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
而一个国家如此之大,更不止有多少活不下去的人和家庭。
这样一比,原身其实能算是在蜜罐子中长大的。
李成则不是多么善良的性格,人性大多偏自私,他也不例外。
只是通过元宝这件事给他提了个醒儿,让李成则有了更明确的的认知。
这个地方,穷人活不下去。
第10章
“李公子,地方到了。”
将近午时,河口村终于到了。赶车的老汉拉了拉绳子让牛停下,自己再从车辙上跳下来,转身。对里头喊了一声。
元宝见牛车停稳,也一股脑爬了下去,李成则随后下来。
这一路,当真是坐得腰板儿都僵了。
理了理衣服,让元宝付了车钱,李成则才抬眼看四周。
这村落不小,方才一路过来,也附近也有村庄,都不及河口村的规模。
河口村据说有百来户人口,因临着一条小河,就起了这个名字。
有河有水有山,更因挨着官道,进城的路不远又方便。
水田肥沃,林子山地也多,所以这里的日子过得不错。
至少看着没有面黄肌瘦的。
河口村是杂姓聚居,七八种姓氏,不过超过泰半姓李,故而以村以李姓为首。
李家祖上就是河口村人,一直到李保德的太爷爷那辈,因有幸娶了个城里姑娘,一家人才在皇城里落了根,往后几代就定居在城里。
只李家的宗祠和老宅还是在这里,每年过年,李家你家人依旧是要回来祭祖的。
李家现任族长,论起辈分李成则要称他一声三爷爷,对方是李成则爷爷的堂兄弟。
古代对氏族宗祠看得非常重。族亲之间一般不会断了来往。
平日不说,年节都是要走礼的。
河口村一百多户人家,算人口数量,应该在七八百左右。
因为李姓占了一半,如今河口村担任村长也是李姓人,就是李成则三爷爷的儿子。
因为这个,李姓人在河口村方便很多,更没人敢来欺负,要办个什么事也能方便点。
这就是氏族的力量。
李家在这里的祖宅,是个大三进的大宅院,要比京中住的地方面积要大上许多。
毕竟是乡里,地没那么值钱。
李家这宅院虽然看上去有点旧,但并不破,里头东西都齐整。
屋子里也不脏,是隔三差五收拾的。
这里因为李家雇的佃户住在这里帮忙看房。
是一对夫妻,带着一个八九岁的儿子。
这佃户以前是外地人,后来才落户在河口村。
两人没屋没地,便只能给人当佃农。后来老太太孙氏看人可怜,就把人招来看宅子,让他们住在最外头一进,平日就打扫打扫屋子。
李成则过来也这儿没事先托人送了口信来,兀地就来了,眼下不免害的那对夫妻慌手慌脚。
那二人虽知道这是主家的少爷,但往年过来得多的都是李老太太和大老爷。李成则这一头乍来,着实让人手忙脚乱。
他们都知道这位李少爷是个有大出息的,年头春天的时候,就听说考中了秀才。有了功名在身,这月又娶了大户人家的小姐为妻,真叫人羡慕都羡慕不来
这种人在他们眼里已经是高高在上,不敢高攀,更不敢得罪。
日子久了,李成则已经适应了古人这一套磕头跪地行礼的行为。
这夫妻二人突如其来的磕头再不能让李成则头痛。他淡定地吩咐元宝叫人起来,接着问了些这里的事。
当然主要是问李家那慌着的一百亩山地。
这夫妻二人,男人叫王虎,女的旁人就喊她王虎家的。
都是三十多岁的年纪,非常老实,说话带着一股别样口音。
在李成则面前回话很是小心翼翼。
不过总算不糊涂,问什么答什么。
这会儿到了晌午,到了用饭的时辰。
这两人大约也是回来吃午饭的,不然就该在田里忙活。
出门前诸多琐事孙氏都一一交代过,元宝也很机灵,看着情况就从兜里摸出手腕大小的一串儿大钱出来,给了王虎家的,让她去割点猪肉或杀只鸡,整些齐整的吃食过来。
他家少爷早上起赶路过来,正饿着累着呢。
王虎家的搓了搓手,嘴里连连哎哎了几声,又说,“这会儿就去。”
应了话,一边小心接过钱,又给李成则上了一壶茶水,才脚步匆忙往灶下去了。
这人手脚利索,干活快,半个时辰不到,就上了一桌菜上来。
有一锅子鸡汤,一碗腊肉蒸干菜,一盘青豆,一盘炒嫩笋,一盘炒鸡蛋。
李成则就一个人,这一桌怎么看都只有多的。
他让元宝坐下一处吃,元宝头摇得飞快,怎么都不肯,王家的自家也要吃饭,自然准备了元宝的一口,元宝笑嘻嘻说他过去吃。
但让李成则叫住了,他道:“莫要去蹭人家的,你且观他们家贫,日子必然过得紧巴,如此怎好再去吃,即便一口粮食也是粮食。罢,你便等我吃完了再捡剩下的吃就是,这么一桌,你可是觉得我能吃得完不成?”
