对他们每月都有几千钱收入的家庭来说,根本就不需要放在心上。
而齐州的灾民安置模式,也得到李世民的重视。
李世民命齐王将之书写成策,然后在整个大唐范围内推广学习。
这道命令,让所有的文武百官都为之震惊。
让李愔听到之后,欣喜不已。
可以说,齐州的灾民安置,已经走到整个大唐的前面去了。
齐王的经验,在整个大唐范围内进行推广和学习,这可是天大的殊荣。
上一次众多官员弹劾齐王的事情,李世民狠狠申饬了一番。
对御史风闻言事的权利,也收回了一些。
如果完全望风捕影,凭空捏造的话,是会受到严厉惩罚的。
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李世民并没有严惩他们,放过他们一码,却是在这里,狠狠地褒奖了齐王一顿。
这一次的褒奖,可是将魏王李泰,彻底给比下去了。
在这件事情之后,新年的二月份,李世民命人,在凌烟阁内,画了二十四个功臣的画像。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长孙顺德、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世勣、秦叔宝。
这二十四位功臣,武将有一多半。
当然了,这也是隋末唐初的时代特色。
因为,这二十四位功臣,基本上都是跟随李渊或者是李世民打天下的老将。
后世还有诗人写过一首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云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而在这个时候,剑南道节度使,蜀王李愔,却是变的谨慎起来。
因为他非常清楚,接下来,大唐要进入一个动荡的时期。
很快,时间就来到了三月。
就在这烟花三月,却是发生了一件震撼整个大唐的大事件。
幽州都督,燕王李佑,在幽州造反。
这里的时间节点,和原本的历史轨迹一般无二。
只不过,李佑所封的王还有封地,和原本历史轨迹中,有所出入。
原本历史轨迹中,李佑是被封为齐王,职务为齐州都督,他也是在齐州造反的。
但是因为李愔的到来,有些事情,悄然发生了改变。
现在的齐州都督,乃是齐王李恪。
而李佑,此时仍然是幽州都督,被封为燕王。
而原本应该是属于李佑的长史权万纪,被李世民截胡给了蜀王李寅。
此时,李佑的长史仍然为薛大鼎。
因为李佑行为乖张,行事荒唐,和之前的李愔有的一拼,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薛大鼎屡次劝阻,李佑置之不理。
薛大鼎气愤之下,就经常上奏状告燕王李佑。
李佑气愤之下,密谋杀害薛大鼎。
但是最终机密泄露,薛大鼎愤然之下,准备到长安告御状。
李佑十分害怕,派人杀害了薛大鼎。
但是杀害薛大鼎,事情迟早会败露,父皇肯定不会放过自己。
而这时候,李佑的部下燕弘亮劝他造反。
最终李佑听从的燕弘亮的建议,李佑征集幽州城中十五岁以上的男子为兵。
任命他的左右为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等官职。
并且打开库房进行封赏,驱赶百姓进城为兵,布置官署。
大肆封赏自己的部下。
李世民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十分震惊,派兵部尚书李绩,率领九州府兵,和刘德威一起,共同讨伐平叛。
此时,李佑每天都和燕弘亮等五人,还有他们的王妃一起举行宴会作乐。
而每当谈论到朝廷的征讨官兵的时候,燕弘亮就非常傲然地说道:
“皇上不用担心,属下一手端着酒杯,用一只手就可以杀退大军。”
李佑非常信任燕弘亮,听到他的话,十分高兴。
这时候,李世民写信斥责李佑:
朕多次告诫你,要亲君子远小人,可你就是听不进去,以至于会做出这种畜牲不如的事情。
你速来性情乖张,又缺少德行,耳根子又软,会被谄媚的话语蛊惑。
朕现在痛心疾首,你真是愚蠢透顶啊!
