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解疑释惑
目光在对方的脸上停留,许琳抿起嘴苦苦思索着“控诉”的含义,可到底还是无法领悟透彻。
白中元的余光瞟过,将那有些落寞的神色收入眼中,似是得意、也似是不忍的撇撇嘴,最终还是做了解释。
在侦办刑事案件的过程中,不管是取证、检验,还是检索、鉴定,抑或是后续的走访、排查,其目的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想方设法获取到更多有关犯罪嫌疑人的信息和线索,这是不容动摇的核心点。
拿这起连环案来说,不论是受害人的数量多少,还是她们各自身上有什么隐情,警方去挖掘这一切都是为了将凶手缉拿归案。
可很多时候,从案发现场以及受害人身上找不到有价值的线索,那就需要警方根据案件征象做出大胆的判断和推导。
就比如,墙壁上遗留的荧光箭头。
显性的案件征象,通常都是有所寓意的,而且是具有绝对的指向性,不是有关受害人的就是有关嫌疑人的。
通过调查,连环案中的三名受害人并没有直接关系,能将她们联系到一起的只有犯下罪行的凶手。
这也就说明了荧光箭头看似映射的是三名受害人,其实真正指向的还是嫌疑人,其中必然隐藏着某种隐性讯息。
勘查结果表明,荧光箭头所在的墙壁区域不存在指纹之类的线索,由此便能排减行为得出心理痕迹的结论。
绝大多数反社会人格的嫌疑人,其本身的心理都是有着病变的,这种病态的心理往往是不能控制的。
嫌疑人在不能控制的病态心理下犯罪,那么在犯罪过程中必然会留下相关痕迹,归根结底还是对快感的宣泄。
宣泄,是一种略显极端的情绪表达方式,存有极为强烈的主观性,追根溯源则可以反映出嫌疑人作案时的心理。
综上所述,荧光箭头的寓意也就有了更深层次的解读,那不仅仅是在揭露三名受害人有所残缺的品质,更是犯罪嫌疑人自身的控诉。他一定是遭受过相关方面的挫折或是伤害,留下了无法摆脱的阴影,进而扭曲了心灵。
而这,就是他的犯罪动机。
因为清楚许琳的困惑,所以白中元在说出上述这些话的时候,尽量在以最准确的言语做着表达。
这种表达在许琳看来,所代表的就不仅仅是解疑释惑了,而是对方在刑侦业务方面的能力体现。
“不管白中元是不是值得怀疑,不管他在半年前有没有涉案,通过上述所言都能确定一个事实,其办案水平是值得推崇和肯定的,看来在爆炸案水落石出之前,还是要尽量维持好彼此的关系才行。”
许琳内心有此想法,自然是不会说出来的,于是便点点头附和着之前的话:“我听一位老刑警说过,在刑事案件中,如果获取到了嫌疑人的犯罪动机,也就意味着结案的大门打开了一半。若真如此,接下来我们的压力就小多了。”
“胡说八道。”白中元冷哼一声。
“你这是什么态度?”嘲讽的语气和粗鲁的言辞,顿时让许琳那点儿好感荡然无存,“白中元,你说清楚,我怎么就胡说八道了?”
“我没有说你在胡说八道。”看到对方当真有了些火气,白中元只好赶紧解释,“我说告诉你这句话的人是在胡说八道。”
听到不是说自己,许琳的脸色好看了几分,但这并不代表她就不追究了:“你这样说别人也不好吧?”
“怎么不好了?”撇开了许琳的关系后,白中元再说话时口气又尖锐了几分,“本就是误人子弟的言论,不是胡说八道是什么?”
“你什么意思,他说的不对?”许琳追问。
“当然不对。”白中元目不斜视的说道,“犯罪动机的确很重要,但在刑事案件中是很难定义每个环节主次之分的。”
“为什么?”许琳不解。
“因为三点。”白中元解释。
首先,刑事案件讲求的是夯实确凿、无懈可击的证据链,这当中不仅包括了嫌疑人的犯罪动机,还有诸多不容忽视的环节。而在这诸多的环节中,每一个都有可能存在决定性的关键线索。
其次,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起案件,哪怕是模仿犯罪,当中也是必然有着细微出入的。
案件不同,意味着作案人也会不同,如此就会导致案件征象差异化,进而犯罪动机占据的分量比也会有大小之分。
最后,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没有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之前,证据链的每个环节都可能会出现错误。
听完了白中元的解释之后,许琳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比对来看的话,貌似你说的更有道理些。”
“既然已经说了这么多,不妨再告诉你一句话。”
“什么?”
