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节

  张太师脸色一僵,他可不是这个意思啊!
  皇帝却接着说道:“先帝临死之前,还曾提起过未能修著大典的憾事,朕身为人子,身为国军,于情于理也该完成他的遗愿才是。”
  “既然张太师都觉得大典是好的,那就请诸位卿家同心协力,共著大典,以传千秋。”
  “微臣遵旨。”张太师只能答应下来,其实作为文人,他心中何尝没有修撰名著流传千秋百世的心思呢,不过是有其他考虑罢了。
  皇帝的目光又放到四皇子身上,交代道:“珩儿,此事事关重大,或许要多年才能有所得,你身为皇子定要以身作则,为朕,为大周好好修书。”
  四皇子脸上带笑,连声说道:“儿臣谨遵圣旨,定不会让父皇失望。”
  皇帝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宣布无事退朝。
  离开了宫殿,朝廷文武百官的脸色越发精彩,武将们对修书的关注不大,文臣们却不同了,一个个还未走出宫门就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
  四皇子走到太子身边,笑着说道:“大哥,弟弟我才疏学浅,说不得就要借用张太师、楚太傅等人修书,到时候还请大哥行一个方便。”
  太子眯了眯眼睛,冷笑道:“张太师楚太傅都是朝廷命官,又不是我的内侍,四弟要征用只管问父皇便可,何必来问我。”
  四皇子却笑盈盈的说道:“父皇已经答应了,只是弟弟想着这两位大人时长出入东宫,想必事务繁忙,总得跟大哥说一声的。”
  太子的脸色冰冷,俯视的眤了他一眼,嗤笑道:“秦珩,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你就不怕自己吃不下撑死了!”
  四皇子却丝毫不惧,拍着肚子说道:“好巧不巧,弟弟我别的没有,肚子倒是挺大。”
  太子盯着他的眼神恨不得冲上去将他撕碎,好歹他还有理智,知道皇帝已经对自己多有不满,这会儿闹起来自己绝没有好处,最后竟是忍下这口气转身走了。
  赢了一场,四皇子颇有几分得意洋洋,暗道苏凤章不愿意与徐家亲近又如何,最后得力的还不是他。
  别看主持修著大典的事情繁杂凌乱,看起来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皇帝可下令他能够征召天下文人,也就是说作为《宣武大典》的主持,他完全可以招揽天下名士。
  在此之前,即使有徐家在,但真正投靠在四皇子门下的人并不算多。
  毕竟在众人的眼中,太子是元后所出的嫡长子,五岁就被封为太子,这些年来虽说并不出彩,但也勤勤恳恳并无差错,实为正统。
  四皇子却不同,他的母亲徐贵妃出生一般,徐家在青州都算不得大族,只是徐贵妃受宠之后才日益发达,其实根基粗浅。
  宠妃幼子,这般的出生就注定四皇子在这一场权利角逐中占据劣势,更别提张太师等人一直以来都旗帜鲜明的站在太子那一边了。
  四皇子能够依仗的,也不过是皇帝对徐贵妃的偏爱和对他的疼爱,只是这几年徐贵妃色衰爱弛,虽说并未失宠,但皇帝对她也远不如当年了。
  偏偏新上位的宠妃玉妃是方家女,虽然也出生青州,但对徐贵妃只是平平,反倒是与无子无女的继后亲密异常,这实在是让四皇子心中焦虑。
  徐贵妃也曾向玉妃递出橄榄枝,只可惜玉妃入宫时吃过这位贵妃的排头,如今想要挽回却不是容易的事情,幸亏玉妃入宫完,膝下也并无子嗣。
  一想到通过修书能够招揽到天下文人,四皇子的一颗心都沸腾起来。
  与他的高兴相反,太子殿下在外还能维持平静,一回到东宫就挥手扫落了一桌珍宝,双拳击中桌案,骂道:“该死的秦珩,他想要做什么!”
  楚太傅随后进来,瞧见太子殿下失态的模样也是皱眉,劝说道:“殿下,您是太子,四皇子不过是光头皇子,何必与他计较。”
  太子听了这话却越发愤怒,骂道:“他是光头皇子,可父皇却让他主持修书,楚太傅,你是读书人,难道不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吗?”
  楚太傅自然十分明白,但在太子面前却说:“殿下,不管四皇子打着什么主意,修著大典都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想要招揽文人也不是易事。”
  太子冷笑道:“确实不易,可大典就是最好的筏子。”
  “父皇在一日,他便能修一日,便能招揽一日,天长地久,谁知道等父皇……”
  楚太傅皱眉道:“殿下!”
  太子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深深吸了口气平息了一些怒气,又问道:“张太师那边如何?”
