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立储
朱慈炯完全可以理解老臣们的心情,换做是他没准一样希望自己致仕之前能多捞一点政绩荣归故里,就好像他希望在圣武一朝能够尽可能的完成自己的目标,然后将一个铁桶一般的江山交到后世之君手上一样。
但理解不代表支持,最重要的是朱慈炯心里很膈应,他今年二十都没到,只要不出意外,在皇位上面待着的时间没准比康熙都要长,正国本立储君何必急于一时,难不成这些鸟大臣就那么担心他会早挂了不成……
国本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儒家大臣最为重视的原则性问题,这一点在大明尤其突出,太祖皇帝在懿文太子死后不立儿子为太子,而是立建文帝为皇太孙,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朱允炆是皇位的顺位继承人,是国本!雄才大略的成祖爷最后迫于压力不得不立痴肥的仁宗为帝,以至于号称‘类他’的汉王朱高煦叛乱,最终被亲侄子活活烧死,神宗皇帝欲立福王朱常洵为太子,遭到群臣一致反对,国本之争迁延长达十五年之久……
圣武朝按理来说,中宫徐后产子,大明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已经出现,圣武大帝有什么可犹犹豫豫,还一副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难不成天子想要立皇长子朱和堽?
难不成圣武朝还要来一出国本之争?神宗皇帝与大臣犟了十五年,最后依旧以妥协告终,可圣武大帝……满朝大臣没一个有信心能战而胜之……
话又说回来了,高敬妃确实艳绝后宫,可并没有听说天子有多么宠爱敬妃啊,与之相比,天子似乎更加宠爱卞氏姐妹才对。
所以朝内诸多大臣根本想不通天子为何迟迟不肯立储……
“也罢……”朱慈炯无奈叹息道:“朕便立和域为太子,择日昭告天下,以慰天下臣民之望……”
立储对于大臣来说关系到社稷兴亡,是原则性大于天的头等大事,但对于朱慈炯来说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太子正位若是不贤,不足以担社稷之重的话,他难道不能学康熙,人家还废了两次……
当然他选择妥协的原因同样是不希望诸庶出皇子长大以后对皇位心生野望,最终逼迫他不得不父子相残,更要顾及一点徐后的感受,他与徐丹如今也算得上是夫妻恩爱、琴瑟和鸣,迁延的时日越长,徐后如何能不心生愤懑,以至于让他的后宫不宁,无故生出嫌隙。
四位大臣相顾愕然,天子这是同意了?这似乎也太容易了吧,他们原本以为这一两个月不往宫里跑上几十趟,不把脑门磕出血来,天子都不大可能松口呢……
高弘图长长出了一口气,储君之位不立,朝里担受压力最大的就是他,谁让他孙女生了大明的皇长子呢?若说谁对中宫嫡皇子的威胁最大,毫无疑问必是朱和堽无疑,若是因此让敬妃引起皇后的不满甚至敌视,岂非要祸起宫闱,他高弘图勤勉一生,最后岂不是要因徇私让自己孙女入宫,而让满朝诟病,以至留下青史污点!
四人当中唯有史可法能够理解朱慈炯的心思,天子好说话?那是因为天子根本没把立储当做一回事,所以才会絮絮叨叨的找了那么多看似无稽的理由,换做内心已然有了决定的事情看看,不要说是他们四个,就是满朝大臣尽数在场,一如土改请命当日,七百多大臣差不多都要以辞官相要挟了,天子什么态度?还不是疾声厉语直接轰走……
所以,立储,与其说是天子选择向他们妥协,倒不如说是天子给他们一个面子,最终原因还是觉得不值得在这样的事情上面与大臣较劲罢了。
似乎生怕天子会突然改变主意似的,高弘图打蛇随棍上,当即请求天子拟诏,朱慈炯无奈亲笔手书立储大诏,用印交给史可法,内阁行文昭告天下!
当日午时过后,承天门外张贴皇榜:
“奉天承运 皇帝诏日:
朕承皇天之眷命,列圣之洪休,奉大行皇帝之遗命,属以伦序,入奉宗祧,谨于今时祗告天地,嫡皇子和域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担负社稷之重……即日立中宫嫡皇子和域为皇太子,望储君深思家国之重,实切兢业之怀,自惟凉德,共图新治……钦此。”
立储诏书一出,满朝上下才算松了一口气,圣武大帝废祖制有瘾,天知道会不会废了立嫡立长的制度,玩一出立贤不立嫡长的把戏,现在看来圣武帝还是明白立嫡立长制才是消除诸王之乱的根本,群臣算是白担心了一场。
朱慈炯憋了一肚子鸟气去了坤宁宫,脸上却又不得不拼命挤出几缕笑容,徐丹诞下朱和域之后,身体一直病恹恹的,与以前英姿飒爽的侠女形象简直判若两人,身体方才好上些许,便碰上爷爷病逝大丧,整个中山王府从小最宠徐丹的就是徐弘基,徐丹若说不伤感伤身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是如此一来,这尚未大好的身子就更见虚弱了几分。
撇开卞氏姐妹不谈,徐丹才是朱慈炯自己看上以后纳入宫闱的女人,换个时髦点的说法就是自由恋爱,感情倾向方面自然远非诸妃嫔可比。
徐丹仰靠在床上,怀里逗弄着已被立为储君的朱和域,眼中尽是怜爱,或许直到此时,徐丹才真正明白为人母为天下母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这种改变是朱慈炯愿意看到的,他也不希望自己的皇后大明的国母,一直都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傻丫头,这对于社稷江山来说绝非是什么好事,但同时他更不喜欢,沉闷的宫闱生活,让一个本是活泼灵动的少女,从此以后变成一个满肚子阴谋算计的毒妇,这样的女子教导出的子嗣绝不会是什么好鸟……
至少到目前为止,徐丹还是让朱慈炯非常满意的,刚才得知和域被立为储君之后,眼中并没有流露出理所当然或者是狂喜的神态,而是一股淡淡的欣喜,这一点让朱慈炯更加觉得立徐丹为后,并非是当初一时冲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