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历史的惯性
第五百七十六章 历史的惯性
李道宗亲率一营骑兵推进到平壤城外十里时,可谓意气风发。这一路推进,果然如李诚战前预料那样。沿途各地守军根本没有想到安东城陷落的如此之快,面对兵临城下的唐军,斗志全无的守军,投降成为了首选。
还又一次是对手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先锋骑兵就已经杀进没有来得及关闭的城门。
趁对手反应不及,集中战马,精锐骑兵一人三马,每个骑兵再配上两个双马的辅兵配合,快速推进,如疾风一般的横扫过去。把兵贵神速的战术发挥到极致,这就是李诚向李世民推荐的战术!幸运的是李世民也确实采纳了这一战术。
这一战术的缺点也很明显,现在李道宗距离身后最近的友军,距离在二百里。现在真的是深入敌军腹地了,四面皆敌的情况下,如果李诚的水师不能及时赶到,李道宗唯一的选择就是立刻后退,与身后友军汇合。
天近黄昏,十里外赶回来的探马,马蹄声碎。李道宗抬手示意全军停止前进。
“报,本部与水师斥候汇合……。”探马的汇报让李道宗精神一震,李自成果然没有让人失望。单纯的骑兵在坚城之下,别说作战了,立足都谈不上。这里可是对手的国都,兵力的数量和质量,都不是沿途的小城市能比的。
“等一等,江不比海,水师如何在此立足?”李道宗猛然想到这个,在海上或者是海边立足,因为距离和退路的关系,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但是在城市附近立足,危险系数放大了无数。李诚是怎么做到的?
“此事卑职不知,没来得及问。”探马如此回报,李道宗只好作罢。示意骑兵编队,做好战斗准备,绕着城市往东边走。
还没看见水师的营盘,李道宗就嗅到了空气弥漫的血腥气息。这是才打了一仗么?不然怎么会如此的浓郁?抬头看看天空,阴沉沉的天,看似天就在额头上的压抑。
这是要下雪了么?李道宗的思绪稍稍飘了一下,很快就拉回来。轻轻的夹一下马腹,坐骑稍稍加速。爬上一个小坡之后,李道宗终于看见了江边密密麻麻的人在活动。
勒马仔细端详,没看见人在打扫战场,这一仗不是才打的。看看时间,最慢也是两三个时辰之前就结束的战斗,算起来应该是上午的事情了。
辅兵正在修营地,大大小小的营盘上,忙碌的人群沿着江边拉出去十里地。这是多少兵力,才能弄出这么大的动静来?很明显,这里不仅仅是大唐的水师,应该还有大量的辅兵。
水师的船都停在江边,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桅杆树立如林。策马上前,慢慢的靠近时,地上能看见一片一片新翻的土,这是打扫战场后处理的痕迹。
前方一里地之外,出现了一队骑兵,李道宗仔细看看旗号,大大的一个“李”字。这会能用这面旗号的,只有李诚了。没想到他能迎出来三里地。
两人都很识趣,在二十步之外勒马下来,大步上前一脸的热情。
见礼寒暄两句之后,李道宗直接问了起来:“宗观此地应有一战,不知自成何以教某。”
很明显,正在修建的营盘选择的是一片开阔地,这种情况对于水师来说比较附和兵法。作为水师总管,最担心的就是对手的火攻了。这样的地形也是有问题的,什么问题呢?登岸以后,敌军以步骑兵结阵攻击,很难在岸上立足。
水师只有一营三千陆战队,这里是高句丽首都的眼皮低下,随随便便能拉出几万人打过来。李诚是怎么顺利登陆,并且守住了登陆场,这会还在修建营地。
“王爷何不仔细看看水师的营寨?”李诚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一句。
李道宗听了笑道:“欺某不知兵耶?即便有水师远程支援,这等地形,对手居高临下,万人一个冲锋,登陆部队就得退回船上。再者,敌军以小船栽薪水流而下,火攻威力倍增。”
李道宗指出两点要害,李诚听了笑嘻嘻的点点头道:“王爷说的全对。”李道宗还没得意完呢,突然就看见了江面上一排船,看规模都在三五百料的样子,连在一起遮住了整个江面。
这一下李道宗倒吸了一口凉气:“自成,好魄力。”
“十艘五百料的海船为代价,以铁索相连,堵住江面。船上我军士卒,只要负责灭火就是了。没了火船的威胁,敌军只有岸上一路人马需击之。王爷当知,李某所制火药的威力。”李诚道出原委,李道宗这才恍然大悟。
“战争本来就是为了胜利不择手段的过程,十艘船舍了也就舍了,不算什么。”李诚淡淡的总结了一句,李道宗忍不住想赞叹一声。
简单的脑补一下,整个战斗的过程就在脑海里形成了,敌军等水师登陆的差不多之后,同时发起攻击。就是不给水师掉头的机会,时间点肯定会把握的很精准,都是打仗的好手,这个不用疑问。接下来就是水师,或者说是李诚的表演时间了。
李道宗和李诚继续往前走,很快就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东西。啥呢?拒马!
