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使臣(3)
“将那个东吁使者撵回去,朕不赶他走,他倒是在鸿泸酒店白吃白喝上瘾了。”朱慈炯冷哼道:“让他回去告诉东吁他隆王,东吁国犯主在先,神宗皇帝不灭其国已是仁慈,从今以后东吁国是兴是灭,皆与大明无干,若是……若是他隆担心有性命之忧,朕在南京可为他置上一座府宅,保他一世无忧,也算大明尽了往年东吁称臣之义!”
“老奴记下了。”
“至于其余几国使臣……”朱慈炯略加思索道:“他们名为朝贡实为求救,大朝正式场合接见他们未免不合适,明日巳时以后让他们来御书房见朕,让史可法陪同。”
“老奴这就派人前去鸿泸酒店给各国使臣传话。”
朱慈炯点点头,身为大明帝君,有些事情想要避是避不开的,张献忠是他一手促成的南下,这个局自然得要他亲自去破开才行。
鸿泸酒店内,暹罗、安南、寮国、吕宋、爪哇以及东吁六国使臣齐聚一堂,除了东吁使臣以外其余五人一个个面带苦色,心情似是差到了极点。
张献忠如今在东吁俨然如同恶鬼,临近的暹罗、安南和寮国已经恐慌到了极点,三国国王早已会面最终组成二十万联军,屯兵缅甸边境,防范随时可能出现的大西匪军。
但即便如此,三国依旧没有多少信心可以力抗西贼,毕竟以东吁王朝远比他们任何一国都要强大的军力都以惨败告终,三国又如何有足够的底气一定能御敌于国门之外?
一想到如今东吁的惨状,几国国王都不寒而栗,一边部署防御力量,一边派遣使臣前往大明求救,而吕宋国听闻大明圣武大帝登基,仅仅两年便扫清内乱,大明国力更是与日俱增以后,连忙安排使臣前去大明朝贡,几乎是与三国使臣前后脚进的金陵城。
至于爪哇国使臣走的是海路,倒是比其余几国早到了近半个月,要说六国使臣谁最急,毫无疑问当属爪哇国使臣无疑。
东吁国使臣到了金陵半年多,再是急性子也被磨平了,何况东吁局势每况日下,差不多已经可以用破罐子破摔来形容,回国风险实在太大,待在明都至少安全可以得到保证,张献忠一日不离开东吁,东吁使臣宁愿大明天子一日不见他,反正就算见了也没用,就算大明现在发兵前往缅甸,张献忠大可拍拍屁股走入,东吁国能不能撑得过今年都很成问题。
安南、寮国、暹罗三国至少目前还是安全的,就算急切希望大明派军南下去收拾张献忠,可朝贡的礼数该做到位还是要去做,而且三国并不担心大明会坐看张献忠攻入他们国内,并且在大明的眼皮子底下灭了国统,他们三国可是正宗的大明藩属国,大明谁都不救,可如何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去死,这对大明的威信可是巨大无比的打击,而且汉人最注重颜面,于情于理看面子,大明圣武大帝都必须要发兵才是!
至于吕宋只是恰逢其会,决定来朝贡的时候没准都不知道张献忠肆掠缅甸的事,作为使臣能有个屁的危机感,但爪哇不一样啊!
因为爪哇已经直面西军的兵锋,两个月前,张献忠突然派遣义子张定国率领三万先锋军,搭乘英国远东舰队的海船绕过苏门答腊,直抵爪哇国万隆城,爪哇只是一个小岛国,常备军不过只有两万,战事一开,两万常备军被迎头痛击,损失惨重!
随后爪哇国王求救于荷兰东印度公司,荷兰出兵一千几乎全军覆没,张定国的三万大军一直杀到巴达维亚,爪哇国王随同荷兰舰队一起逃亡,最终爪哇国王暂时寄居苏门答腊岛上,而他则作为使臣前来大明求救。
简单点说,张献忠攻打东吁,东吁王朝如今凄惨无比,但国土名义上未失,阿瓦城一样完好无损,国祚自然还算是存在,但……从某种意义上说爪哇国王的逃亡已经预示着爪哇国已经亡了……
而且大明距离爪哇何止万里,中间又隔着茫茫大海,大明水师力量一直未曾听闻有多强悍,爪哇国王想要大明替其复国,将张定国撵下海的想法确实有点一厢情愿。
但总要做一做人事想一想天命的。
爪哇使臣入明都以后请求觐见大明皇帝,奏章递进了宫,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自然是韩赞周的手笔,这等小事,又有东吁使臣的前车之鉴,他自然没兴趣去麻烦‘日理万机’的万岁爷。
现在六国使臣联名请求觐见同样如石沉大海,怎能不让爪哇使臣心生绝望,他绝望的不是爪哇被灭了国,而是绝望临行前爪哇国王说的那句话‘如果求不来大明的天兵,那就不用回来了’!
天地良心,他在爪哇国只是一个不大不小官,因为汉语说的流利才被派来大明充当使臣,一家老小可都追随国王逃出了爪哇,如果他回不去,家人的下场可想而知啊!
“难不成我们要如他一样无休止的在大明耗下去?”爪哇使臣一指东吁使臣怒道,几人能被派来大明出使,至少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汉语说的相当流利,交流起来完全不存在任何语言障碍。
“老弟,你未免也太焦躁了一些吧。”东吁使臣斜了一眼道:“本使春天来到大明,如今已是深秋,足足七个多月,大明的变化可是实实在在看在眼里,你可知道这变化的背后意味着什么?”
“什么?”爪哇使臣棱起眼问道,其余四国使臣同时竖起了耳朵。
“改天换地般的繁华,百姓充斥内心的富足!”东吁使臣目光中满是羡慕道:“本官这些年一直都在关注大明的内乱,张献忠南下缅甸不过数月,东吁便被其折腾的奄奄一息,可大明被张献忠还有一个比张献忠势力还强大的李自成足足折腾了十几年,其状之惨,诸位可能想象?”
爪哇使臣不太了解,只知道大明内乱了很长一段时间,其余几位可是知道的不少,再联想到如今的东吁,情不自禁的打了一个寒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