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朵颜三卫1
一群低级小官红了眼。张家被弘治帝赏赐一千顷良田,他们当一辈子的官都挣不出这么多田地。
三品高官们静静看着事态发展,这次连御史都没出来说话。有人感叹奋斗一生不如让女儿嫁得好。弘治帝给张家的赏赐从未停止过,这一波的田产数量稍微有些大而已,他们相信今后还会有。事实也确实如此,但朱寿来了,将来的事情不好说。
但没等他们眼红多久,张家又把地给了太子殿下。
小官们抱着看好戏的态度,等着皇后和太子针尖对麦芒。谁知等到皇后抱恙,太子窝在皇庄不回宫的消息。
弘治帝晚上没有娇美的皇后相伴,儿子又不在身边。想让凌风子再次斋醮,被凌风子回绝。弘治帝郁闷之时,把精力投入到朝廷中。今天正好是六年一次的京查。
弘治帝召来吏部尚书屠滽,亲自翻阅各地官吏的卷宗。
“这位工部主事七十有二,为何还在任上?”弘治帝不悦地问屠尚书。
屠尚书尴尬地说:“此人本应致仕。是李广命人留任。”
弘治帝想到李广死后发现的黄金和白银,苦笑着说,“定时贿赂了李广。此次罢黜吧。把他的卷宗给太子送去。看他有兴趣要否。”
屠尚书愣了愣,躬身领命。
弘治帝殚精竭虑数天之后,吏部和都察院共同颁布京查结果。此次有官员1265人、杂职1303人被罢黜或调用。
被罢黜的官员一片哗然,纷纷闹着要吏部重查。当他们得知此次为弘治帝亲自考核后,顿时成了腌菜。
一部分被罢官的人被招入新开的西厂后,朱寿接到一波波地恶念值。直到吏部把罢免官员的手续办完后,这波恶念值才消失。
谁让没了官位的人,无法给朱寿提供恶念值。
朱寿耸耸肩,继续忙手头的事情。他把精于伺候庄稼的老农调往田庄。希望再小麦亩产翻倍、套种方法等种种农业技巧的推广下,田庄的产量能保持快速增长。
同时他还需要:制定西厂规矩;城外建设水泥作坊;修路、重修清宁宫;游乐场、代理商等。诸多事情压在朱寿身上,使他忙得分身乏术。
上午杨廷和教授文学课,下午英国公教体育,事情只能挤压休息时间处理。等他一一把事情吩咐下去后,时间已经到了二月份。
“终于忙完了。”朱寿难得睡了美美的午觉。他伸伸懒腰,等待英国公教授骑马。
英国公不在时,身边人压根不许他靠近马匹。只要他把脚迈向马厩,邱聚为首的内侍们就能抱着他的腿嚎啕大哭。朱寿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女人哭。在这里加半句,还怕内侍哭。
等了半天,等到英国公身边的亲卫。
“殿下,国公爷今日不能前来。还望殿下赎罪。”亲卫跪在朱寿面前说。
朱寿关心地问:“老师可是又生病了?”
“恶念值+1。”
亲卫想说,前几次国公爷可不是生病,是被太子您气病的。太子殿下推演时就不能让着些国公爷吗?堂堂英国公在沙盘上输给小太子太没面子。
“朵颜三卫攻入辽东。国公爷正和五军都督府各位将军商谈战事。”亲卫心中抱怨,嘴上如实汇报详情。
朱寿看到亲卫的恶念值一笑:“我要去旁听。老师气性大,受不得气。我怕朵颜三卫没击退,老师先病了。”
“恶念值+1。”
亲卫逃也似地离开。他可不敢把太子这个祸害弄到五军都督府。
京师传出去一段歌谣:太子想要田,于是张家给了;太子想要权,于是内承运库倒了;太子想要飞,于是有了热气球;太子想要电,于是天雷被驯服;太子想要银子,于是大批人把银子送上门;太子想要人,于是有了千名官员罢黜。
万一太子对兵事起了兴致,亲兵觉得他一定会被很多人弄死。
“让内行厂停下一切事宜,全力生产燧发枪。”朱寿下令道。
邱聚为难地说:“小爷,宫里有话传出来,燧发枪的生产必须先要经过宫里。”
朱寿双眼一瞪:“内行厂不主动把生产燧发枪的消息透露出去,谁还能知道?”
邱聚自知有惹恼了太子,忙不迭地离去传话。而接到任务的刘瑾不假思索地按照太子的命令行事。
朱寿对刘瑾的表现非常满意,难怪原主会喜欢刘瑾。朱寿摸摸下巴,心中有了思量。
由于朵颜三卫离京师很近,对于朵颜三卫的进攻朝廷上下万分关注。荣升为詹事府少詹事的杨廷和下朝之后,马上把上朝的情况反馈给朱寿。
杨廷和无奈,身份证一事使他被彻底划入太子党。无孔不入的东厂番子至今没有找到刺客的消息,折让杨廷和起了嘀咕。他从头缕缕事件,发现身份证最大的影响是断了他的后路。连唐寅和祝允明两只小虾米也被太子诓了进来。
顺天府多出来的五万户逃户来自何方?又是被哪些人收留?皇城根有五万没有入籍的人,想想都是件令人无法安睡的事情。
弘治帝也感到事情很棘手。当得知逃户多达五万之后,弘治帝立马下诏令:身份证只在顺天府推行,不对外扩散。但从今往后,凡是进入顺天府之人,必须办理身份证。顺天府内五城兵马司随时随地检查街上百姓的身份证。
这则诏令让暗地里涌动的波浪暂时平息。可令杨廷和害怕的是,太子得知后脸上似笑非笑的表情。他知道,只要太子羽翼丰满,大明人口庞大的逃户是太子首先会解决的问题。
“朵颜三卫控告开原、抚顺、广宁等地方官员欺压牧民、在马市上故意打压马价。而当地官员上折子叫屈,不承认有此事。”杨廷和禀告。
朱寿意味深长地问:“阁老们的意见如何?”
“阁老们偏向相信朵颜三卫。”杨廷和回道。
朱寿从《中华通史》中得知真相。可内阁阁老们反应说明一件事,文官们非常了解武官们的尿性。难怪英国公不想让他知道这件事。
杨廷和瞟了一眼朱寿:“陛下派左都御史顾佐亲往辽东调查案情。相信很快就会水落石出。”
很多人都在观望:当太子知道武官们的秉性,还会和他们走到一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