这话语气并不重,且李成则还是淡淡的神色,但他一旦开口发话,元宝就完全不敢做声了。
心中只觉得少爷虽脾气好,看着也温和,但那周身气势只肖放出一丁点来也吓人。
若再放下脸色来,恐更会让人腿软。
元宝乖乖在屋子外,等李成则吃好了,他果真跟着吃了顿好的。
放下碗筷后嘴里还忍不住回味,觉得嘴里有油的滋味真好。
用过午饭后,李成则叫元宝跟上,带上从城里买的东西去了一趟族长三爷爷那边。
如果回来的是李保德,倒是不用亲自去,只李成则毕竟是小辈,又很少来乡下,去一趟也是应该的。
李成则坐牛车过来时路上已是有不少人看见,三爷爷那边自然都听说了。
果然李成则过来,三大爷很高兴,但并不惊讶。
陪着人说了会儿话,家中近况都问了一遍,李成才起身告辞。
他过来一趟就是要察看田地的事,人家就没多留。
李家现在的水田只有一百亩,不很多,田租上就还是寻着往年来的一户一户收上来就成。这几年年成好,粮食收成不错,眼下正式秋收季节,田里的谷子都收割打好,一担一担放在粮仓里。
不用很操心。
再去看了片地,李成则才发现自己之前似乎想错了,他先前一直从李保德嘴里听着林地山地的,便误以为那块地是地势高,又或是层斜坡状,又或土硬结实带石子的那种地。
现在一看,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大片大片的土地其实都是平整的,既不是黑土也不是硬土。蹲下来用手捻了捻,才发现是一种沙质地,土质很疏松,土层还深厚。
那土壤触手的时候,李成则心里就想到了一种东西。
西瓜。
这样软沙深厚的土质似乎很适合种西瓜?
西瓜……李成则在记忆里搜索了一遍,然后就发现,这个朝代没有西瓜这种水果!
他又想,是不是叫西瓜这个名字,便按照西瓜的样子再想了一遍,最后确定,这个地方,是真的没有西瓜这个品种。
原身从小到大都没见过,也没吃过。
李成则皱了皱眉,回忆自己的国家,西瓜是什么时候引进过来的?似乎是五代?还是明?大概是先从西域引进新疆,再传到内陆的。
但是这个朝代不同自己那边的历史,李成则有些为难,也不知道这里有没有西瓜秧苗这种东西。
但是这里也有西域,或许,什么时候寻个西域商人打听打听。
若是这一大片地真的能种成西瓜,以后就是一大比收入啊,最重要的是,这是个新品种水果,铁定能受欢迎。
不过目下想这些有点远了,西瓜秧苗都没影的事。
不过好歹这块地的情况他是知道了。以后不管是种西瓜还是别的,总归不能荒着浪费掉。
西瓜苗培育的时候是在春夏季,今年是不成了,要真能找到瓜苗,明年就可以种上,三月份七月份两季都可以培苗,早春一批还得弄几个中小棚。
不过就算有了成算,但不是立即就能生钱的项目。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即是如此。
李成则在河口观察查看了一番,下午就做牛车返回了京城。
进了城,仿佛一下子就热闹起来。
李成则心思早就想远了。
想要来钱快的项目那也要本钱投资才行,本钱李成则没有,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积累资本,赚第一桶金。
有一句话不是说了么,你若有钱,千百个项目会自动送到你面前让你赚钱。若没钱,就算你有千万个想法和项目,钱也不会来找你。
这话说绝了。
李成则没忘记自己是读书人,是个大学教授,或许他可以做点老本行的事。
当然他说的老本行不是指教书,就是自己想教书,这里也收不到合格的学生。
他是指笔杆子。
读书人,不管是哪类读书人,拿笔总能写点什么。
李成则早些天就有这个想法,只是还待考察一下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