  楚太傅只能回答:“在此之前,太师也并未听到风声。”
  太子更是皱眉,心中不详的预感更甚:“父皇怕是对我起了疑心,不然也不会刻意避开张太师,他这是在防孤。”
  “不至于如此。”楚太傅虽然这般安慰,可心中却觉得这是实话。
  皇帝年纪越发大了,但不是服老之人,这几年甚至开始宠幸年轻貌美的玉妃,而太子却快到而立之年,只要皇帝不想退位,两人的矛盾就会越来越大。
  身为元后嫡长子,坐拥太子之位,是太子最大的优势,但同时也是他最大的劣势,只因为皇帝的身体康健的很,只怕没有十年八年都不会萌生退位的想法。
  可太子呢,有四皇子的虎视眈眈,他真的还能稳坐钓鱼台吗?
  太子身上阴郁暴躁之气不散,忽然问道:“父皇怎么会忽然起意修书?”
  楚太傅答道:“翰林院箫翰林面圣之后,陛下才起了心思,当时殿内只有陛下、四皇子、箫翰林和李公公,具体说了什么无人可知,但……箫翰林不是这般胆大之人。”
  “如今圣旨都下了,他还不够大胆?”太子冷笑道。
  楚太傅犹豫了一下,还是低声说道:“金科状元楼苏凤章,如今便在箫翰林手下办事,听说他们二人关系极好,十分相得,箫翰林献上的藏书索引便是苏凤章所作。”
  “苏凤章!又是他!”太子咬牙切齿的喊道,他可还没忘记当初殿试之时,便是苏凤章坏了他的好事儿。
  “他不过是一个编撰,竟敢如此!”
  “是不是他,过几日便能知道了。”楚太傅如此说道,他们的陛下赏罚分明,如果此事与苏凤章有关的话,不可能对此毫无表示。
  楚太傅叹了口气,又忍不住说了一句:“若没有四皇子,这苏凤章倒是人才。”
  太子冷笑一声,骂道:“苏莯这个废物,有池良俊帮扶还如此无用,实在是浪费孤的时间,至于苏凤章,既然他要帮秦珩做事,就休怪孤不能容人了!”
  楚太傅张了张嘴,很想说一句此事与苏莯无关,倒是池良俊为官多年,在自己的眼皮子地下被人下绊子,让箫翰林和苏凤章直接上报到了皇帝面前,才是真的无用。
  只是他想到太子殿下一直对池良俊青眼有加,池良俊的幼女还是太子的宠妾,到底是将一肚子的话咽了下去,罢了,事情既已发生,就算让太子对池良俊不满也无济于事。
  第141章 升官来的太快
  皇帝的圣旨从天而降,直接炸裂了整个朝堂,而翰林院更像是被人从外往里扔了一把炸药,差点就要烧得一干二净。
  虽说圣旨里头并未提到箫翰林的名字,但后脚便有人来调走了箫翰林,到时候他会作为副总裁统领一部分修著事宜。
  以箫翰林的履历来说,这简直就是飞一般的升职,更可怕的是这件事并未经过池良俊。
  梁成大学士那边直接派人过来,二话不说就把箫翰林带走的,跟着他一起离开的还有苏凤章,这就像是一个巴掌直接落在了池良俊的脸上。
  明知道箫翰林背着自己在陛下面前做鬼,池良俊却拿他没有丝毫办法,如今这两人都不出现在翰林院了,即使他还是明面上的顶头上司,又能如何?