你现在变成豺狼一般的人,不忠不孝,霍乱幽州,简直就是死有余辜。
你违背礼义,为天地所不容;你抛弃父亲背叛君王,人和神共同愤怒。
你以前是朕的儿子,现在确是变成了我大唐的仇人。
……
结果,镇压反叛的大军还没有到幽州。
燕王李佑的部下,已经不再听从他的号令。
等大军一到,李佑手下的大军直接背叛了他。
很快,李佑就被拿下。
李佑身边的燕弘亮,被直接杀死。
李佑被捉拿到长安。
四月六日,李佑以谋反罪被贬为庶人,被李世民赐死在长安太极宫内省。
李佑的造反,让李世民极为伤心。
他觉得儿子的造反,他自己也有很大的责任。
他可能是一个好皇上,但未必是一个好父亲。
在李佑这件事情上,他并没有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
但是,李世民万万没想到的是,对他的打击,其实现在才刚刚开始而已。
李世民极为疼爱魏王李泰,尤其是在李泰去年上供了一部书之后,李世民多次对李泰的赏赐,都超过太子。
这让太子李承乾十分不安。
现在,对他太子之位产生威胁的,一共有三人。
第一个自然就是他一母同胞的弟弟李泰,第二个是蜀王李愔,第三个就是期望李佑。
但是这三个对手之中,李承乾认为对他威胁最大的,其实还是他一母同胞的弟弟李泰。
因为父皇喜欢李泰的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他这个太子。
并且,李泰同样是母后的儿子,拥有正统的名分。
尤其是,李泰距离他最近,威胁也是最大的。
因此,李承乾居然铤而走险,派人去刺杀李泰。
但是,刺杀失败,事情败露,李承乾很慌。
这时候,李承乾索性决定一条道走到黑。
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准备直接造反。
李承乾和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先下手为强,直接起兵逼宫造反。
其实,李承乾的胜算还是非常大的。
因为他就居住在东宫,距离皇宫非常近,有着天然的优势。
的确,太子的东宫西墙,距离皇宫只不过二十步的距离。
如果李世民没有防备的话,他很容易就能够取得成功。
但是令太子始料不及的是,燕王李佑造反,居然牵扯到了李承乾的侍卫统领纥干承基。
纥干承基被抓起来审问。
而纥干承基就是个二五仔,本来他被牵扯到的,只是燕王造反的事情。
但是这个二五仔,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直接就把太子给出卖了。
将太子要反叛,并且和什么人勾结,准备什么时候发动反叛,吐露的一干二净。
李世民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大为震惊。
当即就指定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萧瑀,还有兵部尚书李世绩,会同大理寺、中书省、门下省,组成专门的会审小组。
这个小组,差不多汇集了当朝所有的高级官员。
经过这些人的审判调查,认定太子的谋反证据确凿无疑。
于是,太子和他的一干同谋,全部被抓获。
这时候,李世民十分伤心。
就在一月之前,自己的另一个儿子李佑,刚刚造反。
现在,太子居然也开始造反。
李世民自问自己并没有罢黜太子的心思,而这个孽畜,为什么就能做出如此无父无君的事情来呢?
但是,李世民毕竟对李承乾倾注了太多的心血。
如果按照律法定罪的话,李承乾是必须要处决的。
但是李世民并不想杀掉自己的长子。
可是,这又和律法相悖。
到底该怎么办呢?
最终,李世民耍赖似的,直接将这件事情放到朝堂之上,让满朝文武,开始讨论这件事情。
最终,通事舍人来济建议说:“陛下仍然是慈父,太子得以终其天年,当属最好的结局。”
李世民果断的采取了来济的建议。
四月初六,李世民下诏罢黜太子李承乾,将他贬为平民,囚禁在右领军。
而太子李承乾的同谋,全部都被砍掉了脑袋。
短短的一个多月的功夫,他的两个儿子,竟然不约而同的造他的反。
这让李世民十分伤心,一时之间,李世民几乎苍老的十岁。
与此同时,李世民对他剩下的儿子,也开始十分警惕。
这两个儿子能够造他的反,哪其他的儿子呢?
有没有可能会造他的反呢?
魏王李泰就在他的身边,并且平素十分听话,他既没有造反的动机,也没有造反的实力。
其他的在封地上的,实力强大的,就只有齐王李恪和蜀王李愔了。
而齐王李佑,其实并没有多少兵力。
并且齐州距离长安实在是太近了,主要是现在交通便利了,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就能抵达齐州。
所以,李恪造反的可能性,也非常之底。
并且,李恪的实力也很弱小,弹指间就可以平叛。
唯有蜀王李愔,让李世民十分忌惮。
李愔手里,可是握有五万大军。
这还只是明面上的,暗中还有没有私军,李世民真的不敢确定。
因为现在就连吐谷浑,都很有可能在他的掌控之下。
并且,最可怕的,还是李愔手中掌握着先进的科技手段。
他的益州军,先是攻打吐蕃和吐谷浑,然后是攻打大事。
还有攻打薛延陀一战,都是无往而不利。
而蜀王李愔,和现在朝中的老将,关系都不错。
军神李靖,更是他的岳祖父。
如果李愔要造反的话,成功的可能将会非常之大。
就算他不能成功,最终也会给大唐朝带来可怕的冲击。
这时候,李世民终于对李愔无比忌惮起来。
嗯,蜀王在蜀地,待的时间太久了,应该挪一挪地方了啊!
接下来,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密谋,准备将蜀王李愔,挪一挪地方。
给他换个地方就封。
最好是把他放在身边,距离长安不远的地方。
只要离开剑南道,离开他掌控的铁板一块的地方。
到时候他就算想折腾,也折腾不出什么浪花出来。
……
剑南道,节度使府的长史上官仪,最近十分烦闷。
最近下班回家,总是喜欢喝闷酒。
甚至就连他最疼爱的孙女上官婉儿,都不能让他稍解忧愁。
上官夫人忍不住问道:“夫君,可是在公务上碰到什么难题了吗?”
