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七章:盖棺定论

  没有人会想到能在这里得到随侯珠,能把这样一件国之重宝请回去,的确是意外之喜。
  随侯珠的魅力在于它的洁白,以及柔和的光芒,如果将其放在家中,完全不需要布置灯光效果。
  当然,也没有人有资格把随侯珠放在家里,它的归宿只有一个地方,故宫。
  可以想象,伴随着徐福寻找仙山,秦学兵海外探险,以及随侯珠的历史低位,故宫博物院又将吸引无数游客,迎来又一次高峰。
  趁着随侯珠还未入库,众人轮流着把玩,等回国后这件东西就会被送入故宫,想要拿在手里把玩几乎不可能。
  “随侯珠到底是什么东西制作成的?”轮到欧阳小妹的时候,小丫头嘀咕了一句。
  众人全都看向秦学兵,这里也就他对古玩的了解最深。当然,他们并不知道秦学兵对古玩的了解还不如叶梓菁,之所以能够连连捡漏,那是因为元其独特,能够感应旧气,又有玉笔可以帮忙鉴定。
  秦学兵把随侯珠拿在手里,仔细分辨,这颗珠子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谜,包括它的来历、材质、去处。
  近些年来,关于它的材质出现四种说法:
  其一:珍珠说。《史记?龟策列传》有“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的记载,认为随珠即珍珠。这种说法疑问有二,一是淡水珍珠,不可能如此巨大;二是珍珠的成份是碳酸钙,容易分解很难流传于百年以上。
  其二:料珠说。随州的曾侯乙墓出土了百余颗料珠,最大者直径2.3厘米,有人认为是随珠。实际上它是天然产出的火山玻璃。
  “琉璃”,也还不是古代文献中所见的对于玻璃的最早的定名,在其前,玻璃有着更为古老的称呼,是“随侯珠”、“五色玉”。东汉王充《论衡》“率姓”篇中有道:“兼鱼蚌之珠,与《禹贡》‘琳’,皆真玉珠也,然而随侯以药作珠,精耀如真;道士之教至,知巧之意加也。”明确提到,战国时的随国就已经善于烧制玻璃珠。
  近年在曾侯乙墓中出土了战国时代的玻璃珠实物,有专家认为就是文献中所提的著名的“随侯珠”。曾侯乙墓共出土173颗玻璃珠,在表面布满圆圈纹,一般称作“蜻蜓眼”式玻璃珠。
  其三:金刚石说。认为随珠是金刚石的主要依据是金刚石的晶体,多呈珠球状、无色透明、强烈的光泽等,但这些证据都不够充分。不过,金刚石在曰光下爆晒,在暗室里可以看见不同颜色的磷光。至于一寸有余,金刚石是有那么大的。
  其四:萤石说。这是目前世人普遍接受的说法。首先,随州的北部有萤石产出。其次,萤石确为发光矿物。
  秦学兵观察了一会,发现这四种说法都不靠谱,这颗珠子明显不是这些类别的材质。
  随侯珠的材质独特,拿在手里温润如玉,但却不是玉石,玉石并不可能产生这种光泽。
  “珍珠!”秦学兵推翻了四种说法,但仔细想过之后,却又接受珍珠这种说法。
  “不可能!”众人全都摇头,珍珠根本不会发光。而且珍珠内部水分会流失,百年就会跟蜡黄一样,没有任何美感。
  “是一种特殊的珍珠,通灵之后才产生的。”秦学兵想到一种可能,动物一旦通灵,就能吸收元气修行,这种情况下是有可能令珍珠产生变异的。
  众人都不由想起小龙之前在海里摸出一只河蚌,内部就有黑珍珠,颗粒更大,光泽也更加圆润。而造成这种效果就是因为河蚌身处元气充沛之地。
  由此可以想象,如果一只河蚌通灵,吸收元气,积年累月,是极有可能令珍珠产生变异的。
  这种解释并不难让人接受,因为元气造成物种变异这种事比比皆是,放眼神秘岛,几乎所有五种都因为元气产生或大或小的变异。
  “这么说来,民间的传说也并非毫无逻辑。”美女蛇想起传说中关于灵蛇是如何把随侯珠送给随侯的。
  民间传说,随侯乘船时,突遇风浪,一大蛇于水中衔大珠献上。
  大蛇于水中杀死河蚌,衔珠报恩。这样一来,秦学兵的推测就能解释的通,随侯珠确实是珍珠。