  用恼怒都不足以形容池大人此刻的感受,偏偏在外人面前他还得装作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不然就是对皇帝的不敬,对四皇子的不尊。
  回到房中,池良俊却伸手砸了自己最爱的那个砚台,心中恨毒了这两人。
  “我倒是没想到,这姓箫的竟是一条毒蛇,这些年的老老实实都是装出来的,果然这些南蛮子就是奸猾,不能与之为伍。”
  “还有那苏凤章,哼,他以为这样就能出人头地吗,一个无依无靠的状元而已,进了那摊子浑水可有得好受,我就不信他能得到什么好处。”
  苏莯站在旁边眼观鼻鼻观心,心中却也激荡不已。
  等池良俊发泄完了,才看向他说道:“你也别傻站着,若不能让陛下喜欢你,重用你,殿下那边可不好交代。”
  苏莯只得表心意:“是,大人,下官会努力的。”
  池良俊显然不满意他的说法,但皱了皱眉头挥手让他出去,不想再多说。
  苏莯走出门,心里头却沉甸甸的,这几日宣武大典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连带着池大人对他的态度也冷落了不少,若是继续这么下去怕是不好。
  再想到苏凤章一声不吭的闹出这般大动静来,苏莯心中更有几分嫉恨,一时间阴暗的心思闪过,只盼着他会摔一个大跟斗。
  不少人都盼着苏凤章能摔一个跟斗,谁让他进入官场不久就闹出了这般的事情,四皇子现在有多喜欢他,太子一脉的人就有多厌恶他。
  可就像楚太傅猜测的那般,皇帝是个从不掩饰自己偏爱的人,宣武大典的修著还在准备中,苏凤章的升迁公文倒是先下来了。
  他被任命为翰林院侍讲,实际上却干着修著的事情,也就是说,现在他的品级已经跟箫翰林持平了,成为了这一届进士中第一个升官的人。
  几个月的沉寂还没让健忘的百姓们忘记这位当初风头无二的状元郎,如今更是频频提起,京城人士最喜欢的就是谈论朝政了。
  舆论的最中央,苏凤章其实也暗暗叫苦,他提议箫翰林修书的事情,不过是因为索引目录的改编并不大,需要再加一个筹码。
  谁知道皇帝一听,竟是干脆利落的颁发圣旨,一副大动干戈的架势。
  四皇子更是已经开始诏令天下文人捐送藏书孤本,一时间天底下都在谈论宣武大典,一瞬间让苏凤章想到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
  天知道他也没想过闹得这般大动静,可谁让他碰上一个心随意动的皇帝呢。
  既然闹大了,如今他也只能跟着一起干。
  幸亏皇帝一番人员安排下来,以他的履历只能当一个跑腿的罢了,连箫翰林几乎都排不上号,反倒是变得不起眼起来。
  苏凤章也努力让自己显得不那么突兀,不该说的话一句也不多说,倒是让负责的两位大学士心生好感,暗道这苏凤章也不是那种不知天高地厚之人。
  《宣武大典》的修著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光是准备就十分繁杂,按照苏凤章的计算,如果皇帝真的打算弄一本百科全书出来,恐怕至少也得十年时间。
  如今藏书都还未整理完毕,苏凤章每日看似忙忙碌碌,其实做的都是打杂的事情。
  他倒是甘愿如此,不过这一日却特意请了假,只因为等了几个月,他家中亲人今日会抵达京城,苏凤章自然是要亲自去接的。
  京城码头上,苏氏一家正收拾着行囊准备下船,白姨娘亦步亦趋的跟在苏赵氏身边,又勒令一双儿女不可乱走,心中总有几分担心的样子。
  苏赵氏倒是放松许多,笑着劝道:“白姨娘,你担心什么,这里是京城,天子脚下,不会有人作乱的。”
  白姨娘却说道:“小心驶得万年船,这都到了地方了,可不能出了乱子。”
  苏兰章却已经待不住了,两只眼睛一刻不停的往外瞧,兴致勃勃的说道:“娘,姨娘,这里就是京城吗,看着果然比咱们湖山县热闹多了。”
  苏慧慧在旁边笑道:“当然热闹,这里可是京城,大周最繁华富贵的地方。”
  自从几个月前家中得到了二哥高中状元的消息,一家人嘴上的笑容就没有停歇过。
  原本苏赵氏是不想进京的,怕一家子老小反倒是拖累了苏凤章,再者按照大周朝的规矩,入朝为官之后,每三年官员是可以请一个长假回家探亲。
  村长族老那边都等着苏凤章回家探亲,到时候好开祠堂祭祖呢。
  只是过了一段时间,苏凤章写信回乡,道明了翰林院暂时不准假,至少也得等到明年才行。苏赵氏这才改了主意。
  只有苏阿荣一个在苏凤章身边,她是如何都放心不下的,两个大男人一时半刻还好,长年累月的没有人照顾哪里能行。
  苏赵氏怕儿子吃亏,又见苏凤章心中写到苏兰章的教养和苏慧慧将来的婚配问题,这才下定决心入京,只是前前后后的准备起来,他们抵达京城已经是中秋之后了。
  白姨娘一把拉住活蹦乱跳的儿子,叮嘱道:“别乱跑,待会儿丢了我可不管。”
  苏兰章嘻嘻一笑,拿起一个包裹就说:“娘,我来帮你。”
  “哪里要三少爷帮忙,奴婢来就行啦。”说话的是苏赵氏后头才买来的丫鬟杏儿,她年纪不大,力气倒是不小。
  魏娘子也笑道:“是啊,这些让奴婢们来就成了。”
  正说着话呢,两个男人走了进来,正是苏二叔家的苏辞章和苏草章兄弟俩,前者笑着说道:“婶子,可以下船了。”
  苏辞章摸了一把苏兰章的脑袋,笑着说道:“哥哥来就成,你这细胳膊细腿的别折腾了。”
  苏家除了苏兰章都是女眷,苏兰章有还是个孩子,苏氏一族自然不放心他们单独出门,最后便让苏家兄弟俩来护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