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崞县石鼓寺

  杨胜武带人昼伏夜行,绕过曰军占领的崞县和原平镇,这一天来到原平镇西边约8公里的一个小村子。
  天快破晓时,部队围住这个村子。顿时,寂静的村里随即像一块石子投入水中一样渐次慌乱起来。狗也不甘寂寞,叫声扰得人心烦意乱。
  景磊敲打村口一户人家的大门,和气地说:“老乡们,我们是第二战区的部队。开开门。”
  说了半天也没人搭理,景磊看看杨胜武,摇摇头,双手一摊,表示无能为力。
  “走开,看我的。”马俊富一跺脚说。
  “你咋说?”杨胜武问道。
  “就说老子是土匪,不信这些刁民不开门。”马俊富满脸的怨气。
  “就你这幅德行还让人家开门,做梦去吧。”马晓良揶揄道。
  “那你叫呀?”马俊富嘟哝着说。
  “我,我也没把握。”马晓良推辞道。
  这时,恰好苑爱静带人过来,就被杨胜武叫住:“爱静,你前去敲门,看看能不能叫开?”
  苑爱静这几天被一帮伤员弄得心力交瘁,火气有些大,见连个门都叫不开,努嘴向一旁的刘蓉,刘蓉拔出匣子枪来就要叫门,吓得杨胜武赶紧拉住,说:“哎呀,我的姑奶奶,算了,还是让美云来吧。”
  周美云也是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见是杨胜武的请求,就打起精神来,问道:“咋说?”
  杨胜武低头想想,脑子里忽然灵光一闪,急忙说:“就说我们是崞县张培梅的执法队,要到忻口前线打鬼子。”
  周美云在天镇从杨胜武的口中多少知道一些张培梅的事迹,也知道张培梅是崞县人,在崞县口碑极佳,当下就走到这户人家们前,柔声说:“老乡,我们不是坏人,是你们崞县人张培梅的执法队,要到忻口前线打鬼子。今天想在你们村住一下。”
  说了没多久,就听里面有一个老年男人小声对一人说:“是张培梅的部队,咱开门吧。”
  话还没说完,就听一个老年妇女的声音低声喝道:“你听他们胡咧咧,张培梅的部队早在忻口前线,这是后方,哪来的什么执法队?”
  杨胜武苦笑一下,就拉开周美云,接话说:“老伯,我们真是张培梅的执法队。我是他老人家手下的中队长杨胜武,代县人。骗你们干吗?”
  停了一会儿,就听还是那个老年妇人问道:“你们有什么凭证?”
  杨胜武没想到这崞县人还真不好对付,就说:“我对张培梅的事迹十分了解,要不要告诉你们?”
  “张培梅是我们崞县人的骄傲,人出名了知道的人也就多了,不足为凭。还有什么证据?”老妇人死活不相信。
  “这……”杨胜武实在没辙了。
  “我有”,马晓良走上去,和颜说道:“前三天,我们和八路军并肩战斗,一举捣毁了阳明堡的24架飞机,不知这算不算证据?”
  “飞机?还大炮呢?”老妇人还是不相信。
  “你这两天听到过鬼子的飞机来过吗?”马晓良继续说。
  门“呼啦”一下打来了,从门里出来一个五十多的老头,只见老头回头对老妇人骂道:“妇道人家,知道个屁?这位兄弟,别和她一般见识。我老头相信你们就是张培梅的部队。”
  老妇人忽然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杨胜武他们吓得不敢进院,就见老头踢了老妇人一脚,呵斥道:“丢人败兴的,起来,快给各位军爷做饭去。”
  把杨胜武他们让进院,老头对杨胜武说:“对不住了,刚才冒犯了。”
  “哪里,哪里?是我们冒犯老人家了。”杨胜武抱拳说道。
  几个人进了破旧的屋子,老头对杨胜武说:“让各位见笑了,穷家寒舍的,没什么招待的,就让我老婆子给你们做点稀饭吧。”
  老妇人到院里抓了几把柴火,就在屋里做起饭来。
  杨胜武趁机问道:“老伯,这村里人为啥不敢开门?”