没错,水师登陆之后,首先放下的东西就是拒马,这东西根本就来不及现场制作,李诚这边是先做好了准备着,到了地方下货的时候,先下的拒马。
看看拒马上没清洗干净的血迹,就知道当时这一战有多么的惨烈。一队高高壮壮的士兵,三五成群的坐在一边休息,不用看就知道是陌刀队。这还出在备战状态,一旦有事立刻装备起来,投入战斗的姿态。
陌刀阵的两翼是长矛加盾牌的阵营,后面是强弩阵,这都不看就能知道。唯一的问题就是,李诚的兵力似乎不足的样子,没有预备队的感觉。等一等……
“怎么还有新罗的兵马?”李道宗其实看错了,李诚扫一眼前方恭敬的肃立等候的人,笑道:“不是新罗兵马,新罗兵马倒是想来,被我拒绝了。这些都是百济的兵马,人不多,只有五千,多了我担心要出乱子。主要还是大量的百济辅兵,战斗的时候还在船上等着呢。”
李道宗总算是弄明白了,感情李诚把百济兵马给忽悠着一起来了。至于怎么忽悠的,李道宗也不想知道了,现在也没时间关心那个。
倒是李诚解释了一句:“诚答应百济,以江为界,大唐不要江南的土地。”
其他的事情李道宗能想的到,李诚肯定是先打疼了百济,才会让百济服软,再以利诱之。
在水师的营寨里溜达了一圈之后,有信使飞骑而至,李世民唐军主力四万人,已经在百里之外扎营。两边的信使在路上遭遇后,各自交换信息,掉头回来汇报。
李道宗决定借水师的人手,就在附近的高地上扎营。本部人马都是骑兵,这个选择没毛病。有了李道宗三千骑兵的配合,夜里抓紧一点,明天等主力汇合了,剩下的就是眼前的城市。这座城下的战斗,可谓这一仗最后的一场战役了。
一百里大概在五十公里左右,这个距离在唐朝的话,一天的行军距离。丢下辎重的骑兵,两个时辰可以赶到。可以说前锋和主力保持这个距离,基本上还是算安全的。这个还是要建立在李道宗所部全是骑兵的基础上。
获悉二李汇合的消息,李世民松了一口气。四万主力四万辅兵,这就是八万人。每天消耗的粮草想想头皮都发麻,如果李诚不能赶到江边与李道宗汇合,只携带了三天干粮的主力部队,李世民连夜都不会过,赶紧掉头就回上一个城池。
这就是战争,一点都马虎不得。现在李诚已经做到了事先的约定,李世民知道此番最后一战即将来临,整个人都轻松了起来。主力只要扎紧营盘,明日与水师汇合后,不缺粮草的大军,可以不紧不慢的围攻敌人的都城。
这样的节奏,才是大获全胜的节奏。让李世民意外的是,金胜曼一直跟到了这里。再三恳求李世民,给新罗一个机会。按照事先与李诚的约定,李世民是不打算答应她的请求的。毕竟让人出力了,就得给人点好处。
入夜之后,李世民在营帐内与金胜曼对坐而饮,天已经凉了,喝点酒暖和一下。尤其是在战场上,有素手伺酒,真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一夜无话,次日午后,大军进抵城下,与李道宗的骑兵汇合之后,李世民看见了李诚。
见面之后,李世民一番寒暄,拉着李诚到角落里私下交流:“自成,朕惭愧。”
李诚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了一下,赶紧道:“陛下何出此言?”
李世民叹息道:“昨夜喝了点酒,答应了金胜曼,让新罗出兵协助。”
李诚看了一眼一脸不好意思的皇帝,心里多少有点感慨,历史的惯性真的是太厚重了。即便自己各种使劲,李世民还是栽在金胜曼手里。这样的话,肯定是要付出一点代价的。
不好责备皇帝,李诚只好笑道:“不碍事,只要百济得存,就不算陛下毁约。”