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9章 利益分成

  秦书凯听张东健话里的意思是支持自己的,心里也很高兴,冲着张东健伸出一只手说,谢谢张书记的支持了。
  张东健笑道,大家搭班子一起干工作就是缘分,整的这么客气干什么呢?
  秦书凯听了这话,冲着张东健笑笑,并未多言语。
  秦书凯哪里能看穿张东健的心思,他原本以为一中能够顺利搬迁,按照董部长说的分成方法,自己也是能分到部分好处的,没想到,董部长到自己的办公室谈过此事才几天的功夫,县委常委会还没来得及开,一中的校长范大龙竟然就出事了。
  就算是傻子也看得出来,范大龙的事情必定是秦书凯在背后搞鬼,否则的话,怎么会这么巧呢,范大龙被抓正好就在县委召开常委会研究一中搬迁事情前夕,这件事让张东健看到了秦书凯的实力和野心,这孙子只怕也不是省油的灯啊,跟那徐大忠恐怕是有一拼。
  对于张东健来说,徐大忠是狼,秦书凯是虎,这一对牲畜都没把他这个县委书记放在眼里,谁的势头强劲些,他就愿意往谁那边稍微倾斜些,尽管他心里对徐大忠没什么好印象,可是秦书凯在他眼里,也好不到哪里去?
  一个领导干部,想要成为官场中的常青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在五代十国时期,官场有位让后人倍受争议的人,名叫冯道,此人的官场经历相当离奇,后世人为他冠上“官场不倒翁”“政治流氓”“官场大滑头”“官场常青树”等绰号。
  在五代十国时期,改朝换代比老百姓换衣服还勤快,短短五六十年的光景里共换了五个朝代出了五姓皇帝。
  而冯道不管主子是汉人、沙陀人还是西夷人,也不管他们是创业还是守成之主;他都能够怡然做宰相,左右逢源。
  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升冯道为郎中、翰林学士,又授户部侍郎。不久冯道父亲去世,按当时法律规定,要暂时辞官回乡守孝。守孝期满他回到京城,这时庄宗李存勖被杀,皇帝已经是明宗李嗣源了,李嗣源赏识冯道便升他为宰相。
  明宗李嗣源死后,李从厚继位,冯道还是这个李家王朝的宰相。李从珂起兵造反,他率领百官迎接,并献上请李从珂当皇上的劝进文书。但李皇帝不喜欢圆滑的冯道,把他放任京城外去做官。后来觉得过意不去,又把他调回京城安排了没多大实权的司空之职。
  石敬唐从李从珂手里抢了金銮殿,冯道仍是官运亨通,当了后晋宰相。之后出使契丹,有机会当了奴才的奴才,哄得耶律德光高兴。回来后还被加授司徒、太尉之职,并先后封为鲁国公和燕国公。
  后晋被契丹(即辽)消灭后,冯道又改事契丹。辽太宗问他“为什么改事我朝?”冯道回答,“我侍奉的主子不成材,在他那没法混了,城也破了,兵也败了,我不到您这来不得饿死耶?”又说自己是“无才无德,痴顽老子。”
  辽太宗听后十分高兴,就封他做了太傅,他跟从辽太宗来到常山(今正定)躁动的代价txt全集。耶律德光北走,刘知远入洛阳建立后汉,拜冯道为太师。郭威带兵攻入汴京后,冯道又使出看家本领——率百官迎接新主子,从而又当上后周宰相。
  郭威死后,柴荣继位为周世宗。刘崇借契丹兵企图恢复后汉。冯道有些看不起周世宗,在世宗出征时言语上大不敬,他判断这回后周还得玩完,心里大概已经做好恭迎新主子的准备了。结果被世宗发放去守陵。本来很有政治投机眼光的冯道,这把真的看走了眼。他没想到柴绍能击败北汉和契丹联军。周世宗凯旋回朝没过多久冯道郁闷而终。
  这位被称为官场“不倒翁”的人物,在频繁的政权更迭中总能立于不败之地,后人分析此人成功之道在于他能面对诸多复杂情况下,都选择明哲保身,是不忠不义的奸臣;有人说他是心怀背心的乱世英雄、治世能臣。
  不管怎么说,冯道这棵“官场常青树”一生的传奇经历也算是做到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事实证明,后周没坚持多久就灭亡了。柴绍死后,赵匡胤篡位建立大宋。冯道对后周的灭亡作了比较准确的预测,只不过提前了10来年而已。
  如果冯道能坚持活到到宋朝,混个开国宰相当当不是没有可能的。根据冯道自己写的《长乐老自叙》记载,他在五代时期历任中央和地方官职为:幽州节度巡官、河东节度巡官、掌书记、摄幽府参军、试大理评事、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集贤殿大学士、检校尚书祠部郎中兼侍御史、检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师兼侍中、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行台中书舍人、户部侍郎,转兵部侍郎、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右仆射、司空、在中书、司徒兼侍中、太尉兼侍中、太傅、太师等等达四十余种之多。
  欧阳修曾评其“不知廉耻”,司马光贬其为“奸臣之尤”,王夫之说“道之恶浮于纣,祸烈于跖”,詈骂得如此激烈,将冯道指为十恶不赦的罪人。
  《旧五代史》却有另一番评价,说他“道之履行,郁郁有古人之风;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礼”。但对他“事多朝”也颇有微词,说他“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况于再三者哉!”