  “唉,你有所不知,这天杀的曰本人自打下原平后,杀人放火,这不,这几天就在对面向咱的部队进攻,可战况不利,就到处抓人,我那小子就是在前天被曰本人抓走的,刚才老婆子坐在地上哭就是知道咱的队伍来,有盼望了。”
  杨胜武这才明白刚才老妇人哭的缘由了。
  “老伯,不用怕,你的儿子抓到哪里了,等我们休整一下替你解救回来。”景磊本是一句宽心的话,哪知,老伯却当真了,“扑通”一下就跪在地上,老泪纵横地对杨胜武叩了一头,说:“谢军爷解救我儿。”
  杨胜武迟疑了一下,赶紧扶起老伯,断然说:“起来,我杨胜武要不把你儿子解救回来,就不配为杨家将后人。”
  “你是杨家将后人?”老伯一听,赶紧拉着老婆子一起又叩了一个头,说:“哎呀,敢情遇到了杨家将后人了,敢问军爷叫什么?”
  “杨胜武。”
  “老天呀,开眼了,老杨家的后人来救咱们的儿子了。”
  起来后,杨胜武这才问老伯:“敢问老伯,你们这个村子叫什么?你叫什么?儿子又叫什么?”
  “咱们这个村子叫停旨头村,村子小,只有几十户人家,前天,来了一伙曰本人,把村里的十几个小伙子都抓走了,说是给他们搬运物资。我叫张有庆,儿子叫张及欢。”
  待问明了具体情况后,杨胜武对苗长青说:“我看咱们就在这个村子休整一下,等到了晚上再行动,救出张及欢,你看如何?”
  苗长青为难地对张友庆说:“老伯,你看,我们的人不止这几个,有300来人,还有一些伤员,你们村能不能住下?”
  “够呛,要不,咱村子背后就是天涯山,半山腰有一座石鼓寺,那里只有一个老和尚,可宽敞呢。”
  杨胜武一听是石鼓寺,高兴地说道:“敢情这天涯山石鼓寺就在你村啊,我知道。”
  张友庆一听,也高兴地介绍起天涯山和石鼓寺来。
  天涯山,重峦叠嶂,山势险峻,奇峰怪石,峭壁耸峙。山尖似箭,直插云霄。天涯山西北山麓,有一妙峰,形似莲花,称莲花山。莲花山东南有一奇石,称石鼓。据崞县县志记载:“天涯山有石,形似鼓,不待琢以成器,惟应观而像园,鼓非革生音,从石中发清虚之雅奏,超尘溘似和鸣。”诗人无好问诗赞其曰:“焕起山灵槌石鼓,汉女湘妃出歌舞。”
  石鼓寺位于崞县天涯山,始建于元代,后经清乾隆、同治年间屡次修葺。相传元代时,娘家为介休的张显夫人氏,乐于施舍济穷,即在天涯山前建起舍药院,并供奉绵山介神(介子推),后改为介神行宫,随将舍药院更名为“石鼓殿”。现存元代皇帝御书“石鼓殿”大牌匾足证。张显之曾孙敬敬重修此祠,每逢清明时节,远近人流潮涌而至,看戏祈祷。
  杨胜武指挥众人在停旨头村住了一部分,又放了警戒哨,其余人就到了山上的石鼓寺,此时,天已大亮,背后的天涯山巍峨的身影显得壮丽伟岸,尤其是莲花峰,花瓣历历在目,让人感觉像是圣洁的山峰一样。
  到了石鼓寺,早起的老和尚见大群部队上山来,举起右手,唱了一个诺:“敢问各位施主所从何来?所到何处?”
  沈学亭此时一见和尚,天生有种亲切感,急忙越众而出,也举起右手,低眉说道:“师傅有礼了,敢问法号如何称呼?我们从来处来,到去处去。阿弥陀佛!”
  老和尚一愣,见沈学亭的禅理回答得有模有样,说:“法号慧海。”
  沈学亭忙举起右手,说:“弟子原先法号静河,在大同焦山寺出家。”
  “原是同道中人,难怪,各位施主,请!”
  在进寺门的当儿,沈学亭见慧海看着他们身上的武器直皱眉,就小声对老和尚说:“慧海师傅莫怪,我们这些人佩戴武器是释迦牟尼除魔降怪的法器。在这异族入侵的时刻,弟子不敢忘佛祖的旨意。”
  慧海一听,“哈哈”一笑,大声说:“好好,不愧为佛祖弟子。”
  一旁的仝雄成见两人在谈论禅理,头都有些大,就率先迈进寺门。众人随后也在慧海的带领下进入石鼓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