  “也有可能是蛇体内产生的。”秦学兵又做出一种推测,正常情况下蛇是不会产生珍珠的,但也不排除例外,如果蛇骨质增生或者被什么东西寄生导致局部皮肤肿大硬化,也是有一定可能产生珍珠的。
  如果是这种可能,那关于随侯珠的传说就耐人寻味了。传说中都说随候救了灵蛇,灵蛇衔珠报恩,可随侯珠若是出自蛇体,那岂不是说随候杀死灵蛇,获得珍珠。
  那也就是说随侯珠的故事都是炒作出来的,是随候为了巩固皇权而编造出来的故事。
  这种事情发生在古代绝不奇怪,就好比汉高祖刘邦醉斩白蛇,不也是为了炒作。
  只是刘邦比较高明,一统天下,开创汉室江山。随候则比较倒霉,因为随侯珠而被灭国。
  “等回去做个检测,应该就能查清楚。”美女蛇把目光从随侯珠身上收回,看向别处,不由惊呼了起来。
  左边的墙壁前竟然挂着一组编钟,大小不一,仔细一数,竟然有六十四件之多。
  “不会吧,徐福出海竟然把这东西也搬出来?”众人都感觉不可思议,编钟都是铜制作成的,非常重,这一套编造就得好几吨重,真不知道当时徐福到底造了多大的船。
  “国宝,国之重宝啊!”叶梓菁忍不住惊呼。
  编钟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这种乐器出土不算少,但也不多,每一次出土都会引发巨大关注。因为在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对于考察了解古代文化有着巨大帮助。
  “这是一套可以媲美曾乙侯编钟的稀世国宝。”秦学兵想起最出名的那套编钟,也是六十四件,(计钮钟十九件,角钟四十五件),分三层悬挂在满饰彩绘花纹的铜木结构的钟架上,每层的立柱是一个青铜佩剑武士。
  曾乙侯编钟上共有二千八百多字的错金铭文,记载了先秦时期的乐学理论以及曾和周、楚、齐等诸侯国的律名和阶名的相互对应关系,这一重大发现,据弃了所谓“华夏的七声音阶是从欧洲传来、不能旋宫转调”的说法。
  美女蛇走了过去,看了好一会,终于在一个编钟上面看到文字,又惊呼连连:“学兵,快过来看看,有几个字,是什么意思。”
  字,对于编钟来说极为重要。黑市上偶尔也会出现编钟,判断过年代之后就以“字”数轮价钱,一个字能卖好几百万。
  这还是黑市价格,如果青铜器可以自由交易,一个字拍出千万都有可能。
  秦学兵仔细数了一下,一共三千六百七十三字,这一发现让众人兴奋不已,字越多,就越珍贵。
  编钟上是秦朝的文字,秦学兵倒是能看懂,从中可以判断这套编钟并不是始皇帝送给徐福的,而是要托徐福之手送给神仙,求取不死仙丹的。
  铭文记载的事情并不复杂,也就是始皇帝听闻海外有仙山,特派徐福出海,敬上各种礼品,乞求神仙看在他是人间帝王,有统一天下的功德,赐下不死仙丹之类的。
  在这之中还记载了一件事,那就是随侯珠也是送给神仙的礼品之一。至此,关于那颗珠子是不是随侯珠的推论也可以盖棺定论。
  “始皇帝为了长生不老,还真舍得下血本啊。”秦学兵啧啧称奇,随侯珠可不是普通物件,象征着皇权。
  “徐福这一路上倒是很享受。”叶梓菁能够想象到,徐福这一路上肯定是一边把玩人间之宝随侯珠,一边聆听编钟音乐,怀里还抱着可爱的小虎猫,凡是都有人伺候,那曰跟现在的游轮也没太大差别。
  众人继续参观,山洞里留下很多古玩,大多都是青铜器,每一件都价格连城,放到古玩市场上,肯定能引发藏家疯狂。
  但很可惜,这些东西注定了只会被送进故宫博物院。
  “再去看看其它山洞吧,然后带人过来把东西搬上船。”美女蛇恋恋不舍,很想直接把这些东西都带回去。至于随侯珠,已经被她拿在手里,生怕一松手这件绝世珍宝就会消失不见。
  “还没完呢!”秦学兵咧嘴一笑,看向放编钟的那面墙壁。虽然元气没有产生感应,但他已经留意到这面墙壁不简单,恐怕另有乾坤。
  至于墙壁后面会有什么,秦学兵心想那可能是他最想看到的,法器!徐福的法器!
  (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