  姑且不看这些评语,探求一下冯道为什么能在官场上如此如鱼得水。
  首先冯道深谙“顺势者昌”这话含义。完全不要讲什么人格气节,一旦国难临头,赶紧顺应潮流,识时务者为俊杰嘛,冯道把这点练到了了炉火纯青独步天下之地步。
  冯道所以能当不倒翁,还有一个秘诀,就是不顾脸面。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王朝,一句话:全部通吃。
  冯先生之无节,“有奶便是娘”“弃暗投明”当家常便饭。正是靠了这个不顾脸面,冯道才能“久叨禄位”,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的混下去而不倒,颇有些大隐隐于朝的大佬样子。真可谓千古独此一人耳!
  冯道为什么挨骂?几千年来人们敬重的是忠贞不二、守节不移的臣子,而冯道不仅颠覆道德,让人难堪,更是对“忠臣不侍二主”天大的嘲讽。
  人们厌恶的是二三其德、朝秦暮楚的软骨头,不允许背叛自己国家,帮助敌人灭掉自己国家,然后再做敌国的开国功勋,而冯道又恰恰总是拿出卖国家利益来换取个人荣华富贵。
  若是冯道能生在当代的话,必定又是一个相当有“成就”的“官场常青树”,因为他的那一套若是用在当今的官场,依旧是有实用价值的。
  张东健之流自然是不能跟这位千古绝唱的官场常青树冯道相提并论,但是放眼现代官场中人,又有多少人内心其实是羡慕这位官场不倒翁曾经在官场如鱼得水的日子的,恨不得把人家的混世秘诀记在心里,用在行动中,立马也弄个宰相的位置当当,心里才满意。
  秦书凯从张东健的办公室里前脚出来,董部长后脚就进去了龙骑战机。
  董部长心知,眼下一中校长范大龙出事不打紧,他和徐大忠原本拟定的关于一中搬迁的计划立马要生变,他担心张东健这里,原本就不是相当积极的支持态度,别再为了这件事有什么变化,于是赶紧过来探探张东健的口风。
  董部长进门后,东拉西扯的说了一些不打紧的废话后,跟张东健提及一中校长人选的问题。
  董部长尽量用一种轻松的口气说,眼看着驴车套好了鞍子,马上就要启程了,这跟在驴后头赶车的竟然被带走了,这事情闹的,真是太邪门了,依我看,一中搬迁的事情不得不先放一放了,没有一中校长的申请,这件事根本就上不了常委会讨论。
  张东健一时有些弄不清楚董部长这次过来到底什么目的,于是喝茶抽烟,随口应付着董部长,并不随便说话。
  董部长说了几句开场白后,把话题转到了正题上。
  董部长笑眯眯的瞧着张东健说,张书记,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这么大的一中可不能长时间没有校长,不知道张书记心里对一中校长由谁来出任,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呢?
  张东健一副意味深长的眼神瞧着董部长,反问道,董部长心里难道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
  董部长也不隐瞒,笑着向张东健推荐了冯成贵,董部长的推荐理由是,冯成贵在教育系统呼声极高,不仅工作能力强,毕竟是当了几年的教育局长,对一中的情况相当熟悉,让他到一中当校长,立马就能把一中所有的业务给连接上,不会因为范大龙被抓给一中造成太大的损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