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谈御史

  她的精力主要是花在怎么种田上,这一点是有事实证明的,她的所作所为让大乾朝的粮食大大增产。
  以她的功劳,完全可以要一个大大的荣耀,或者是拿到一笔巨款,但她并没有。
  老皇帝压住她的功劳,她也仿佛根本就不在意,还是接着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慧县主在海盗来之前,就是一个不怎么太显眼、也不在意名利的人。
  实在是让两代皇帝放心。
  新帝上台后,原本就打算过一段时间施恩。
  就发现她的长子海澜科举成功,那么自然是把他留在京城的翰林院。
  只要海澜将来不做什么造反的事情,皇帝能保证他就是很平庸,也会让他当个吉祥物的。
  实在是不行,给他一个爵位就是,以这位县主的功劳完全可以恩泽后人的。
  此外,皇帝发现慧县主的女儿,也是要嫁进唐王府的人,成为世子妃。
  这么一算的话,海家其实和皇帝有着不浅的关系,也算是亲戚。
  皇帝心里是很满意的。
  他也知道慧县主一家人很知道规矩。
  就是在比较偏僻的地方,没有想着越过律法。
  作为一个有着远见卓识的皇帝,有必要去得罪一个人吗?
  想得很清楚的他,开口道:“关于侍卫的事情,朕知道,县主多年为国为民操劳,根本就没有做错事情。”
  “谈卿,你想的太多,纵然是女子,也是不乏高人在,当年的妇好不也是军中统帅?”
  皇帝原本还打算多说一点,但看到铁头御史那一身衣服,就没有了多谈的兴致。
  有时候看这个死老头子各种不爽,恨不得一脚踹开他。
  但他是一个皇帝,就要听从大臣们的谏言。
  算了,和倔老头不一般见识。
  他还是放了谈御史一马。
  转向唐王,皇帝说:“谈卿的衣服,既然是唐王扯坏的,那么,唐王给谈卿补上料子。”
  说完,皇帝做了一个手势,他的内侍一扬头,尖着嗓子喊:“退朝。”
  皇帝一早上朝,早就饿了,偏偏想要走的时候,谈御史开始弹劾。
  现在的他感觉自己饿的可以吃下一头牛。
  于是在别人的服侍下。
  一溜烟准备觅食。
  其他人此刻也是松了一口气,跟着下朝。
  好险,刚才差点血溅金銮殿,不少人都是暗中心惊。
  他们中不少人是人精,怎么不知道刚才谈御史搞得那一招,差点让皇帝成了昏君。
  刚才的他们都看到皇帝蹦起来,脸色变了好几遍,伸出的手都在打哆嗦。
  好在是没有真的出现那种以死相谏的情况。
  好险啊!刚才那一幕。
  在皇帝让可以退朝,他们都是三五成群,赶紧离开大殿。
  不要和那个差点酿成大祸的人在一起,刚才也太过惊险,一个个吓得不行。
  而唐王听了皇帝的话,想要翻个白眼,有心叫屈,凭什么让他赔料子?
  却皇帝已经一溜烟地跑路,让唐王嘴巴张了一下,还是忍住。
  然后他说:“御史大人,一会本王就把料子送过去。”
  说话时,他的语气中带着说不出的郁闷。
  “下臣不需要。”谈御史很强硬地说。
  他此刻摇晃着头,花白的头发,眯缝着眼睛。
  他对唐王观感不好,一个王爷不尽心尽力为朝廷造福,只想着什么画,有何用?
  唐王是不知道他的想法。
  要是知道绝对是啐他一头。
  人生在世,不过百年,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他想着怎么活,管谈御史什么事?就是他亲爹,去世的先皇都没有管。
  这个御史大人真的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管的太多,好吧。
  另外,现在的皇帝对唐王满意的不行。
  看看这个兄弟多么的上道,令他十分放心。
  根本就不用担心唐王造反,或者是和皇子勾连。
  要是唐王真的如铁头御史想的如此上进,皇帝才烦恼。
  此刻的唐王并不知道谈御史的想法,但他从心里看不中这个拧巴的老头子。
  就懒洋洋地说:“切!你以为本王稀罕送,告诉你,这是陛下的旨意,做臣子的,必须执行。”
  说完,唐王一摔袖子,活动了一下身体,就走出大殿。
  他还不愿意给这个老头子衣料。
  谈御史看到这里,气得是胡子一撅一撅的。
  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一个啥都不会做的王爷吗?
  他原本是不打算要唐王的东西,但听了唐王的话后,决定还是留下这些东西。
  此外,他还有一件事去做,作为官员的他,竟然在皇帝面前衣冠不整,这是大不敬。
  他打算回去后,上奏折请罪。
  皇帝的威严必须维持。
  而另一边的唐王,有些气哼哼地回到了自己家。
  唐王妃有些奇怪地,想要问问是怎么一回事,唐王先给王妃说,让人找出送谈御史的衣料。
  王妃是有些好奇的,要做官服的衣料,这是怎么了?是给谁准备的?