“细节决定成败。”
“我听过。”
“但你没有听到心里去。”
“你又不是我,凭什么这样说?”许琳有时候觉得对方这种自以为是的样子真的可恶到了极点。
“因为我有证据。”白中元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什么证据?”
“我们不说三名受害人,也不说嫌疑人,就单说案发现场,你就没有发现令人深思之处吗?”
从内心来讲,白中元并不是很排斥许琳,相反很欣赏她的性格和能力,当然这是在不提旧账的前提下。
通过之前的接触了解,可以看出许琳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也有一颗求知好学的心。
说是单纯的欣赏也好,说是为了以后工作中更好的相处也罢,总之不管出于何种目的,白中元都希望将自己所掌握的刑侦知识和经验技巧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对方,这也是他始终在回答许琳问题的原因。
当然,将这些东西原封不动的转嫁到对方的身上也不现实,必须通过适当的方式才行,而白中元所采取的便是引导。
与刚刚实习的警员不同,许琳本就有着较为丰富的案件侦办经验,虽说很多时候情报工作起到的是辅助作用,但整个流程以及各个环节她都是十分清楚的。长久的耳濡目染下,早已经具备了刑事案件侦破所需的能力。
打个比方,如果将办案人比作池子,办案能力和经验比作水,那么刚刚进入警队的人就是一座空的池子。这不仅仅需要教导如何引流,又该引向哪里,还需要时时刻刻帮忙将空池子给注满。
可许琳不需要,她的池子几乎已经是满了,并且已经连通了水源。这个时候如果再去注水的话,那么池子的水就会溢出,效果会适得其反。而引流的问题也不用太过于担心,她知道如何将水放出来,唯一需要做的是引导她将水进行合理分配,哪里要多一些,哪里要少一些,甚至哪里完全不需要。
当然,如果换做是别人白中元依旧会有所权衡,可许琳不同,他们彼此有过几次联合办案的经历,彼此之间具备足够的了解。除此之外,还有便是亏欠下的弥补,当初将许琳扔在荒郊野岭确实是有些过分了。
许琳可不知道白中元心中做着如此盘算,她全部的心思都在刚才的问题上,到底什么细节被自己忽略了呢?
思来想去,她依旧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不得已只能再次求助,但话说的一点都不客气:“我记得以前你虽然沉闷,但从不拖泥带水,怎么现在变得这么婆婆妈妈的了,难道失忆症真的这么可怕吗?”
“要问就直接问,不必这样夹枪带棒的挤兑。”白中元才不吃这一套。
“好吧,既然你这样说了,那就给你点儿面子。”许琳摊手耸肩,“我实在想不起来遗漏了什么细节。”
“再提醒你一下,方向。”
白中元的耐心正在渐渐消失,说出这句话时他已经打定了主意,如果许琳依旧说不出正确的答案,那么以后他将不会再毫无保留的与对方探讨任何的刑事案件。与其对牛弹琴,还不如省省力气睡一觉。
“方向?”
口中呢喃着这两个字,许琳苦苦回忆着连环案的种种,脑海灵光一闪时,脸上浮现出了释然后的笑容。
或许是这笑容太富有感染力了,总之看的白中元微微愣了下,不知道为什么,他内心涌出了一股熟悉感。这种感觉很奇怪,就像心底的一层纱被微风轻轻掀起了一角,但很快就又遮掩上了。
“你用这种眼神看着我干什么?”许琳注意到了对方的异常。
“没什么。”稍作掩饰,白中元正色问道,“想明白了?”
“明白了。”许琳点头,“你说的方向,应该是指的三处案发现场。确切的说,是这三处案发现场之于省城的大方向。我刚才仔细回忆了下,许菲家住城北、何丽家住城西、李冉家住城南,这就是你说被忽略的细节吧?”
“记忆力不错。”此时的白中元,已经将刚才那股异样的感觉抛之了脑后,称赞一声后又问道,“你觉得这会是巧合吗?”
“用你的话说,刑事案件无巧合。”也许是错觉,许琳感觉对方有了些不一样,好像说话温和了些。
白中元并没有注意到对方的目光,只是将油门踩的狠了些:“如果方向上也存在着规律,方队那边儿可就省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