上官夫人对自己的夫君,极为了解。
自己的夫君能力出众,莫说管理一个剑南道,就算管理更大的地方,也是不再话下。
而现在剑南道的形式一片大好,百姓生活蒸蒸日上,夫君能碰到什么难题呢?
上官仪摇头说道:“夫人,并不是公务上的事情。”
上官夫人接着问道:“夫君,难道是蜀王对夫君有所猜忌?”
上官仪摇头道:“王爷对我有知遇之恩,并且王爷用人不疑,将大小事务,都放心的交给我,对我从来都没有猜疑。”
上官夫人不解地问道:“哪夫君还有什么事情如此烦闷呢?”
上官仪苦笑道:“你一个妇道人家,就算说了,你也不懂啊!”
上官夫人一瞪眼说道:“你还没说,怎么就断定我不懂呢?”
额,上官仪,其实有些惧内的。
夫人一瞪眼,上官仪就先心虚了三分。
然后不由叹息道:“你也应该听说了,今年先是燕王李佑造反,紧跟着是太子造反。”
“先后有两位皇子造反,夫人试想,皇上对剩下的皇子,岂能没有防备之心?”
“而在诸多皇子之中,蜀王无疑是势力最大的一个。如果说造反的话,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个。”
“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又怎么可能会放心王爷呢?”
“所以,为夫断定,接下来皇上只怕要对王爷动手了啊!”
听到上官仪的话,上官夫人十分惶恐。
不由问道:“夫君,你的意思是,皇上要直接拿下王爷吗?夫君是王爷的左膀右臂,恐怕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吧?要不,夫君你还是辞官不做,咱们回家种地去吧!”
听到夫人的话,上官仪不由苦笑道:“夫人,不至于此!”
“为夫所说的,皇上要对王爷动手,只是会将王爷调离剑南道而已。”
“但是王爷的根基就在这里啊,一旦王爷调离剑南道的话,前面将近十年的心血,就全部都白费了!”
“并且,就算王爷被调离剑南道,皇上也会处处猜忌。而等到新皇登基之后,只怕王爷也……”
听完上官仪的分析,上官夫人十分惧怕,忍不住问道:“夫君,到时候,咱们也跑不掉啊?哪该怎么办呢?”
上官仪叹了口气说道:“天无绝人之路,为夫相信,办法总会有的,容为夫在想想。”
就在此时,忽然门房来报,说是王爷来访。
上官仪不敢怠慢,连忙协同夫人,出府迎接。
不过,他们刚刚出门没多久,就碰到蜀王李愔。
“属下不知王爷大驾光临,迎接来迟,万望王爷赎罪!”
听到上官仪的话,李愔不由哈哈大笑道:“上官长史,你我之间,何须如此?哟,看长史的脸色,是不是喝酒了?”
上官仪赶紧说道:“王爷来的时候,属下正在喝酒。”
李愔不由哈哈笑道:“哪正好,本王就陪长史喝两杯。”
“王爷请!”
“长史请!”
不多时,两人来到后院。
上官仪赶紧命厨子多做了几道菜,不多时,菜肴就被端了上来。
李愔看了上官仪一眼,上官仪马上意识到,王爷这是有话要对自己说,马上就命所有下人,都退了下去。
李愔端起酒杯,看着上官仪,似笑非笑地问道:“本王见长史面带忧色,不知是为何事苦恼啊?”
上官仪苦笑一声说道:“王爷,属下的苦恼,王爷又怎么会看不出来呢?这一次,属下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度过这一关了。”
接下来,他们差不多都猜到了。
皇上一定会将王爷调离剑南道。
如果奉命的话,将会失去前面好不容易打拼出来的,所有根基。
而如果不奉命的话,哪就是造反了。
而一旦兵戈相见,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这可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事情。
听到上官仪的话,李愔微微一笑说道:“本王自然是知道长史在担心什么,不过,本王以为,事情其实并没有到最坏的地步。”
上官仪疑惑地问道:“王爷,哪你的意思是?”
李愔微微一笑说道:“如果父皇的旨意已经下达,我们自然是不好推脱。但是现在,父皇的旨意不是还没下达吗?”
“如果这时候,边境不稳的话,本王自然要带兵镇压反叛。到时候,父皇还会不会下旨调走本王呢?”
听到李愔的话,上官仪眼睛不由的一亮!
对啊,现在王爷完全可以养匪自重,拥兵自固。
如果边境不稳的话,皇上就算想要将王爷调走,也不能马上就下达这样的旨意的。
如果这样的话,那么皇上忌惮王爷的心思也就忒明显了。
这对皇上的威信,也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在两位皇子刚刚造反的情况下,皇上一定不会这么做的。
至于让边境动乱,其实反倒是并没有那么困难。
南诏之地,一直都不太平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