  大乾朝的官服,可以去专门的铺子买。
  十分精美,但花费钱多。
  俸禄不够花的官员,多是自己家人做好官袍,然后把补子缝上就是。
  王妃很好奇地,但还是马上让人去找寻衣料,而唐王才气哼哼地坐下,准备吃东西。
  被谈御史一气,他觉得自己不行了。
  要大吃大喝一顿,用美食安抚一下自己,下次再战。
  正好海宁、海澜、长安也跑来。
  因为有朝堂上的消息传出来。
  说是有人弹劾慧县主牝鸡司晨。
  海宁学过史,自然知道那个词不是什么好词。
  就特意跑过来,她想要问问是这是怎么一回事。
  唐王就一边吃,一边和唐王妃、海宁说了一遍整个过程。
  他原本就不是迂腐的人,去江南住了一段时间后,心胸更加开阔。
  在他眼里,这一次的胜利,根本就没有想过男女之分,他只是想到朝廷终于来了一次胜利。
  甚至在他想来,这是一场应该是大张旗鼓表扬地胜利。
  结果是得到的是弹劾,有病!
  海宁听后也是很同感,她很愤怒。
  大概在那位御史眼里,她娘只要是个女的,就是罪。
  要是做出什么贡献,也是想着牝鸡司晨。
  就仿佛娘亲并没有冒着生命危险,去阻击不少海盗。
  她从心里反感那个弹劾娘亲的御史,就问了一下这位谈御史是那一位?
  一问之后,海宁也知道谈御史是谁。
  她气得有些脸色发红。
  一拍桌子道:“这个人,怎么能弹劾我娘?”
  “要不是我娘,她亲娘和娘子早就死掉,还有没有良心?”
  唐王有些好奇地问:“你娘认识谈铁头的家眷?”
  “是的,我听一直跟着娘的人说过,那时候我娘还在镇南侯府。”
  “有一次进香,在路上遇到婆媳两个,她们当时被水困住,幸亏我娘派人把她们救出来。”
  “要是这样的话,她们一家人应该是十分感激你娘才对。”唐王妃听后,若有所思地说。
  “也许我娘是商家女的缘故,她们谢谢之后,后来见面只是点头之交。”海宁说。
  她一点也不喜欢谈铁头一家,在她看来,他们就是没良心。
  “噗!”唐王笑喷了。
  好在是他嘴巴里没有东西,没有呛着。
  但也喷出一些口水,让唐王妃瞪了他一眼,能不能好好吃饭?
  唐王全不在意,拍着大腿说:“哈哈哈,宁姐儿,这句话你说的对极了。”
  “谈铁头一家人,不管是男是女,据说就是什么都按着圣人之言,看不上商贾是理所当然的。”
  海宁摇摇头,说:“好笑,商贾中固然有人是见利忘义,但商家更多是诚信为上。”
  “事实上,要是没有商家,他身上穿着衣服,吃着饭,从哪里来?总不是这京城附近的人完全能更给的,最起码京城没有丝绸出产。”
  “这些都是商家的功劳,而且士农工商那一个阶层里,都有坏人,不单单是商家有。”
  “是啊,看人不应该只看人的身份,更应该看的是人心。”唐王妃插了一句。
  和余颖待过一段时间的她,很明白自家的亲家。
  虽然是商家女,只怕比那个谈御史知识更加丰富。
  而且还救命之恩时,还要看人下菜碟吗?
  要是这样的话,还说什么点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时候,唐王府的人回来禀告,已经把料子准备好。
  问现在是不是就送过去?
  唐王一想,说:“先放下,本王吃过饭后,就亲自送过去。”
  唐王妃一看就知道丈夫打算搞鬼,摇摇头。
  其实慧县主只怕是,根本不会在意谈御史的观感,何必和御史闹僵?
  她就低声对夫君说:“王爷,做事情时不要太过分。”
  “不管怎么样,县主曾经和我说过,谈御史纵有迂腐顽固不化的不好,但好在是不贪。”
  被妻子一提醒,唐王立马打消了原本的主意。
  这世上想要当官的人真多。
  一个个当官之前,或者是有远大的理想。
  但时间久了,一个个心就黑了,整个人都腐化堕落。
  看在这个铁头御史廉洁、不结党的份上,就放过他一码。
  “算了,既然是这样,本王就不去了,何必浪费自己的精力。”唐王说。
  “嗯,这就对了,不能给妹妹招惹是非,原本妹妹就不招御史喜欢,要是你再一闹,不好。”王妃说。
  “你说的对。”
  唐王还给海澜、海宁,说了这其中的缘由。
  海宁说:“嗯,好的,姨夫,这一次算是放过他,但要是他还要找事,我可就不客气的。”
  说到最后,她瞪大了眼睛。
  因为娘亲是最好的人。
  有人说娘亲不好。
  就是坏人。
  “嗯嗯,海宁,到时候我帮你,谈御史过于轻视女子,就是不对。”长安说。
  在一旁的唐王夫妻相互对视一眼,美滋滋地看着。
  好啊,终于没有让他们看中的儿媳跑掉。
  他们夫妻对这一对几乎是一起长大的年轻人,极为看好的。
  曾经说过早点定下。
  但余颖不愿意,她反对这个意见。
  说是男孩子应该多见识一下,说不定会有命定之人出现。
  如果他长大后,还是想要娶海宁,那么等长大再说,一切都不会迟。
  而余颖之所以不愿意,是因为有些男孩子和青梅定下后,后来又后悔了。
  说什么多年在一起,根本就是把所谓的兄妹之情,当成男女之情。
  死活要和天命之人在一起,要和原未婚妻退婚。
  退婚之后,对女方的影响太大。
  余颖为了预防万一,绝对不会让两个孩子早就订婚。
  而是等到他们自己觉得能订下。
  才从三媒六证一步步来。
  而这段时间里,海澜在殿试过后,成为了榜眼。
  还在京城成婚。
  正所谓是: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
  海澜的妻子,并不是京城的贵女,而是他自己先生的女儿。
  夫妻两个人也是早就认识,相处起来很是和睦,在赶考之前订下婚事。
  在他高中进士后,他的先生就带着女儿进京城送嫁。
  结婚时,男方的长辈是让唐王夫妻当的。
  余颖没有过来。
  亲家倒是没有埋怨,因为他们也知道海家的根底。
  琢磨着余颖大概是不想看到前夫镇南侯,才不愿意进京。
  所以余颖即使没有亲自到场,他们也没有在意。
  反正大家早就认识。
  订婚时,是余颖亲手给女方插上红宝石金簪。
  海澜结婚时,镇南侯也到了婚礼现场。
  不过看了一眼后,并没有靠前。
  因为唐王以男方亲长的身份坐镇。
  海澜的婚礼,就这样过去。
  第二天唐王妃特意跑来,送上余颖让她转交的见面礼。
  让海澜的岳父母是十分高兴的。
  后来他们夫妻两个人,干脆就跟着海澜夫妻两个人一起住,还有一个小儿子。
  等到过了一阵后,皇帝发下圣旨,说慧县主有大功,晋升为郡主。
  这下子可把铁头御史气坏。
  怎么能这样?
  在他看来,那个女人就是不守规矩,插手国事。
  虽然说是县主的手下,但一个县主为什么养这么多的能打仗的做什么?
  这一点,他在金殿上被气得给忘记了,现在越是想越是不对劲。
  另外,这位心狠手辣,基本上就要没有活下来的海盗。
  这一点也是谈御史看不上这位县主的原因。
  而且对她非但不罚,反而表彰。
  简直就是把他的老脸,扒下来让人踩。
  一气之下就气病了。
  养了好一段时间才好。
  他的老娘、妻子后来知道他生病的原因。
  只能是叹气,作为女人不知道该怎么劝解。。
  婆媳两人生怕他再也爬不起来,就烧香许愿。
  后来谈御史病好,祖孙三代就去寺院那里还愿。
  正巧的是,海宁也和唐王妃一起来上香。
  唐王妃不是虔诚的佛教徒。
  她只是更多是想要出来看看风景。
  但既然是以上香的名义出来,自然也是要上香的。
  好死不死的是,正巧两方人们在寺院里遇到。
  而唐王妃的到来,颇为引人注意。
  自然被谈家人看见。
  对于唐王妃的到来,谈家人是不高兴的。
  谈御史之所以被气得不行,主要就是在金殿之上唐王不放过。
  唐王每一句话都是咄咄逼人,让谈御史实在有些下不来台。
  谈御史当天回家后,气得吃不下饭,又急着上请罪折子。
  写完折子后,又气又怒的谈御史,再加上没有吃喝。
  强打着精神写完折子,就昏过去,还好发现的早。
  谈家人因为这个对唐王,是有些看不顺眼的。
  但她们也知道,品级差得太多。
  根本就接近不了唐王妃。
  也惹不起唐王。
  干脆离开远点。
  在婆媳眼里,还是不要和权贵关联。
  她们就没有进去,而是坐在一旁,等着唐王妃出来。
  谈御史的妻子,心里是替丈夫不忿,手里揉搓着帕子,间或瞪一眼唐王妃进去的地方。。
  在等着唐王妃出来的时间里,她有些想要说话。
  一看到唐王妃,心里有气。
  她这段时间里,一家人是苦的不行。
  夫君的每一笔俸禄,还没有发下来,一家人就做好该怎么花的想法。
  铁头御史的倒下,等于是多花了一笔预算外的钱。
  好在是后来做官服的料子。唐王府送过来。
  不然她就要砸锅卖铁,才能给夫君做出官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